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即是顺应本性的活着

道家人,不问窗外风雪关山;只坐静室,空空说道玄。

喜欢有思想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多半都有一个有趣儿的灵魂。一句话,让人惊喜;一句话,让人沉思。生活中有一个有思想的朋友,精神世界可以时有火花,不至于昏聩愚昧,也不至于沉闷衰老。

某日,和一位朋友聊起父母之情。朋友发来一句话,让我顿时仰视起来。分享一下:

友:父亲决定着家庭的高度,母亲决定着家庭的温度。尤其是母亲的大爱,更温于心,长长久久。

我:(秒回点评)精辟!我读过很多关于父母的语言,没有比这经典的了。

没有当父亲的切身体验。但身为人母,却由衷地感慨起来:

孩子可以让人迅速成长。正是因为有了孩子,才主动性去努力理解社会,并甘心情愿地接受生活。只要孩子好,当娘的,心自然安定,天塌下来都不是事儿。对我个人而言,改变天生傲气的,不是爱情,不是友情,而是母爱的温情,还有对孩子无恨的牵挂和祈祷。我是相信因果的。自从生了娃,尤其在孩子初中之后,更体味人生之艰,于是知道了反思和珍惜。开始践行人情之间的理解和释怀。有能力去做的善事,毫不犹豫;有机会帮到别人时,不加思索。为了孩子而坚忍,为了孩子而温顺。为了孩子而尽可能去积累善缘。并慢慢成了习惯。一直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真的在尽力,为了安娃的心,努力先安自己的心。

而今,孩子大了,自立了,不再需要操心了。但当娘的,也是自作多情地为了孩子,一定要让自己健康快乐,以期让孩子尽可能长时间的有个温情的家,于是顺情随缘,让心随性自然,不再憋屈。因为是中药铺里长大的,加之多年研究道家,知道生病的原因大体有三:

累病的

气病的

吃病的

特别是后两者,更甚。所以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去避免生气,避免多吃。能开心尽量开心,能少吃尽量少吃。真心话,是怕自己病了会拖累孩子。为了孩子的体面,也要尊严自己。为了孩子的轻松,也要健康自己。

那些为了孩子而拼命工作,不顾惜自己身体的父母,几乎家家都有。父母的无私付出,到头来,可能给孩子留下无限的伤心和永久的遗憾。爱是福,爱也是愁。

要不拖累孩子,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想让孩子快乐,自己必先快乐。母亲的情绪决定着家庭的快乐指数。家里欢笑一片,孩子的性格多是开朗达观。所以,当娘的,修行“快乐法门”非常重要,要让自己不受委屈方可长久。这个功夫的要诀源自内心,而不是外界。

说到不受委屈,曾写过一篇小随笔,倒腾出来,才发现是8年前的文字,现在看来,当年的思虑不甚成熟,但倒也是我本真表达的修行本愿吧,稍加上点新近的信息,跟您分享,全文如下:

人,只要活着,总要受委屈。翻翻史书,看看哪个人不受委屈呢?皇帝天下独尊,一样也受委屈。越是想要做青史明君的皇帝,越是受委屈。李世民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帝王,在位时也是委屈一箩筐。典故“太宗怀鹞”,说的就是唐太宗受委屈的事: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唐 刘悚《隋唐嘉话》)

唐太宗李世民正在玩他绝美的宠物鸟,大臣魏征进来汇报工作,太宗害怕魏征说他玩物丧志,被他奚落,所以赶紧把把的爱鸟藏在怀里,揣起来了。没想到魏征知道此事,就故意慢慢汇报工作,最后把那只帝王的宠物活活闷死在太宗的怀里了。太宗这种委屈又无法发泄,无法诉说---

明君之苦如此!

