世界大运会花落成都,将为蓉城带来什么?
12月13日,从葡萄牙传来消息,成都市正式获得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权,这意味着又一场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落户中国。
此次申办2021年世界大运会,成都提出的口号是“成都,与青春拥抱”。
而此次盛会初定在,2021年8月8日至19日举办,共设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18个体育项目,届时将有来自约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及官员参赛。
世界大运会又被称为
“小奥运会”
第31届大运会举办权“花落”成都,成为成都提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目标后,成功申办的首个世界性综合运动会。
我国历史上曾经三次主办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分别是2001年的北京、2011年的深圳和2017年的台北。
深圳大运会盛大开幕各国代表团进场
图片来源:深圳发布
第21届夏季大运会于2001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承办的大型国际性综合性运动会,被视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预演。
第26届夏季大运会于2011年8月在深圳举行,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名选手角逐24个竞技项目,其中22个是奥运项目。
中国代表团最终夺取75枚金牌,成为历史上在单届大运会夺得金牌最多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赛事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所以参赛资格条件决定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一个年轻人的聚会。
由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自1959年举办第一届比赛后,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纷纷派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角逐。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历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共打破了18项田径和游泳世界纪录,所以它又有“小奥运会”之称。
为何欧美及一线城市
都钟爱举办重大赛事?
可以看得出,国内一线城市通过国际重大赛事,大大提升了其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位界和影响力,而回顾近几十年,上世纪中后叶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城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再造和完善城市功能,自主选择以体育为突破口,打造“体育城市”、“世界体育城市”和“国际体育名城”等的创新性城市,宣誓城市的崛起和融入国际社会。
欧洲的体育城市具有悠久的现代体育传统,属于自生型的体育城市,体育运动融入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内容,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芬兰的赫尔辛基、英国的曼彻斯特、荷兰的鹿特丹、意大利的都灵这5个城市称为“欧洲体育城市”。
如英国的南安普顿作为一座港口城市,虽然城市规模不大,但世界帆船联合会坐落于此,五月花起航的历史也源于此处,由此形成了发展帆船、冲浪、摩托艇等水上体育项目和体育旅游的优势,诸如国际船艇博览会、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全英帆船挑战赛等顶级赛事。大型水上运动项目的国际赛事促使南安普顿已成为一座集休闲、体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城市,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世界无人帆船赛(WRSC)
美国的体育城市更多地源于城市营销的需要,属于城市市政当局政策推动型体育城市,热衷于本国体育联赛的参与,体育产业发达。如印地安纳市的篮球运动及赛事运作很发达,被称为“世界篮球之都”;亚特兰大因为奥运会后留下的先进体育设施,以及借此不断发展的体育赛事,而被称为“世界体育中心城市”。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来自于搜狐体育
在国内,随着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巨大影响被日益关注,北京最早提出要打造“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上海则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但是我国体育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缺乏根深蒂固的现代体育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而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于一体的“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创建国际体育赛事名城既是新常态下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国际交流中心的“助推剂”。
体育赛事是现代体育的精华和最具影响力的部分,无论何种国际体育城市首先要与各种层次、规模与类型的体育赛事的举办关联在一起,必须体现“赛事核心”,所以成都要建设国际体育赛事名城,除了拥有国际一流的体育设施,还需要举办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培养健全的赛事体系和相对发达的赛事产业,在国际体育赛事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才能让体育赛事融入和服务城市发展。
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能为成都带来什么?
当世界大运会、亚运会等顶级赛事的举办,逐渐从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转移到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带给新一线城市的,是更多亮相世界的机会,更多体育赛事的举办经验,更大规模的城市更新。
世界大运会的申办成功,正是“三城三都”提出之后的开门红,在未来将会给成都带来体育产业,场馆建设,城市公共配套等一系列的投资。
未来,成都将对标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杭州和重庆等国内外城市,逐步打造国际体育赛事名城,提升成都在世界城市中的影响力。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空间的优化和拓展作用十分充分。除了赛事场馆本身的建造,更促进城市基础配套建设。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计花费3000亿元资金,但是场馆建设花费不会超过130亿元,而2001年到2008年,北京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预计在2800亿元。因此,这样一场大型的体育赛事,推动的将是整个城市的基础建设。
再例如,广州亚运会的体育赛事场馆数量多达70个,其中12个是新建场馆,58个是老场馆改造升级,形成了奥体中心、亚运城、大学城、广州体育馆和天河体育中心五大亚运场馆群。这些体育场馆的设计与建设既注重满足国际体育大赛功能的要求,又强调场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并辐射广州10个区、两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因广州亚运会举行而崛起的天河商圈、珠江新城商圈和琶洲商圈的新中轴线商圈,至今仍然展示着充沛的产业活力,推动着城市新功能空间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合理布局成都大型体育场馆和重大体育赛事,将改善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型体育赛事的巨额投资必将带动举办城市GDP增长,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动力”。
例如北京因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04至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长1055亿元,其中,在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488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
与此同时,在奥运会因素带动下,北京市投资、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消费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更加活跃。成都2016年体育产业在GDP占比仅为1.33%,还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
由于大型体育赛事广泛的产业关联性,因而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文化奥运”定为奥运主导方向,不仅把北京的绿色环保产业带入一个全新的层面,而且当年体育文化等第三产业占据了北京GDP67%以上的份额,增值高达4000亿元左右,实现产业的“退二进三”,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契机。
重大体育赛事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也会传播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国际形象,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
成都本身就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十分有利于成都文化的传播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进而推动成都西部文创中心和西部国际交流中心建设。
成都与国际体育赛事名城
尚有一定差距
高等级赛事不多,整体影响力不够
目前成都所举办的国际赛事主要运动项目为青年足球、三人制篮球、网球、马拉松、自行车、国际象棋、体育舞蹈、乒乓球、山地户外、极限运动和铁人三项等,赛事多以大奖赛、巡回赛、挑战赛和邀请赛等形式举办,国际顶级赛事和在欧美国家影响力大的赛事较少。
但是据悉,未来三年将有67个国际体育赛事在成都举办。其中,2018年21个,2019年22个,2020年24个,力争洲际锦标赛以上级别赛事达50%,具有自主品牌和成都文化特色的赛事达40%。
缺乏大型体育场馆,赛事场馆体系不健全
缺乏大型体育场馆是成都申办和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最大短板,尤其是能够举办国际A级赛事的场馆几乎没有。
成都在大型体育场馆数量上与北上广津差距巨大,与深圳、杭州、南京和重庆等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成都至今无法承办全运会、亚运会或青运会的主要原因。
为此成都将加快奥体城的布局规划,按照“十字方针”战略总体规划、分步修建多个能承办亚运会以上综合运动会和国际顶级单项赛事的大型体育场馆。启动建设成都凤凰山体育中心、天府奥体城和皇冠湖体育中心。
▲皇冠湖体育中心
拟于2020年9月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