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国 散文 调查人的居家健康监测生活

 

10月中下旬,省城出现确诊病例。因我有在省城参加专项调查培训的旅居史,所以一到家便被市防控办列为重点对象,要求在家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想想这之前,自己作为单位疫情防控的主力,一直负责单位通知的上传下达、物资发放、数据采集报送,以及防控措施的组织落实等诸多工作。没想到,这一次,我倒成了被“关照”的对象,开启了居家健康监测生活。

家人们的亲情关,要忍

按照市防控办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要求,我把自己单独圈在一个房间里,屋门反锁,拒绝一切探访,甚至连家人都不能进入监测房间。日常生活、用餐都限制在单独监测房间内。每天上下午各测量一次体温,结果及时报送总队、市防控办、街道办、小区楼门长和单位。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从来没有体验过,一开始就觉得非常不适应。特别是二女儿,从幼儿园放学一回家就在门外“当当”敲个不停,一个劲地喊:“爸爸,你为什么不见名奕?我都想你了,你快抱抱我吧!我想和你玩会儿”。起初,自己真想开开门,把她抱起来,亲吻个够。可理智终归战胜了亲情。好在妻子在身边,在女儿跟前做耐心解释工作。有时,用手机微信视频聊聊天,可小女儿总是叫嚷着:“我不要手机里的爸爸,我要眼前的真的爸爸!”那种煎熬真的让我感到很纠结。但我知道,不管怎样,为了疫情防控这一大局,都得忍住。

知识上的欠缺点,要补

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事务性工作一个接着一个,有些应接不暇。学习便成为了一种奢望。这次的居家健康监测总算给了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于是,我把近期的《中国信息报》《中国统计》拾掇出来,开启了汲取营养的学习历程。全新改版后的《中国信息报》顺应了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版面内容设计更加全面,展示图文更加多元,再加上彩色效果更加的贴近读者。特别是《基层统计》《交流思考》《统计法治》《文心副刊》《党建巡礼》等版面更加“接地气”,深得基层统计人员的喜爱。虽然容量少了,但不乏精品。里边刊载的基层人员的“心声”是重要“看点”,成为政治教育、拓展思路、汲取经验的有效渠道之一,给“一线工作者”以智慧和力量。巧的是,近日际平老师在微信群转发了《中国统计》杂志社执行主编张玉妹撰写的《做温暖的副刊》一文,倍感鼓舞。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副刊确定是我感兴趣的,因为那里,往往充满了故事、情怀、凝思和美好,最重要的,那里,是纸媒温暖的栖息地。“温暖”贯穿了全文始终,给人以“美”的享受,让读者在思想上有新的升华,在行动中有新的触点,令人回味悠长。

业务上的硬骨头,要啃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我没有以居家健康监测为借口,对单位工作置之不理。相反,我以比在单位更加倍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把份内的工作做好。这期间,我虽“身在家”,但依然“心系单位”。充分利用手机、微信等方式,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运转正常、不出纰漏,使得工作没有出现断档现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及时将上级的各项要求和行动部署传达到机关每一名同志,让同志们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迅即落实;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自己在家捕捉单位动态,认真总结归纳,及时撰写信息报送;在调查业务工作中,自己提前谋划、多方协调、组织督导,确保了分管业务按照时间节点落地落实;在后勤保障工作中,自己优先处置了设备安装,确保硬件到位,使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开展等等。总之,自己克服了一切困难和不便,有条不紊地把调查工作尽力做到最好。

按照规定,我离解除居家健康监测还有时日。虽然经过了5次核酸检测且均为阴性,但自己丝毫不能麻痹大意,半途而废,而是更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报告体温等情况,继续一如继往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牢牢地扼住疫情传播的咽喉。我想,这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非常值得。

注:本文所附照片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及时联系,立即撤回。

   作者简介:崔立国,文学爱好者,2014年开始创作发表作品,偶见于部分刊物发表并获奖,《中国信息报》《中国统计》《唐山劳动日报》《四季风》《遵化周报》等。曾获得河北省统计系统法治征文一等奖和遵化市美客多杯“爱家庭、爱健康”有奖征文三等奖。2020年获得首届“维度杯”《中国统计》好文章评选三等奖。

座右铭:成功属于每一个在路上坚持奔跑的人

编委会

主 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 问:

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 篱   王立新 

马 良 张国印

编    委:

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王翠红   杨晓健   张玉红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刘艳芹

古诗词:刘艳芹  张志明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本期编辑:徐小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