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酒,新时代酱香典范
在乌蒙山与娄山山脉的交汇处,乌江与赤水河之间,有一金沙县,她地处赤水河上游,头枕赤水,脚踏乌江,更是贵州酱酒的三大黄金产区之一。
在这里诞生的酱香酒,以金沙酒为代表。以地为名,赋予了这款酒更多传奇与神秘的色彩。
那么今天,就与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金沙酒。
酿酒历史悠久 与世传承
金沙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为酿酒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所以也使得这片土地自古就开始酿造美酒。
金沙酿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伴随古夜郎文化的兴盛形成了悠久的历史。
到了清代乾隆盛世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兴起,金沙因地处乌江航道,酿酒工业得到极大发展。据《黔西州续志》记载,早在清代光绪年间,金沙所产白酒就有“村酒留宾不用赊”的赞美诗句,因而名声大噪。
到了民国初期,茅台酒技师刘开庭十三四岁时顺赤水河而下,到三十里外的茅台成义烧坊(华茅)学徒。刘开庭性格内敛,技艺精湛,被东家委以重任,成为茅台镇上最年轻的酒师。
茅台镇酿酒业再度兴旺,华家召回刘开庭,兄弟二人再度携手,成为茅台风云人物。
1930年,老大刘开运坚守茅台,而老二刘开庭却回到金沙(金沙酒厂前身义斋烧坊),老二刘开庭回金沙的经历在坊间广为流传,金沙的“二茅台”美誉也因刘开庭的典故成为江湖美谈。
与此同时,金沙安底绅士黄慎初老先生创立的“慎初烧坊”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酿造工作,同时邀请茅台著名酿酒大师刘开廷到安底自己的酒坊传艺酿造。
前者则就是如今金沙酒的前身,后者(慎初烧坊)则成了如今金沙古酒的前身。
1951年,金沙源村义斋烧坊、齐家烧坊、慎初烧坊三坊合一,在刘开庭的带领下,建立金沙窖酒厂,并酿造出被誉为“贵州二茅台”的金沙回沙酒,继续续写了金沙酒的传奇故事;
1963年,金沙回沙酒在首届贵州名酒品评会上入选贵州八大名酒;
1985年,源村、鼓新、大水三厂合并成立金沙窖总厂。
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对金沙酒业进行增资扩股,成立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为金沙回沙酒注入了强大的资本后盾和管理文化支持。
自2007年至今,湖北宜化陆续投入资金超过25亿元。目前回沙酒基酒产能达到1.9万吨/年,老酒储备达到4万吨,成长为中国第二大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千年回沙工艺 酱香传奇
金沙美酒传承回沙工艺,并酿造有“千年回沙工艺,中国酱香灵魂”美誉的酱香酒。
回沙酒的酿造,绝非天赋异禀,这其中夹杂着太多匠心与时间成本。
千百年来传承不息,东南部乌江河谷和赤水河及其支流水边河谷,年平均气温高达17-18度,各种微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活跃,在酱香酒发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一瓶回沙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还要经过三到五年陈化。
在这当中,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经由大、小、鲤、玄、末、吼、尾七道工序,经过加粬、高温堆积、入池发酵、取酒、存贮、勾兑等酿成。
特殊的工艺造就了高品质的酒,回沙酒以“酱香突出、典雅细腻、醇厚绵柔、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酱香风格,早在60年代初期就赢得了“二茅台”的美誉。
2013年,金沙酒业推出的高端白酒品牌——摘要酒,几年市场历练,摘要酒已成为酱酒高端阵营的重要代表。
季克良大师给金沙摘要酒的评价是:“不是茅台、胜似茅台、不是茅台、堪比茅台“。
现如今,金沙回沙酒进入了全新发展轨道,目前的金沙酒业占地3000余亩,窖池3800多口,在市场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成为贵州省白酒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茅台集团后又一个举足轻重的酱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