相反,倒是一些所谓的暴君、昏君受的委屈可能反而少些,也可能活得痛快随性。

人性的可爱,在于真实。真实的人性,才是值得尊重。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动不动就正人君子自居的人,除了虚伪,还下作。

小时候读历史,教课书上写末代君王,基本上的都是“过着荒淫无度的晚年生活”,觉得他们好不正经,也好没智慧。后来发现,开国明君的晚年生活一样也是佳丽三千,锦衣玉食、温香满怀的。因为开了国,功劳大,所以史笔多有赞誉之词,少有负面语言。因为史笔的特点是:

总结成功经验,寻找失败教训。

人们皆知开国之君是艰难的,但守成之君,其实更是不易的。万一丢了江山,不光会立即断子绝孙,更是会遗臭万年。这真是----

昭昭史笔饶过谁?

长大后越来越喜欢研究究养生了,忽然觉得晚年风流倒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了。一个人到了晚年,很老了,如果还可以“荒淫无度”,那该是怎样的好身体?以前曾见过“爱情让人年轻”的说法。近一段时间朋友圈就在疯传一个信息,说某艺术家82岁生了儿子,文章最后的感慨性结论是:艺术让人年轻。对于养生、长寿、特异功能等,道家人最是有考证精神,因不是艺术圈的,无从打听,于是去问一位圈内最博学的长者:

82,baby, possible?

教授的神回复:

Impossible means I’m possible.

顿时哈哈大笑。生命中,若多有博学、幽默、思想自由的朋友,可以无拘无束、左右逢源地逗乐子,也是一种养生。

就现代的科学和营养饮食而言,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各种器官衰竭,甚至有男科医生开始宣布这是一个“四十只剩一张嘴”的时代了。

养生术,丢了。

养生文化,丢了。

《黄帝内经》中说一个人的天年(天赐寿命)为两个甲子(60X2=120岁),寿命在百岁之内都算夭折。那么从历史上看,除了道家人之外,没有一个群体的平均寿命接近百岁的。儒家入世,削尖脑袋去当官,当大官,锦衣厚食,历史平均年龄不到50岁(统计数据截止到清末)。

为什么道家普遍长寿呢?

养生术当然包括养心术。其实我更乐于说养生的核心就是养心。换句话说:不让自己的心受委屈。

那些给自己委屈受的人,无论是谁,踢了吧。

扔了给自己气受的人,就是养生。

大唐王朝,只有一个;唐太宗,也只有一个。没必要为了流芳千古而让自己受尽委屈。何况我们都是普通人。所谓的青史美名,与我们无关。自由、快乐、长寿,才我们最现实的期待。你说是也不是呢?

去过顺应本性自然的生活吧。

余生,以秒计了。

珍惜时光。

以上。(问教授那段为近期发生的,属新增)

看看备注日期,行文之时,应是此生最艰辛时刻。不太有可能洒脱如此,估计只是宽慰自己罢了。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是不易的,生存之艰,唯心自知。我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难以承受的种种。多年以后,果然是成长了不少,若是过去的经历放在今天,用一句天津话来讲,“嘛事儿没有”,可见,时间最是磨练人的,岁月最是教育人的。

感恩生活中所有的苦难。

珍惜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青词一首,送给隔屏的你:

《人生短》

坐观沉日,阅遍青山。

心醉不在杯酒间。

刚见花开,又见花残。

荣华富贵春过眼。

牵惹之苦,只因多情;

清静之福,尽在随缘。

一眼云聚,一眼云散。

此心总被虚名乱。

月华如练,行云似幻。

春去空忆桃花面。

物是无常,人生有限。

终了都是一声叹。

另一首打油道情,娱乐假日:

《花间情》

今天姑娘心情好,

今天姑娘好心情;

饭后楼顶独看云,

茶罢窗前自听筝。

夜来仰面沙滩卧,

闲看明月漫数星;

世间美好终有尽,

天地玄微妙无穷。

空中悟道神灵现,

一时念起万相生;

须臾之间至仙境,

千树桂花香满城。

何处烟霞传步虚,

花间仙乐伴虫鸣;

此花当为般若花,

此风自是道家风。

YZ.2019.10.6

愿隔屏的你,假日清静,心惠如兰。

送君仙桂一枝,咱们,好事说到明年。

安。

杨子 2021.2.8于厦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