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文化名人戴戟文献资料拾遗(上)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戴戟文献资料拾遗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沈喜彭
摘 要:
戴戟不仅是宣城历史文化名人,还是安徽历史文化名人,甚或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大成老旧期刊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孔夫子旧书网”收录了不少有关戴戟的图文资料或手稿信札,这些文献资料多未被学界重视或采用。本文介绍了作者近年收集到的有关戴戟的若干重要文献资料,并对其中两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资料进行了扼要说明。
关键词:
宣城 旌德 戴戟 淞沪抗战
戴戟(1895-1973),原名戴光祖,字孝悃,祖籍宣城市旌德县。作为“淞沪抗战”十九路军的主要将领之一,戴戟和蔡廷锴、蒋光鼐的名字已同那场悲壮的民族圣战紧紧联系在一起。戴戟不仅是宣城历史文化名人,还是安徽历史文化名人,甚或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1]学术界对于戴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2]但总的说来尚处在初始阶段,既没有专门的研究学者,也缺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更遑论学术专著。我撰写本篇论文之缘起,一方面是受业师华东师大沈坚教授影响,在帮其查找戴戟资料的过程中有幸接触了一些重要文献,部分内容竟为沈老师所未见,在征得导师应允后,更有尽早将其公之于众之愿望;另一方面是希冀借此拙文抛砖引玉,诚望各界同仁能够重视对安徽历史文化名人戴戟将军的研究工作。
戴戟虽被视为淞沪抗战中“运筹帷幄、决胜前敌” [3]之重要指挥官,后又长期在皖南与安徽省任职,经历丰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很多事迹反而渐渐湮失无闻。故有必要对戴戟的生平情况作以下说明。
戴戟祖籍宣城旌德兴隆乡大礼村,1895年出生于苏州,父母早逝,15岁时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历任滇、粤军排长、连长、团副、团长等职。1925—1945年,相继担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副师长、师长,淞沪警备司令、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委员、安徽省政府委员、民政厅长、国民党中央军委会高参、皖南行署主任、联勤总部东南补给区司令等职。在任职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期间,同蔡廷锴、蒋光鼐一起组织和指挥了“一二八”淞沪抗战。1946年,拒任国民党中训团团员。1948年冬,开始在上海从事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民革上海市分部筹委会委员、安徽省体委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安徽省主任委员等职。1973年在合肥病逝。[4]
1933年夏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碑落成典礼上
不难看出,戴戟的一生与安徽省颇有机缘。根据沈坚教授的说法,戴戟在日本人面前自称自己为“皖人”,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5]沈老师系戴戟外孙,工作之余曾撰文追忆过一些有关戴戟的逸闻轶事,他和家人现居住的一栋位于上海广元路的三层楼房正是戴戟将军在上海的旧居,“皖人”之说理当不虚。
受沈坚教授之影响,笔者三年前即开始关注有关戴戟的相关资料。工作之余,借助于安徽师大图书馆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以及旧书网的搜索引擎,我有幸得见下面一些有关戴戟的珍贵文献资料,兹做一简述。
1.《大成老旧期刊数据库》所辑资料
《大成老旧期刊数据库》[6]共辑录6篇有关戴戟的文章,分别是:《戴戟坚辞淞沪警备司令》(《中华周报》,1932年第23期)、《戴戟入闽任调解》(《社会新闻》,1933年第5卷第15期)、《蒋光鼐计骗戴戟》(《社会新闻》,1933年第5卷第20期)、《戴戟逃往香港》(《社会新闻》,1934年第6卷第3期)、《人物小记·戴戟》(闻筝:《人言周刊》,1935年第2卷第40期)、《为戴戟将军更正》(《人言周刊》,1936年第2卷第48期)。
