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屏成鉴(9)

肖远森(古板先生)评朱江鑫《瞌睡虫》

原作:

瞌睡虫

作者:朱江鑫

英语课堂中,一条瞌睡虫。

老师捉到后,羞得脸儿红。

肖远森(古板先生)的评论:

  这是载于《长阳诗苑》今年第2期《校园新蕾》栏目里的一首小诗,当我说到这首小诗时,这首诗清新得让人眼睛一亮,并且,当知这是一个小朋友的诗,就更加为此刮目了。有这等校园新蕾在,何忧诗歌之后继无人呢!所以我这个诗歌业余爱好者忍不住想为此诗试作一个评。

  这首诗当然没有故作高深,没有呆痴晦涩,相反,是那样地浅显,浅显得像儿歌一样,又是那样地生动鲜活,一个活泼可爱、并且是真实触手可及的少年学子的形象,是那样鲜明地跃然于纸上。

  首句,“英语课堂中”,既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是舞台背景;次句是主人公“一条瞌睡虫”登台;三句是故事发展的高潮“老师捉到”“瞌睡虫”;末句是故事的结尾与升华:结尾是”瞌睡虫““羞得脸儿红”,而升华也在这结尾的一“羞得脸儿红”中。古人说,知耻而后勇。此处的“瞌睡虫”既已知羞,并且“脸儿红”也生动地写出了“羞”的程度,那么,他今后的表现完全可以猜知了,他一定会改正错误,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上课认真听讲,珍惜大好年华,勤奋学习,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这首诗不仅是取材真实典型,源于校园生活,形象鲜活,立意可嘉,而且是用语巧妙得当:二句的“条”,当然是十分贴切于虫子的,既然是“虫”,三句中的老师当然是“捉”了。四句“脸儿红”巧妙地贴切于年龄,只有充满稚气的孩子的脸,才最适合用“脸儿”一词的,并且,因“脸儿”这一词,使得“脸”生动地成了一张天真可爱的孩子的脸,从而更使形象鲜明地突出了出来。

  再从格律看,这一首看似极为自然信口的儿歌似的小诗,却完全是合格律的。

  从这首小诗,完全可以看出语言应用的高超境界,并不在于那些生僻晦涩的词汇,巧妙在于平凡处。正如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砖瓦材料,完全可以盖出各种奇伟壮丽的建筑来。

  我以为,这首小诗,是我们许多爱好诗歌者真正应当学习的榜样。

  在朱江鑫小朋友这首诗面前,我的点评显得是那样的笨拙无力。向朱江鑫小朋友学习!

  不过,学生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经过教育家们精心研究,科学地制定出了学校的教学大纲,让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学生,不能对诗歌过于偏爱执著,不能因为过于贪恋诗歌而影响课程的学习,妨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写时的机会有的是,并且,写诗也是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的,真正写诗的阶段还没有到。

——————

敬请扫描关注:

欢迎留言赐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