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训练

大成拳训练

大成拳训练内劲之根本为站桩,通过站桩,可获实作必备的整实棚撑之效应,然而,欲使之变为实用性的“活动”,则必须经过一个重要途径-一试力,所谓试力,就是肢体在某种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去感知或体认自身劲力在空间的产生效果,王芗斋先生说:“在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习试力功夫,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实效用”。王芗斋还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份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知。”如此,既告诫后人试力之重要性,又说明了试力功法之艰难性和长期训练的必要性。

试力的基本要领是:周身松沉,筋肉空灵,动作宜缓慢均匀,要体会与外界之争力,体会与空气之阻力,体会全身之意力是否圆满,并能否随时随地应感而出。切忌用拙力,用笨力。《大成拳论》又指出:“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这样就对试力时的动作快慢,形体位移的大小提出了不同要求,那么,试力时如何掌握动作的快慢与形体位移的大小呢?一般而论,初习时,动作可快些,幅度可大些,然后再在慢中求体会,在微动或不动中求其生生不已之真功。当然,动作的快与慢,位移的大与小,还要与每个人的不同练功阶段以及试力内涵的差异而决定。通过站桩摸劲儿,获得了对浑元力的初步体会和认识以后,就会感到身体四周都有阻力存在,这就是站桩训练所取得的成效。在这个基础上,就要做“试力”练习了。试力在意拳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范围最广,难度最大,是一项专门训练课程。试力是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能否掌握技击应用和试力训练的成败,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学习意拳的人要给予试力以足够的重视试力的作用和目的。

芗斋先生说:“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试力的目的和作用。具体来讲,我们在站桩中用意念假借,体会到身体上下、左右、前后都有引力的实感。这种实感的获得是在身体位置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培养和强化的,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一旦我们稍徽的把动作做得大一些,这种实感就会消失了。当我们重新调整好站桩的姿式时,这种实感,也可以说这种“拳劲儿”又回到身上。于是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练技击不能总是站着不动,要把站桩中所获得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以后,用意念诱导,继续掌握争力,体会站桩中培养的浑元力,在肢体位移时,是否仍然能够均整得力,运用自如,为随机随势任意发力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试力可以说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总之是要从静到动,动中求静。无论站桩还是试力,都是为了将来的发力创造必备的条件。

初习试力的要求

初练试力时,可以先用手去感触手外的阻力。手的感觉灵敏,试力即应由手入手。待手对外界阻力所感觉后,就用与阻力相当的力量与之应合,这样做自然无过,亦无不及,正当火候,手上有了感觉后,逐渐用全身去试。试力时要求身体平衡均整,骨骼支撑,关节松灵,筋肉弛张,有似松非松之意。运转要缓慢,象抽丝一样,不可停滞。做的时候还要做到动一处,为全体着想,即所谓“一切无不动”,试力的动作越小越慢越有作用。欲速则不达。速度快了容易体会和认识漠然滑过。

徒耗时日事倍功半。所以说大动不如小动,快动不如慢动。要做到欲动又止,欲止又动。有动犹不动,不动犹动之意。进一步则要求在微动中求速动。动作越细微,精神越要宁静集中。意念要不断,全身要自然,身体各部所有动静都由一个意支配。最后做到连“试力”二字也不存于意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试力的作用。即前人所述“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操持”之意。

初习试力要用意不用力。试力时的神态有如空中旗,渊中鱼。空中旗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渊中鱼形似微动,实则因波浪所动。试力到精熟阶段意力不分,意到力到。再往后深入训练则大动、小动、快动、慢动都要试练,各种节奏都要体会并且要打乱顺序,以接近实战的需要。在练习中更要体验周身是否得力舒适,假借是否能够成为现实,意力是否能随机随势应感而发。

需要说明的是,站桩与试力虽为两个功法内容,但它们并无绝对的界线,当试力的幅度变小,速度减缓,乃至成为微动或不动状态时,则就变成了肢体上趋于桩功,而意感乃为试力,此状态则可称为意念试力,这种试力即为生生不已之真功的最佳形式,反过来讲,如果站桩下的精神假借对肢体略作空间的诱导,则就成了微动状态的试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