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阮黎明|| 到乡下看舅舅 (散文)

   主编:非   
俗话说“外甥是狗,吃完就走”,其含义多数理解就是外甥与舅舅之间虽是有血缘的亲属,但是,从亲情程度上比起本姓叔伯来却显得没有那么亲近。然而,我同年长我23岁的舅舅却不一样,在我小的时候就跟我的舅舅很亲,虽说与舅舅家住的是相隔两个县城,距离超过百余公里且交通不是很方便,但是,小的时候每年都跟着母亲,利用放假时间坐上5个多小时的火车去舅舅家住上几天。工作后,虽然时间上没有那么多空闲了,但是,我也会尽可能的抽出时间陪同母亲隔年前往舅舅家一次。至此,我和舅舅的这种亲情一直保持至今。
去年,由于突发新冠疫情影响,加之母亲病故等原因,我始终没能抽出时间去看望他老人家,期间,尽管电话互相问候和联系不断,心里却总是想见到他,于是,到乡下去看舅舅的想法一直放在我的心上。
尽管今年的伏天天气较往年炎热,也没有挡住我和老伴出行的计划。进入二伏第三天,我同老伴吃过早饭后,简单收拾了一下出行带的水和一些食品,就急着来到家楼下附近的超市,挑选了一些水果、牛奶等礼品后,顶着酷暑和天气炎热带来的不适,我开着车前往百公里外的蛟河市白石山镇的富强村乡下去看望两年没有见面的舅舅。
车子在两县之间的(S210)省际林荫公路上行驶了近两个小时,进入蛟河市区,穿过蛟河市区后,我们驱车又上了蛟河通往敦化的302国道。继续行驶2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舅舅家所在的蛟河市白石山镇富强村。下了公路后,车子又行驶了近百米,就到了舅舅家的大门外。下车后,在清新空气的环绕下,映入我眼帘的还是那个非常熟悉的旧的木院门和三间没有变化的土瓦房。此时,听到我们的汽车声而早已在院子里一直“旺旺”叫的小黄狗,直到把主人——我的舅舅从屋里叫出来才停止了叫声。舅舅看到我们到来很是高兴,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我们相互问候了几句后,舅舅拉着我的手一同进入了老屋里。
      我的娘亲共有姐弟5人,舅舅尽管排行姐弟第四,却也是家里的“独苗”,现如今也有80岁了。
      在我的记忆里,舅舅是一个俭朴、勤劳、特别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忙活在田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如此,他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国家大事却能早些时候通过收音机,现在通过电视做到及时了解,特别是中央对农村、农民的有关政策上,由于他的时时关注,做到了比别人理解得快一些,因此,在与村民们聊天时要是讲起国家政策来也是头头是道。同时,舅舅也是个热心肠的人,所以,村里很多农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拿个主意或者帮忙。此外,舅舅年轻时还学会了一手木匠手艺,因此,不仅自己家的木匠活都是自己做的,就连五个孩子出嫁和娶媳妇成家时的家俱也都是他亲手而为。另外,每到冬季农闲时,舅舅就扛起木匠工具在乡里走村入屯地干起了手艺活,这样,一个冬天下来也有个不菲的收入。
舅舅家住在长图铁路边上,在高铁没有建成通车前,该条火车线路上的客货运输列车次数较多。记得我小时候每次去舅舅家,到了晚上躺在炕上一遇到火车经过时,火炕随着铁轨链接一起“哐当”“哐当”的震动,仿佛就是躺在了火车车厢上一样, 如果不是困得不行,那一宿就别想睡着觉的。至今,我对那种被震颤的感觉还记忆犹新。
      舅舅家共有五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我的舅妈过世得比较早,原来两个儿子成家后都同舅舅在一个大院里住着,这样,舅舅的生活还有得照顾。前几年,由于两个儿子家的孩子大了,为了上学方便,他们就在离家30公里外的县城里买了楼房,加上哥俩都忙着在外面做木耳生意,这样,虽隔三差五的回来看看老人,但平时,偌大的一个院落也就由舅舅一个人守着。好在还有一条养了10年的小黄狗天天陪着他做伴,舅舅平时的生活才显得不是很孤独。另外,我的两个表姐出嫁在舅舅家的同一个村里,与舅舅家住得不是很远,所以,舅舅的一日三餐也就由两个姐姐轮班照顾。同时,平时有个大事小情的只要电话说一声,姐姐们都能快速地到来,所以,舅舅的生活还算较为省心。
