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最快的副教授”苏炳添31岁逆袭亚洲第一人有3招

周日晚上,每一个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内心应该是无比激动的,因为这一天“飞人”苏炳添成为了首个站在百米决赛的亚洲人,并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一举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
同一时间,前“飞人”刘翔也在社交媒体发文祝贺苏炳添——“封神!9秒83!!”这无疑是对苏炳添最大的肯定。
对他来说,刘翔不仅仅是他的偶像,也是他的幸运星,当他第一次突破10秒大关时,刘翔就在他的身边。
虽然最后的决赛中他拿了第6名 ,但在赛后采访中苏炳添表示:“自己完成了中国短跑历代前辈们给予年轻一辈的嘱咐,今天是他一辈子最好的回忆。”
显然,没有奖牌对他来说不是遗憾,他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在短跑上超越历史亚洲人的极限9秒85,而今天他超额完成了。
苏炳添,YYDS!
31岁,他还想再飞一次


苏炳添是在初中的时期与短跑结缘,有一次和同学比赛摸篮板,身材最矮的他却摸得最高,体育老师觉着他爆发力、灵活性都不错,于是邀请他加入校田径队。
2004年11月,15岁的他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结果100米比赛就跑出了11秒72的好成绩,教练宁德宝就此将他招入中山市体校,后来他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广东省队开始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他初次崭露头角是在2008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他收获了60米、100米、4X100米接力的冠军,并创造了10秒28的个人最好成绩。
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苏炳添和队友更是一起夺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的冠军,并让中国接力队重回亚洲之巅。
接下来的伦敦奥运,苏炳添又成为了中国短跑历史上首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此后的他屡屡创造历史。
2014年为了能够百米破十,他毅然选择更换了起跑腿,目的是想通过改变以前的肌肉记忆来得到更快的节奏。
这次调整为他在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百米半决赛赢得了胜利,跑出了 9秒987的好成绩,成为了首位杀入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运动员。
而他的优秀不仅体现在体育方面,还体现在学识上。
据了解,苏炳添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而他的公开课,也是暨大选修课里最难抢的课程。
他自己也曾说过:“0.01秒眨眨眼就过去了,但每一个0.01秒都是一个极限,要跑成千上万遍才能快一点。”而多年的征战,也让他常常受到伤病的困扰。
尤其是2019年,他觉着自己的身体机能很难让他回到巅峰,更何况过往的前辈早已经在他这个年龄选择了退役。
看着新人层出不穷,他内心不是没有犹豫过,但他觉着28岁对他来说,短跑已经不是身体的较量,而是技能的比拼。
所以,今天的我们才可以又一次看到苏炳添再创奇迹,而31岁对他来说不是极限,而是个数字。
坚持,需要理由吗?


同样是年龄的问题,在这一届奥运会上,46岁且参加了八届奥运会的老将丘索维金娜,依旧选择不断的突破着自己的极限,参加了跳马单项的角逐,虽然最终她无缘决赛,但她仍旧会得到了全世界为她喝彩。
说起她为什么能坚持下去的原因,一开始她是为了给儿子筹集治疗白血病的钱,而后来的几次她全然是为了自己,她把比赛当成了一种享受,她没有压力,她有的是经验,她要尽情的展示自己,来挑战不可能。
美剧《西部世界》
苏炳添曾经的采访中说过:“体育需要固执的人。”
看来不论是他,还是丘索维金娜,他们都是固执且有着明确目标的人,而这些特征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高成就需求者。
其实早在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就曾发现,高成就需求者往往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他们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成功。

这点在苏炳添和丘索维金娜身上都有所体现,他们两个都喜欢挑战自己,但都不是盲目的,他们深知自己的优势,比如技能、经验等。
所以赛前他们会适度的建立符合自己情况的目标,以确保自己能够完成,而不是受外在的评价,这样他们才能在奥运之路上走的更稳健。
电影《绝杀慕尼黑》
第二,高成就需求者在选择目标时会回避过分的难度。

谦虚的苏炳添,虽然他半决赛有着9秒83的成绩,但他不会就此骄傲自满,而是会在心中揣度后面他可能办到的程度。
所以面对决赛的第6名,他很知足,也很坦然,这也是他能够走的长远的理由。
《翻滚吧,阿信》
第三,目标重要,反馈也重要。

反馈这件事意味着个体在追求自我价值,这是一种内在自驱力的体验,因为它会影响人的决断和行为。
苏炳添和丘索维金娜能够坚持下去,正是因为每一次的成绩都是对他们能力的反馈,越多的正反馈,越会激励个体坚持的走下去。
当然,重要的还有家人,苏炳添的动力源于他的妻子和儿子,这点从他的微博中就能看出来,妻子是他内在的港湾,孩子是为了给他树立榜样,而丘索维金娜则是来自她早已痊愈的儿子,因为母爱,所以她不曾停歇。
电影《败者为王》
年龄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心!
积极心理学中提到,大人要跟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般的心态,开放的心态给了未来无限的可能。
这方面在95版《神雕侠侣》小龙女的扮演者李若彤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起初她能够走向大众视野,是因为她诠释出了小龙女的高洁清冷,而那年的她29岁。
如今,她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已经年过50有余,但岁月不曾在她身上留下一丝的痕迹,甚至还有网友晒出她现在与小龙女时期的对比照,除了眼神中有了岁月的沉淀,外貌几乎相差无几。
电影《破风》
说起她的“驻颜术”一方面来自开放的心态,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热爱是运动,在她的微博中,健身是最常出现的话题。
她曾说:“自律+努力=无限可能。”
这个部分和心理学家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不谋而合,其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为达成某种能力内在所持有的主观判断和信念,它会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
电影《摔跤吧!爸爸》
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更加乐于迎接挑战,他们并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因为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活的畅快些,才会在心态上更加年轻化,才能激发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行动自然必不可少,有句话说得好:“所有你想要的样子,都得靠自己来雕刻。”而采取行动需要有持续下去的恒心。
这个恒心来自内心深处的热爱,也来自循序渐进的目标感,所以对于每个完成的小目标自己要予以正向的激励,这样的行动方能得以持久,或许这就是为何每个运动员能够在重复且枯燥乏味的运动中,找到乐趣且坚持下去的原因。
电影《激战》
正如李若彤在自己的书中《好好過》中写道:“我们常说,要在对的年纪去做对的事,那既然是对的事,又怎会有年纪之分?在我看来,只要是想做的事,任何年纪都不晚。而人生,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过早的结束。”
所以,年龄只是借口,重要的是拥有积极的心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