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子先​ | ​魂牵梦绕的沉香时光——读曹红波先生文章的情感共鸣

魂牵梦绕的沉香时光

——读曹红波先生文章的情感共鸣

文|井子先

读《桑榆之光》报主编曹红波先生的文章,总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便有了动笔直抒胸臆的冲动。这次刚读了他的《魂牵梦绕故乡行》,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他的创作谈《时光沉香库区行》也发表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让情感在键盘上留下这串串音符。

共鸣在于我对他行文的欣赏。他写文章行文如流水,潺潺之中总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浪花,让人细读细品,感受其精华。请看他的写景,“路是峰的飘带,款款而挽;山是水的点缀,巍巍而立;水是山的依伴,粼粼而光;人是山的稀客,珊珊而迟!”“水是碧绿的,风是质朴的,路是逶迤的,山风去掉浊气,而水则涤荡疲惫,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他以自己的深情,赋予了路、峰、山、水以生命,以灵魂;他以自己的才情写出了诗一样的让人惊羡的句子;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真情,精雕细琢出篇篇美文!在行文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有诗句出现:那“睹物思人今又还,故人音容犹眼前”的慨叹,那“岁月沉淀已酿香,江风再望不惆怅”的欣然,那“此文叠章欲山翠,夫妻曾恋达共识”的结语,无不感染着读者,导引着读者,浸润着读者,激励着读者!更有那诸如“年华无停留,欲将快乐储存在思绪内;人生有省悟,勇把浮华抛掷于周身外”、“年华无停留,思将心驰储蓄在岁月的情绪内;人生有省悟,勇把神往记存于时光的沉香中”的对仗句,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充满哲理的人生箴言,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启迪,让人受裨益。我要说,曹先生独特的行文风格,体现了他的性格,也体现了他的人格,更体现了他的品格,这正是他异于常人、惟他独具、让人佩服的魅力所在!

共鸣还在于我和他有几乎相同的经历。我也是淅川的女婿,也享受过淅川人给予新客的待遇,只是他享受的太过炽烈,我享受的充满温情罢了。我的岳父家是顺阳川曹冲李家庄的曹家本户,第一批搬迁后靠到连襟家居住的三颤山下的下李沟。经妻子的堂姐、我本家嫂子介绍,作为回乡知青、感到前途无望的我,虚岁二十就成了曹家女婿。可能在他们眼中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还处于让人照顾的年龄,当我作为新客上门那天,我享受的都是温情:表嫂子打来让我洗脸的辣椒水,嬉笑中让妻妹倒掉;我坐在宴席上位,陪客的大队干部对我说“井相公,你能喝多少自己把握,喝不了了我替你”;吃饭时面前放的辣子扁食让岳母硬是换成了鸡蛋馅儿的······不过,岳母提前就交代过,多带点烟和糖,迎来送往不要失了礼节,话头要支应到,别让人看不起。我知道岳父是外市场人,是土光棍,虽说是内迁户,在当地乡评却很高。作为大女婿,千万不能让人说三道四挑毛病,给人家丢人现眼。这种充满温情的待遇,在闹新客成俗的淅川乡下,能享受的恐怕不多。看了曹红波先生的遭遇,我实在感到庆幸。不过,在那种场合,炽烈也好,温情也罢,只不过是一种表达形式而已,而内中包含的却都是泰山般厚重的浓浓情感和海洋般博大的宽广胸怀!

共鸣更在于对淅川这块热土的浓厚乡愁。曹红波先生虽说原籍湖北孟楼,但在邓县工作,月老牵线得享河南淅川半子之幸。作为同妻子携手走过四十多个春秋的半个淅川人,自然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怀有浓浓的情结,而这种情结在人走向老年时,越来越浓郁,越来越纠结于心。我的故乡在邓县最西边的三山一带,这里的人们与“淅”地的社会交往比属地邓县还要多,我奶奶的娘家就是淅川的。特别是原属邓县的九重、陶岔划归淅川后,我的好多同学变成了淅川人,我自己也有了淅川人的感觉,对淅川的关注自然就多了起来。