这6篇文章均写于淞沪抗战结束之后,是研究戴戟辞退淞沪警备司令职务原因及其参与“闽变”情况的重要资料。据有关资料,十九路军撤出上海后,即被强令调往福建“剿共”。其初,戴戟在上海留任淞沪警备司令,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开始进行联共反蒋活动。1931年初,戴戟以“积劳成疾”为由向“军委会恳辞”,“刻虽指令慰留,但戴氏辞意坚决”,[7]最终成功辞去警备司令[8]职务。1933年7月,戴戟赶赴福州,“入闽任调解”[9],后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并参于1933年11月在福州宣告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南京政府相对峙,史称“福建事变”或“闽变”。新政权仅存在53天就被蒋介石派重兵绞杀。戴戟流亡香港,声称自己参与“闽变”系因“被叛逆利用着”,“为了设法脱离虎口,对叛逆亦稍于应付”[10],不久便冒险返回上海。[11]最后两篇传记文章实为姊妹篇,均为闻筝所作,以人物专栏的形式介绍了戴戟的生平。《为戴戟将军更正》一文“因传闻有误,兹经友人仲笙君以许静仁君赠戴序相示,拟请更正如左”,补充说明了戴戟之原籍、先祖之名姓、北坭之役等问题。[12]两篇传记的具体内容请参考下文。
1932年与蒋光鼐(中)、蔡廷锴(右)合影
2.“孔夫子旧书网”所见资料
“孔夫子旧书网” 共见4份有关戴戟的文献资料,分别是:《戴戟致唐子宗信札》 、《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签字印章并第19路军大型军章谢表》 、《戴戟与上海市长吴铁城、上海市参议郭德华等4人合影》(《文华》,1932年第5期)以及《戴戟检阅童子军照》(《生活》,1932年第7卷第44期)。
《戴戟致唐子宗信札》[13]系戴戟写给时任徽州师范学校校长唐子宗的手札,落款时间为十二月二日,具体年份不详,内容谈及拟辞去皖南行署主任职务一事,“决然辞去以待贤能”,“交卸尚须时日”。手札共二页附原封,长31厘米,宽21.5厘米,笺纸上有“安徽省政府皖南行署用笺”字样。
《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签字印章并第19路军大型军章谢表》写于1932年,纸张长28.5厘米,宽36.5厘米,三位将军分别在纸左方签字并钦印,内容是关于表彰丁洲先生支持抗日出资援军事迹,“父老兄弟诸姑姊妹相与庀糇粮,输财物”,“深知仁人志士之心,谨识数言永铭高谊” 。
《文华》期刊所载《戴戟与上海市长吴铁城、上海市参议郭德华等4人合影》一文,共辑有两帧戴戟将军与他人合影照片,为电子期刊数据库所未载,可见其珍稀性。《生活》期刊所载《戴戟检阅童子军照》一文,则已收录《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孔夫子旧书网记录在案的有关戴戟的资料理应更多,只是由于图书转手速度较快、交易记录保存期限较短等诸方面原因,不少相关资料要么仅存名目,要么杳无踪迹罢了。
3.《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所录资料
检索《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 ,计有30种期刊(86篇文章)论及戴戟,这些期刊是:《动员通讯》、《良友》、《中华(上海) 》、《商报画刊》、《大亚画报》、《国闻周报》、《剪报》、《公教周刊》、《抵抗画报》、《图画时报》、《时事月报》、《战地摄影》、《摄影画报》、《生活》、《安徽政治》、《外论通信稿》、《生活画报(上海) 》、《兵役月刊》、《生活画报》、《航业月刊》、《新亚细亚》、《华侨旬刊》、《新中华》、《新民》、《道路月刊》、《福建警友》、《十日谈》、《团务月刊》、《蒙藏旬报》、《礼拜六》。
上述期刊中,所载戴戟文章较多者有:《动员通讯》(11篇)、《良友》(5篇)、《中华(上海) 》(5篇)、《商报画刊》(5篇)、《大亚画报》(4篇)。余者所载1-3篇不等。就刊发时间而言,文章多集中在1929-1946年间,且以1932年(33篇)、1933年(24篇)两年刊发文章数量为最。
86篇文章涉及的内容繁多,少数文章系重复刊发。兹按文章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整理篇名如下 :
(1)1932年以前者有:《专电汇要:陈维远戴戟限灰日(十)攻下潮》。
(2)1932年者有:《戟警备司令为本报题字:画文并佳》、《自强不息》、《以扩寿宇》、《检阅时戴戟司令训话》、《抗日苦战中之淞沪警备司令戴戟》、《淞沪警备司令戴戟》、《蔡廷楷蒋光鼐戴戟等在前线接见外报记者》、《日前来沪之戴戟司令》、《抗日有功之淞沪警备司令戴戟近请辞职经政府慰留》、《站在抵抗一条线上:右至左蒋光鼐蔡廷楷戴戟兪济时》、《在战壕中十九军军长蔡廷楷参谋长李秉釗淞沪司令戴戟》、《本会永久会员玉照:戴戟君》、《淞沪激战中的中国名将(戴戟)》、《出席和平会议之戴戟》、《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在沪作战之十九军重要将领:十九军健将淞沪警备司令戴戟》、《誓死守士迭歼强敌之十九路军长官:游淞沪警备司令戴戟氏》、《时人汇志:戴戟》、《海上血战记: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可敬的抗日将士: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忠勇将士血浅黄浦:淞沪区警卫司令戴戟》、《十九路军抗日诸将领在阵地留照:戴戟》、《忠勇卫国,杀敌御侮:松沪警备司令戴戟》、《国内所见:上海全市男女童军大检阅。