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养老金投资的掘金机会
书名:《养老金投资组合》
作者:(美)迈克尔·茨威彻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年2月
金融机构都希望获得相对更多的高净值客户。但无论在日本、美国、欧洲国家,还是我国,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净值客户中的年龄均值显然会有所增加。
换句话说,金融机构必须更好的为老龄高净值客户服务,为之提供与传统理财规划和运作所不同的养老金投资组合。
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引进出版了美国养老金投资组合方面的知名专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金融学博士、养老金行业协会课程委员会联合主席迈克尔·茨威彻所著的《养老金投资组合》。
全书内容系统全面,既涉及养老金投资在理论层面的分析,也通过美国市场上的运作案例为不同财务水平的老龄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建议。
全书重要的亮点,是比较深入地阐明了养老金投资不同于普通理财投资的多个要点。
这本书主要面向金融机构理财服务部门,但对于投资者也很有帮助,可以帮助后者增强对养老金投资的了解,降低沟通成本。
这本书开篇首先分析指出,面向普通投资者的理财规划,并不适用于老年、退休投资者,借助翔实的数据表强调,典型的支取固定金额的投资组合容易使得客户过早地耗尽资金。
特别是那些高龄客户,很可能面临养老计划中途耗尽资金,无法维持生活和医疗等方面支出的风险。
书作者认为,构建养老金投资组合模型,需要考虑客户的风险偏好。
书中引据马科维茨模型,对照了养老金投资组合与普通理财规划的特点;然后引入行为金融学有关相对风险厌恶递减的效用函数的概念,建议理财顾问应当根据客户需要为之设定风险收益不同的保底投资组合,或潜在超额收益投资组合。
养老金投资组合通常要由保底投资组合构成基础。
书作者强调,理财顾问通常只强调金融财富,但从客户生命周期的规划来看,金融财富只是其财富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维系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了满足较高的生活品质,老年客户的投资目的往往就是获得确定性收益。
这是与普通理财规划的本质区别,养老金组合管理的目标就不能确定为预期收益,而必须是确定性收益。
书中介绍了利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工具,根据客户资产水平、生活方式(成本)折算、预期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测算基本保底支出,并最终得出保底投资组合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书作者还就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产品来满足客户的保底支出需求。
而今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开始推出面向老年客户的长寿保险,而在我国,随着银行业、保险业监管体系的整合,服务老年客户的养老金投资产品组合品类的设计水平也有望提高。
书中介绍了风险分摊的运作机制,以及与养老、长寿保险、年金等有关的投资产品。
《养老金投资组合》这本书详细解析了如何构建和管理养老金投资组合,给出了相应的通用模板。
这将有助于金融机构理财顾问帮助老年客户,将传统理财规划转换为养老金投资组合。无论选择哪一种投资组合,首先都要确定当前资产的锁定比例,将之用于养老金投资组合中的保底部分。
书作者指出,金融机构理财顾问一旦为了客户构建了保底投资组合,就应当坚持执行,只有达到预定条件时才能改变。
设计保底投资组合,需要考虑客户年龄、预期投资期限以及这一期限内的预计通货膨胀率;还要考虑长寿风险,一些客户到年纪特别大的时候,仍然身体硬朗,这很可能导致原有计划到期、资金耗尽的风险,另外还存在客户仍然高龄建在,但因为老年痴呆等因素失去了决策能力。
书作者指出,为了应对特别长寿的情况,所以就要确定一类保底资产用于覆盖足够长的寿命,为延长的寿命做对冲以及购买长寿保险;还可以通过稍微降低未来的生活质量来对冲长寿风险,以起到必要的保护作用。
养老金投资组合的重要原则,就是不能让保底投资组合处于风险之中。
书中为此给出了保底投资组合再平衡的方法,并引入养老金投资组合的主动风险管理,强调应当从简单设置止损点过渡为全面的风险管理技术。
书作者谈到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于部分金融机构服务老年客户的理财规划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指出许多提高收益率策略都使得客户承担着更大风险。
《养老金投资组合》这本书还谈到了金融机构理财顾问如何将养老金管理服务融入现有的业务体系。
养老金投资组合显然不是客户到了60岁或65岁、70岁的生日那一天,突然才转换构建的。越来越多的客户会在45岁、50岁之后开始与理财顾问谈到这方面的想法。
金融机构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将这部分客户的业务实现平稳过渡,可选方法是,为客户提供的养老金投资组合,与目前投资组合接近;开始为过渡期客户构建以养老需求导向的投资组合;相关的业务设置和推荐均允许可撤销,让客户的选择和调整没有很高的成本;可以按照从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向保底资产配置转换、从现金类资产配置向预防性资产配置转换、从权益资产配置,部分置换为保底投资组合。
为增强金融机构与过渡期客户的黏性,理财顾问可以在保障其未来退休保底支出的基础上,根据客户资产的具体情况,保留其获取超额收益的其他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