忘不了奶奶教的“拉匹马接嫂嫂,一下来到李官桥”的童谣,忘不了看着日头压山口中唱的“日头落,狼下坡,放牛娃子跑不脱”的儿歌,忘不了“淅川县三大宝,南瓜红薯龙须草”的俗语;忘不了均县附近的淅川人谈陈世美家乡为陈世美正名,忘不了淅川戏迷们津津乐道地说对花枪中的老罗艺是淅川人,忘不了那一带的范姓谈到范蠡范晔时的自豪与满足;忘不了当年开凿陶岔引丹总干渠那热火朝天的场面,忘不了在下李沟点坡割柴草挑担下山那心惊胆战的狼狈,忘不了坐在运柴草船舱中听着丹江水涌动的涛声心底的悲凉;忘不了披着星辰在夜幕中的山道上挑藤条筐分红薯的磕绊,忘不了我尊敬的岳父患肾炎医治无效从平地运回山里在河边咽气的凄苦,忘不了从山里带回家䦆头把扎鞭杆藤条水竹龙须草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的欣喜······

我与舅爷家的亲戚往来百年不断越走越热和,我往返下李沟岳父家家十年直到他们再次搬迁;我把淅川当成自己家乡的组成部分,常常怀着浓郁的故乡情结难以忘怀,淅川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是我最为敏感的关注对象;我在《老弦杂弹》一书里,在《语言》一节中专题介绍了淅川独特的语言特点,在《下李沟印象》一节中叙述了我对下李沟的真切感受。

退休以后,我曾多次徜徉在丹江岸边,流连于大观苑内,矗立在珠帘山顶,任情感澎湃,让思绪驰骋。河西那绵绵群山中,我仿佛听到了香严寺的钟声、体味了坐禅谷的幽静;库区浩瀚的水底下,我似乎看见了范蠡洒脱的隐忍、屈原无奈的抗争;茫茫山野丘陵间,似乎再现了秦楚大战的金戈铁马,巍巍长城峰垛上,仿佛又见到王坚抗元的铁骨铮铮;圆月泻银的夜色里奥秘深藏,波光潋滟的水面上鸥鹭飞升;接秦连楚的山地略无阙处,氤氲缭绕葱茏;通冀达京的灌渠白练舞动,伴唱华夏新生······

我似乎理解了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娇”的感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是啊!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正蓄积无穷能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以新的姿态昂首阔步走向新生!

我是邓县人,我爱生我养我、维系终生的穰邓;我也爱淅川,因为那里承载了我幼年感知的乡愁民风。感谢曹红波先生的美文,吹皱我心底涟漪,牵动我满腔故情。淅川连邓州,前世化今生,古今变迁的山山水水是中华民族的缩影。虽然我们已入老境,但我们赶上了新时代,没到谢幕的时候,我们就会让自己垂暮的身体承载的那颗心越变越年轻!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井子先: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中退休历史教师。虽才疏学浅,但喜爱舞文弄墨,自我欣赏。不为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却自我陶醉其中、自得其乐。自认为性格与爱好造就了自己,认为时代是前进的,自己的人生始终都是美好的,“向前看”是自己的追求,“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是自己的座右铭。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井子先  |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保安澜

井子先  |  新年谈“闰”

井子先  |  懂福才能谈福,知福才能享福  ——浅析曹红波先生的书法赏析文章《福》

井子先  |  清明时节,我为学生扫墓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九) 初中毕业——我成了回乡知识青年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八)文革初期——怎一个“乱”字了得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七)  革命大串联(连载)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六)文化大革命来了(连载)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五)  考 上 初 中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四)  两年高小的学习与生活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三)  我是从绳岗学校初小毕业的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之二)  难忘的吴家营小学

井子先  |  我的学生时代(连载)

井子先  |  修建刘山水库亲历记

井子先  |  “踩麯”、“煮酒”与农村习俗

井子先  |  渠首名镇九重的传说

井子先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的传说                         井子先  |  国旗党徽 凝聚着民族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