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许渊冲做客《朗读者》,我看懂、听懂了什么

             匕

96岁的许渊冲做客《朗读者》,我看懂、听懂了什么

一勺风 | 文

 阝               勹

                              廴              匚

题记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 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央视近期推出的一档《朗读者》节目,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巨大的关注,获得观众纷纷的好评。从节目名称《朗读者》就可以看出来,这个节目的主题有两个:“朗读”和“朗读者”。朗读寄托在文字里的故事,讲述朗读者自己的故事。在这些朗读者里,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已年近期颐,须发皆白,却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为之感动,感动于他依旧充沛的情感和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他就是著名翻译家,96岁的许渊冲先生。

节目播出后,“许渊冲”成了一个热搜词,关于许先生的文章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刷了屏。普通观众开始知道这位翻译家的名字,翻译圈也是一阵沸腾。的确,一位96岁的老人,还在坚持每天翻译东西到凌晨两三点,甚至立志要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这样的心气和志向,这足以激励每一个把翻译当成自己事业的人;而老先生在谈到自己翻译林徽因情诗《别丢掉》给喜欢的女孩这段经历时,依然能够热泪盈眶,那么多年过去了,丝毫没有淡去心中的满腔赤诚,这足以感动每一个普通的观众,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但在分享这份感动的同时,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深思。

其实,几乎每一个学过翻译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听闻过过许渊冲的大名,正如许先生自己跟董卿所说的那样:“我的名字已经比名片还响一点了,名片不送人家也知道”。的确,“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他是第一个同时实现中英、英中、中法、法中韵文翻译的人,说“诗译英法”毫不夸张,而他翻译的《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等中国典籍被西方视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范本。1999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人文学院的10位教授,共同提名许渊冲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评委、女诗人Vallquist特地给他写了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老先生接到信,“狂劲”又上来了,说了这么一句话,“诺奖一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谁说诺奖能包举海内呢?这道理就如同许渊冲对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翻译——Truth can be known,but it may not be the well-known truth.真理可知,但未必是你所认识到的真理。2014年,许渊冲荣获了“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他在翻译上的成就和造诣、他对中国文化传播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但我觉得,普通民众在观看《朗读者》之前,对许先生知之甚少。我第一次听到许先生,是在本科大三那年的汉译英课上。教这门课的老师,在讲文学翻译时突然兴起,随口背出许先生翻译的柳永的《望海潮》,满脸都写满了钦佩之情,还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去百度一下“许渊冲”,并找出他的译作好好读一读。这是我与许先生的第一次遇见。后来,在遇到诗词翻译时,曾多次邂逅先生的译作,愈发觉得佩服,也在学习翻译理论时,看到“音美形美意美”的高见,视为自己翻译和评价译文时的一杆标尺。《朗读者》播出后的第二天,有位朋友跟我说她有一本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诗宋词三百首,但是从未翻开看过一页。

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在我们成长求知的过程中,会读到许许多多的翻译作品,但到最后,能被人记住名字的译者寥寥无几,而读者记在心里的更多的是书的作者和书中所写的内容。译者,有时候是“隐形”的,他们充当起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帮作者与另一种不同语言的读者建立起联系。话说回来,如果一个译者自己的作品,能够被读者当做原著来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成功。

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发生在翻译界,只不过许先生出现在央视的电视节目上,让社会开始慢慢了解了翻译这个行业。在其他各行各业,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兢兢业业,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却不被业外的人所知。从这一方面而言,我们是需要名人的,尤其是那些学术大师和行业大牛,因为他们的成就对我们来时也是一种激励。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敬业,学到精益求精的态度,推崇他们,就是在推崇卓越,我们应该重拾中华文化中“尚贤”的优良传统。当年《百家讲坛》成就了像易中天、于丹和王立群等学术明星,也激发了民众去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热情。每年的诺贝尔奖评选出来之后,获奖者的作品也会热销。通过媒体来传播正能量的东西,这种做法值得推广。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不算是热门行业,一直被公众忽略,其他也有很多行业不为大家所知。但我也希望日后,能够更多各行各业的人能够通过电视屏幕,走到大众面前,甚至走到他们内心。这些人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政府官员,也可以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另外,从许先生身上我们也能明白一个很简单,但却被很多人所忽略的道理:幸福其实很简单。许先生每天翻译到凌晨,是因为心中有着对翻译事业的热爱;回忆起初恋,依然热泪盈眶,是因为先生内心永远保持着一腔赤诚;得了直肠癌,被告知最多只能再活七年,而他始终不停止自己在坚持做的事,这是一种坚毅,也是一种信念。

我们总是把幸福想得太过复杂,因为想要的太多,不懂得知足,所以幸福的圆总是无法画满。但幸福,也许并没有那么复杂,它有时候就是一种心态,一种选择。我想,大概没有人会怀疑,许先生是一个幸福的人,他有属于自己的回忆,有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有正在做的热爱的事业,也陪伴着他共度岁月的爱人。他的幸福不只跟成就有关,是他从内心深处相信。

如果可以,请你也选择去做一个幸福的人。

《朗读者》这个节目倒像是一面镜子,通过别人的文字和故事,来比照我们自身,看到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我们可以拿过来照亮自己的生活,也看到我们身上的阴影,给它们补上阳光。我们应该向许先生学习,学习他的敬业,也学习他的赤诚,学习他的豁达,也学习他的坚定。说是学习,其实我们本来就都有,只是需要把忽略的、丢下的,再重新捡起来。

朗读者可以是有声的传递,也可以是无声的展现,他们也并不局限于《朗读者》这样的舞台之上,他们遍布于生活所及的每个角落,只要你是一个有心的倾听者,用心当做耳朵,你就会发现他们,并从他们各自的故事里汲取力量。

我们朗读着,我们倾听着,我们生活着,所以,我们也幸福着。

铺开生活的纸

联系作者

微信号 : mufeng981162597

新浪微博:@英汉翻译一勺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