在我和舅舅聊天时,老伴还特意到屋里屋外看了看,然后,在舅舅出去给我端水的时候小声地跟我说:“别看舅舅年己80岁且一个人生活,但是屋里、院里和门前的小菜园却拾掇得干干净净。”是的,在我的记忆中,舅舅不仅个头在1米80以上,而且,浓眉、大耳,按照我母亲的话说:“你的舅舅天生就有福相。”同时,舅舅年轻时就是一个干净利落的人,尽管一年四季春种、夏锄、秋收忙着农活,冬季也不闲着,忙着手艺活去挣钱,但却从不生活邋遢。穿的衣服尽管旧些,却总是洗得干净,炕上、地面也收拾得利落,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用具更是物见本色,并且摆放有序,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地道的老农民的生活习惯。
      现在,舅舅尽管年龄大了,但也时刻闲不住,不仅门前小园里种了各种有机蔬菜,就连院外的路边空地上也拾掇好了种上黄豆,面瓜等,按舅舅说的“尽管自己一个人吃不完,但看到地头、路边空地闲着长野草浪费,还不如种上点东西好”。就这样,舅舅住的院里院外总是绿色满园、充满生机。
      俗话说,“钢铁再硬也有极限”。舅舅年轻时尽管身体素质很好,但由于过度劳累,近十年来,舅舅先后做了直肠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遭受如此的病疼折磨,舅舅却始终没有被病痛所“打倒”,因为,舅舅具有坚毅刚强的性格。同时,心里始终有乐观向上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所以,两次大手术后,舅舅在不间断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劳动锻炼”,因此,至今生活质量保持良好。对此,曾经给他做过手术的医生了解到舅舅现在身体情况后,都很惊讶且感到是奇迹......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同舅舅聊了两个多小时。眼看要到下午两点了,于是,舅舅就张罗着要找我的表姐帮忙准备饭,但是,由于我和老伴上午9点多从家里出发时刚刚吃过,而此时又按照农村两顿饭时还尚早,在我坚持说明不在舅舅家吃饭的情况下,舅舅也就没有再坚持。但是,按照舅舅说的:“既然饭不吃,那就摘点我亲手种的绿色蔬菜带点回去吃。”随后,舅舅就拿起一个大筐进入了前院的菜园中,去给我们摘菜。不到一袋烟的工夫,舅舅就把摘的豆角、尖椒、毛葱、黄瓜、茄子等绿色有机蔬菜装满了一大筐,然后,按照种类分开装了七个手拎袋,其中,仅豆角就有大油豆、黄金沟、箕斗等三个品种,总重量足有30多斤,装到我的车后备箱里足足占去了一半的地方。
随后,我跟舅舅在院外的大杨树下坐下又聊了一会,此时,大老远看到大表姐来给舅舅送饭来了。见面后,又同表姐简单说了会话后,为了不耽误舅舅吃饭,也为了让舅舅早些歇歇,于是,我跟老伴使了个眼神后,我们就嘱咐舅舅一定要保护好身体等简短的话别后,在舅舅不舍的眼神中,我和老伴驱车离开了舅舅家。
回来的路上,老伴感慨地说:“看到舅舅那么大年纪还一个人生活,真的很不容易。”我说:“人老了,故土难离,做儿女的,这也是没有办法,但愿舅舅的身体永远保持健康,这样,我们也会能有机会多来乡下看他。”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阮黎明,1964年出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吉林市分公司干部,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摄影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人民邮电报》《中国邮政报》《吉林日报》《江城日报》《江城晚报》等媒体通讯员、《吉林邮电报》《江城邮电报》《舒兰日报》《舒兰市广播电视台》特约记者、舒兰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自1982年以来,先后有800余篇新闻稿件、散文和摄影作品发表于上述等媒体。
(0)

