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目前市场上最好走的大明宣德炉
宣德炉最奇妙处在于色彩,真品宣德炉色彩融于内质,从黯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泽,于是皮色成为宣德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有关记载,真正的宣德炉之铜来自暹逻国进贡的一批质量极好的风磨铜,铜质之佳可以想像。又经过前 所 未 有的冶炼,最精者十二炼,至少也须六炼,普通品若经四炼也会显现珠光宝色。有经验者看宣炉首要即翻视底足所露出的铜,如果质地不佳,其他都不必研究,则必为伪制品。因为铸造中加入了金、银等多种贵重金属及多种矿物,所以在史书上记载皮色有上百种之多。简单地归类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个为红色系,一个是黄 色系,另外还有鎏金的工艺。黄 色系是目前传世量最 大的,从深到浅依次为栗壳、糖梨、蜡茶、鳝鱼黄到藏经纸色。红色系从明代的正德红开始,它具有最红、最艳丽、最厚的特征。整个明代崇尚红色,明代的红跟清代的红截然不同,清代的偏洋红色,比较浅比较薄。另外还有鎏金和点金,就是在铜炉制造完以后并上完皮色,在上面再鎏金。有通体鎏金的,也有点金,就是把黄金跟汞调和在一起,点完以后再进炉子,因汞的沸点比较低,所以它被挥发掉后黄金就覆盖上去了。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真宣德炉往往声音低沉短促,赝品声音亮且有转音,甚至有时候作伪者会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然而这样一来,让原本的哑音多呈现出破裂之音。
入清以来,三朝盛世,官方制器,历来追求精妙,盖求完 美。铜炉者,形、色、款、质俱佳,标准高度统一,形成官铸炉规范。它们铸造工艺极其考究,讲求对称、精准,多为雪花金皮色,所选铜质皆为冶炼配比精确的黄铜,金黄赤亮。
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这是冒襄先生对宣德炉的绝妙赞誉。相传冒襄家珍藏过几个宣德炉,视为珍宝,倍加珍爱,后来散失,实在可惜。冒襄对宣德炉的鉴赏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创制的焚香之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
明朝宣德三年( 1428年)三月,皇帝为满足自己观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风磨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匠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进口风磨铜一起精心铸炼。铸成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成为香炉铸造史上的里程碑,甚得人们喜爱,后历清、民国时期,仿制盛行,而且不论早晚都落“大明宣德年制”款。
冒襄《宣炉歌注》曰:“宣庙时,传内佛殿火,金银铜像混而液。又云,宝藏焚,金银珠宝与铜俱结,命铸炉。”王应奎《柳南随笔》云:“明宣德时,内佛殿火,金银铜像融而为一,遂命铸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