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新方式将在武汉试行,火葬可能会被淘汰,很多人表示难以接受

自古以来有这么一句话,那便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可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生老病死有着各种看法,尤其是对于死去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者为大。对于死者的尊重,自古以来也是十分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古人的知识面有限,所以说他们对于人死之后,极为伤心。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古代的墓葬当中可以了解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去世,在他们的墓葬当中,所填充的很多死者生前喜欢的物件,甚至说一些壁画之类。凡此种种,都有着极为特别之处。

不过在古代人们去世之后,一般所采用的就是土葬的方式。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对死者的尊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说。而且在面对丧葬方式同时,也在历史发展的脚步当中,丧葬逐渐成为一种潜藏的文化。到了现代,火葬逐渐被大众所习惯。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出于对环境的保护,火葬很有可能会被淘汰。之所以如此说,便是在武汉试运行的新的方法,但是很多人却表示很难接受。为何会如此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土葬到火葬的演变

土葬在我国古代,是常用的丧葬方式。将人放进棺材当中,然后再把棺材埋于土中。不过说起土葬的起源,这要追溯到原始社会,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承当中,土葬一直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历来讲究的便是入土为安,这在《周礼》当中也有记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土葬作为一种文化习俗,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接受的。在封建社会当中,伴随着儒家思想的熏陶,人们对于丧葬方式也逐渐的开始繁杂起来。尤其是对于死去的亲人,人们在一些礼节上面,做出了相对繁琐的步骤。甚至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影响,这对于传统的丧葬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譬如在我国的北方,至今关乎丧葬也有着一定的流程。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的进步,土葬的弊端也在不断的显现出来。因为土葬的过程中,所占有的空间比加大。相对来说火葬的实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火葬之后的骨灰,只是占用了很小的空间,甚至说很多人将骨灰洒进了大海当中。土葬虽然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但是土葬的弊端在日本和欧洲等地,明显的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这也造成了空间的不足。在当今社会当中,虽然火葬并非被完全接受,但是火葬的使用,相对可以缓解空间的占用,同时还可以放置因土葬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新方法冰葬的试运行

火葬相对于土葬来说,虽然说可以缓解空间,但是对于环境来说,却依然存在一定的污染,那就是火葬所造成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于大气环境来说,也有着不好的影响。为了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新的丧葬方式应运而生,那便是冰葬。

其实所谓的冰葬,也就是通过在零下196℃的温度下,利用液态氮气然后储存死者的遗体。在利用液氮环境所造成的场所,在低温环境中浸泡。有机组织可以很快的脱水,利用超声波,遗体就会很快被化成粉末。这种冰葬的方式从个人来说,是最环保的方式。而且比传统的火葬的方式,效率要高出很多。并且对环境来说也是有着很大的好处,并且这种条件下的反骨灰粉末,也很容易在自然条件下分解。唯一的不足就是相对于传统的火葬的方式,冰葬的价格有点贵。所以很多人也表示难以接受。

这种环保方式的冰葬,其实早已经在武汉进行小规模的试运行。对于这种丧葬方式,有着很大的优势,虽然价格略贵一些,但是对于当下的火葬来说,是十分可取的模式。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很难一时的去接受。但是这种模式确实是值得推广的。

冰葬如果可以得到有效的推广的话,那么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有着极大的帮助。并且就在2011年,韩国与中国的殡葬业交流的时候,武汉的殡葬业了解这项技术。虽然说这项技术想要大幅的推广是不可能的。但是对应时代的发展脚步而言,冰葬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结语:

不管是火葬还是土葬,在人们从认识到接受的过程,依然存在很大的时间深度。并且在我国的民俗当中,丧葬方式似乎已经在人们的意识当中,成为了约定成俗的一种规定。尘归尘、土归土,落叶归根是很多人的乡土情结。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在丧葬变革的道路上,依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还是需要在思想上面,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需要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过换句话说,冰葬的方式的确存在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脚步而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早日实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