相关推荐

  • 散文||母亲的忧愁

    母亲的忧愁 1 或许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母亲是最美的,我也毫不例外.只是,我母亲的面庞上,似乎比别人的母亲多了几分忧愁. 母亲今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人了.有时,我还是可以从老人家不易察觉的眼神中,尤其 ...

  • 【散文】邢桂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

    图文/邢桂珍 搬家的头一天,老伴提醒我说:"明天还有雨.""老天一定为我们放晴的,"我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湛蓝的晴空好像洗过一般,清风送走了多日的阴雨,万道 ...

  • 散文||燕剪斜阳小巷深

    燕剪斜阳小巷深 吴  琼||吉林 我喜欢品读古诗词中描写春燕.斜阳和街巷的句子,这些在现代词语中显得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于古诗词里出现时,总是会散发出别样的清香,充满了复古的文化底蕴. 春     燕 古 ...

  • ​江城之秋

    江城之秋 江山一 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在10℃以下,江城已经入冬.北方下大雪,武汉秋雨寒.疫情防控加强. 从5月28日起,我与老伴尝试出门看看.<庚子初夏1-8>:<庚子仲夏1-7& ...

  • 【介休作家专栏】妗  子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九十二岁的妗子最终还是走了,带着幸福无憾的笑容,带着儿成女就的欣慰,带着全村几百户人家的不舍,追随十二年前已辞世的舅舅去了. 五十天前,当得知妗子病重,我和三 ...

  • 谢晓芳丨母亲的河(散文)

    母亲姓陆,娘家在陆庄.地址位于濉溪县最南部的陈集乡四门村.村子里几十户人家都姓陆,向上数几辈,应该都是同族的本家.那里也是现在已经八十岁的母亲心里口里念念不忘的,一直都在寻找的家. 在母亲老家门口,一 ...

  • 舅舅、舅妈&表姐。

    我的健美先生舅舅. 我的健美小姐兼芭蕾舞女舅妈. 我的健美小姐表姐.

  • 【西南作家•散文】寇玉苹/我的外婆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 ...

  • 【望安山文学】阮黎明||感怀母恩(散文)

    感怀母恩 作者:阮黎明     主编:非   鱼 时间过得真快,屈指算来,母亲已经离开我们近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想念我的母亲,时常在梦里也出现陪她说话聊天的场景.不仅如此,我的老伴也 ...

  • 【望安山文学】母宏伟||再看西德电影《英俊少年》(散文)

        主编:非   鱼 小小棉袄回来度夏,想给孩子一点美好精神感受,选择什么呢?既能让孩子看得懂,又有趣味,细数当年感动过我的艺术作品,文学的,如鲁迅的长妈妈,百草园,给孩子读,毕竟太小了,还不懂其 ...

  • 【望安山文学】关雪冬 ||看动画片想起的(影评)

        主编:非   鱼 <济公之降龙降世>是演员靳东监制的动画片.在青岛,经常听见小朋友们说,爸爸妈妈领着去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少年济公成长的故事. 我喜欢电影里面的大眼萌娃李修 ...

  •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赏心乐事谁家院(散文)

    赏心乐事谁家院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五一″黄金周,我在省城游玩,南京的朋友特意让我尝试一下本地"农家乐"的魅力.去了那儿,果然让人觉得新 ...

  • 【望安山文学】徐广忠||父亲(散文)

    父亲 作者:徐广忠     主编:非   鱼 我的父亲徐久海,1921年11月30日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一个小山村,1991年3月21日去世,享年70岁.回首父亲一生,有悲伤,有喜悦,有屈辱,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山和尚(散文)

    山和尚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和尚,是佛教用语,是对出家僧人的尊称.但我们平常的口语当中,感觉称呼出家人为和尚,似有不敬的意思.其实,这是理解的错误,由此导致了普遍的误解,如说某人 ...

  •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童年捉蟹(散文)

    童年捉蟹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我的家乡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一一兴化,地处里下河下流,俗称锅底洼,全市湖荡星罗密布,河沟纵横交错,是鱼.虾.蟹等淡水生物的自然天堂.童年的 ...

  •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鲁迅故里乌篷船(散文)

    鲁迅故里乌篷船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暮春,我和文友一起到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参观,一进门堂,就看见一顶青布小轿.不用说,这是当时陆上交通用的.小轿的身后,有两柄小桨,这也不用说,是出 ...

  • 【望安山文学】张国臣||阔步前行(散文)

    阔步前行 作者:张国臣     主编:非   鱼 我贮立在家乡的田间地头,傻傻地望,呆呆地瞅.空中无人机轰鸣着低飞在田野上空,地头旗乡领导和技术人员镇定自若,悉心指挥.无人机潇潇洒洒近千亩田地十几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