检阅者戴戟与翁照垣氏》、《我军作战写真(上海战事):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忠勇御寇之十九路军: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第十九路军各将领:为国家争光荣,与民族求生存:戴戟》、《上海战事之要人》、《翁照垣检阅上海童子军翁照垣旅长离沪前与上海警备司令戴戟检阅上海童子军》、《内政:淞沪警备司令戴戟昨视事,正式委任高级职员,今日训话明日宣謦》、《上海一二八事件(杂录二):停战会议》、《上海一二八事件发生后在淞沪抵抗日本的我十九路军军官:(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上海一二八事件:十九路军淞沪警备部蒋光鼐蔡廷楷戴戟通电,捍患守土尺地寸草不能放弃》、《十九路军血战抗日时上海各界曾有种种物质上及精神上之援助事后蒋光鼎蔡廷楷戴戟三将军特制纪念章一种分赠有关系之团体及个人用誌淞沪共同御侮之纪念》。
《中华画报》介绍戴戟
(3)1933年者有:《分绍抗日将领:戴戟》、《闽变:漳厦警备司令戴戟》、《戴戟赴闽前一悬案》、《勤求治理》、《夷吾良法,保甲制度》、《沪战抗日领袖之言:勿辜负上海及东北死难将士民众之血》、《航空救国》、《“一二八”纪念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向民众演说之影》、《二八纪念堂落成典礼:升旗礼毕戴戟司令向来演说情形》、《戴戟翁照垣检阅全沪童子军》、《华事外论:戴戟不同意李陈主张反对福建实行社会主义政策》、《新任福建省委兼民政厅长戴戟氏最近於离沪前在新落成之一二八纪念园留影》、《暴日已攻进关内:上海各界举行一二八周年纪念大会淞沪警备司令戴戟演说情形》、《一二八纪念堂开幕:升旗之致礼,X号上为戴戟氐》、《一二八纪念堂开幕:淞沪警备司令戴戟氐行一二八纪念碑揭幕礼》、《一二八纪念堂开幕:纪念堂开幕典礼中戴戟氐演说》、《时事近闻:上海五日电,戴戟病已愈》、《文牍:淞沪警备司令部批:件为大华商轮被匪骑劫请饬严辑由》、《国内近事:一二八抗日战役之动功于最近落成》、《一二八纪念堂落成典礼: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一二八纪念堂于八月十日落成警备司令戴戟行升旗礼》、《航空救国第一声:参加戴戟代表警备司令部》、《下图即纪念堂外景左系前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在一二八花园前所摄者》、《上海市第一号机:市长市长夫人孔祥熙氏葛敬恩氏戴戟氏代表》。
(4)1933年以后者有:《华事外论:戴戟任十九路军长尚有梗阻》、《时事近闻:南京十八日电,克复福州后,十九军干部要求戴戟出面率领》、《本周大事记:闽变尾声戴戟意态消极》、《国内近事:本埠淞沪卫戍司令部之旁兴建一二八纪念堂一所用志一二八抗日战役之动功于最近落成,上图系主建者戴戟司令,戴氏为是役主重人之一堂成将离沪赴闽就新职》、《万行徵兵与抗战胜利的把握》、《当兵真杀敌驱逐倭寇(转载二十七年五月一“为耻与兵役扩大宣传周谨告皖南父老兄弟诸姑姐妹”书)》、《集全国将才於一堂抱期歼倭寇之决心:戴戟》、《皖南各县书记长会议闭幕时致词》、《增强抗战力量努力徵募寒衣》、《精诚团结以加速皖南党政工作的进展:中国国民党皖南各县书记长会议席上致词》、《“八一三”抗战二周年纪念感想》、《总动会第三次委员大会主席报告词》、《皖南民众总动委会第三次委员大会主席致闭幕词》、《抗战史料:皖南行署为农民余同锦忠勇为国请予嘉奖之原呈》、《第三战区剪影一:戴戟将军近影(戴氏近任皖省府民政厅长)》、《厉行徵兵与抗战胜利的把握》、《庆祝“二十九年”元旦与皖南禁烟》、《迎民国二十九年》、《经济战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劝同胞踊跃服兵役》、《政令:行政院电派黄绍耿兼皖南行署主任戴戟辞职应予照准等因特电查照仰各知照由》、《抗日名将戴戟将军五旬小影》、《警察有限不识抗战名将:戴戟被阻苏州城门口》、《为民前锋: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停战会议之种种:戴戟出席停战会议后受新闻记者包围质问》。
不难发现,上述文章涉及的内容与主题十分宽泛,它们至少在照片、题词、“一二八”运动以及演说词等方面能够为我们研究戴戟将军提供重要资料参考。
戴戟题字
在照片方面,计有52帧珍贵相片,内容涉及“检阅军队”、“淞沪抗战”、“出席会议”、“就职演讲”、“一二八纪念堂”等等。在题词方面,戴戟先后为4种期刊赐墨:在《中国康健月报》上正文题写“自强不息”,上款为“康健月报”,下款是“戴戟题(印)”;在《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二十周纪念刊》上题写正文“以扩寿宇”,上款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念周纪念刊”,下款是“戴戟题(印);在《福建警友》上题写“勤求治理”,上款为“题赠警友月刊”,下款是“戴戟题赠(印);在《团务月刊》上题写“夷吾良法 保甲制度 阳明江右 成效继著 井里相望 荷戈守护 卫国卫乡 闽峤绩树”,上款为“题赠福建省团务月刊”,下款是“戴戟拜题(印)”。 戴戟的墨迹“原本可能就不多,现今更是存世寥然” , 因此这几份戴戟题词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淞沪抗战方面,举起要者有:《海上血战记》(《国闻周报》,1932年第9期)、《停战会议今日可开》(《剪报》,1932年第10期)、《停战会议之种种》(抵抗画报,1932年第3期)、《十九路军淞沪警备部蒋光鼐蔡廷楷戴戟通电:捍患守土尺地寸草不能放弃》(《剪报》,1932年第3期)。在演说词方面,主要有:《皖南各县书记长会议闭幕时致词》(《动员通讯》,1939年第3期)、《精诚团结以加速皖南党政工作的进展》(《动员通讯》,1939年第2期)、《总动会第三次委员大会主席报告词》(《动员通讯》,1939年第8-9期)、《劝同胞踊跃服兵役》(《动员通讯》,1939年第14期)等。限于篇幅,对于后两种主题内容恕不一一记述。
注释:
[1]省内外多部辞典收录“戴戟”词条可以为证。详见:李盛平编:《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第747页;方心江等编:《安徽军事人物》( 第1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35页;陈基余,赵培根编:《安徽大辞典》(人物),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648页;辛平编:《民国将领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57页;王成彬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七集),1993年,第519页。
[2]成果多集中在回忆性论著及淞沪抗战方面,考证性、学术性论著甚微,前者如:《回忆皖南行署主任戴戟》(沈席珍:《泾县文史资料选辑》(第2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泾县委员会,1986)、《我县兴隆乡人民回忆戴戟先生》(载《旌德文史资料》(第1辑),旌德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1987)、
《门前老将识风云:戴戟传略》(韦大林:《人物春秋》,政协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
《热血荐轩辕:怀念外公戴戟将军》(沈坚:《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4期)等;后者如:《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一二八”淞沪抗战》(余子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淞沪烽火: 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实》(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1);《走向光明的历程:国民党起义将领传》( 邢福有,华文出版社, 2002)等。
[3]闻筝:《人物小记·戴戟》(《人言周刊》,1935年第2卷第40期)
[4]方心江等编:《安徽军事人物》( 第1集),安徽人民出版社, 第235页,1990;陈基余,赵培根编:《安徽大辞典》(人物),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48页,1992。
[5]沈坚:《“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外公戴戟》,载《文汇报》“笔会”栏,2007年1月28日。
[6]《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清末到1949年近百年间中国出版的近7000种期刊,共13万余期,是国内第一家专门的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收集老旧期刊最多最全的数据库,也是目前国内外试用与购买机构最多并广泛得到用户认可的老旧期刊数据库。
[7]《戴戟坚辞淞沪警备司令》(《中华周报》,1932年第23期)
[8]戴戟辞职后,淞沪警备司令由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兼任,1936年春,吴辞去兼职,同年3月,由上海市保安处处长杨虎继任。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淞沪警备司令部名存实亡,同年11月,淞沪警备司令部机构随国民党军队西撤而撤销。
[9]《戴戟入闽任调解》(《社会新闻》,1933年第5卷第15期,第229-230页)
[10]《戴戟逃往香港》(《社会新闻》,1934年第6卷第3期,第27页)
[11]1937年4月,蒋介石为拉拢戴戟,委其安徽省政府委员。戴戟为生活计,接受了这一虚职,但仍长期闲居上海。
[12]《为戴戟将军更正》(《人言周刊》,1936年第2卷第48期,第959页)
[13]沈坚教授告诉笔者:“此信影像在网上我见过,仅签名系本人外,信函起草和书写者可能均为秘书,年份推算下来,应为39年末。”
(作者系安徽颍上人,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皖南非遗与安徽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