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李叔同留日时期美术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2021年第3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李叔同留日时期美术作品的

价值与意义

陈 星

杭州师范大学 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

浙江 杭州 311121

摘要

1905年8月至1911年3月,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前后约五年半。在这期间,他从补习语言到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同时兼习音乐、提倡话剧,在美术、音乐和话剧研究与实践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业绩,奠定了他作为近代中国艺术启蒙者的历史地位。而其中在水彩画方面的探索和在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学习,则是其最重要的艺术经历,有必要作一次系统性的考述,对其之所以成为开创者及其历史意义给予实证基础上的评判,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其对中国近代美术的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

李叔同;美术作品;留日时期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弘一大师年谱长编”(17BZJ014)的阶段性成果

1905年8月12日,李叔同留眷津门,离开天津,取道沪上,赴日留学。行前作《金缕曲·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他在日本约五年半,至1911年3月毕业,4月初回国。在这约五年半的时间里,他除了参加日本文学团体随鸥吟社,从事诗词创作、协助高天梅创办《醒狮》、创办《音乐小杂志》、在“春柳社”实践话剧等外,其主要精力则投放在美术方面,并在该艺术领域中做出了对近代中国美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贡献。对于李叔同留日时期的美术活动,有必要作一次系统性的考述,并对其之所以成为开创者及其历史意义给予实证基础上的评判,从而更清晰地呈现其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近代中国水彩画之先驱

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于2006年10月14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览是对中国水彩画百年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展览包含了百年来中国水彩画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的重要作品300余件。李叔同水彩画《沼津风景》作为天津作者入选。同时,此画佐证了中国水彩画的百年历史。同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于平、刘大为、范迪安主编的《中国百年水彩画集》,李叔同的《沼津风景》(1905)被列为第一幅作品。2020年7月14日,《天津日报》刊出张用秀《中国最早的水彩画——兼谈〈水彩画法说略〉》一文,也认为李叔同是我国早期留学的水彩画家之一,也是中国水彩画史里程碑式的人物。一百多年前,他的水彩画《山茶花》和《昭津风景》是我国早期的水彩画,他的著作《水彩画法说略》是我国第一部水彩理论著述。

18世纪初,水彩画传入中国。1715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来华,开始传入西方水彩画作。1867年,上海土山湾画馆成立,始教授西洋绘画与雕塑,其中有水彩画科目。从理论上讲,当时在画馆助教和学习的中国人,有可能已从事水彩画创作,而其中的徐詠清则时常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位水彩画作者。然而,很遗憾,这位有可能是中国首位画水彩画的“第一人”,没有比李叔同更早的水彩画作品存世。在《中国百年水彩画集》里,被收为第2幅的是李铁夫的《瓶菊》,标“20世纪早期”,被收为第4幅的是徐詠清作品《杭州西湖》,亦标“20世纪早期”。被收入的第5幅也是徐詠清的作品《桂林即景》,时间已是1942年。故此,则可以如此定论:若从目前所见作品而论,李叔同的《沼津风景》是中国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水彩画作,而将他视为中国近代水彩画之先驱,则毫无疑问。

1905年秋,李叔同来到日本,为来年报考东京美术学校做准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不仅开始了水彩画创作,同时也研究水彩画理论并写了《水彩画法说略》。从目前所知,这应该是中国第一部水彩画理论的著述。文中写道:“西洋画凡十数种,与吾国旧画法稍近者,唯水彩画。”正是因为这种“稍近”,使得之后水彩画在中国的传播更为方便。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李叔同创作了第一幅水彩画《山茶花》。这幅水彩画为横幅,其上方是一朵盛开的茶花,浅浅的红晕色,配以淡绿叶子,花朵连着一条长的枝干,清丽素雅。画的下方题有《减字木兰花》(半阕):“回阑欲转,低弄双翘红晕浅。记得儿家,记得山茶一树花”,并书“乙巳冬夜息霜写于日京小迷楼”,钤印“三郎”(因为他家中排行第三,故称三郎)。(图1)客居日本的李叔同,念及故乡的山茶花,睹物思情,多有寄托。此画用水彩颜料绘制,留白较多,并有题跋,尚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痕迹。《沼津风景》又称《明信片上的风景》,是以明信片为形式载体的水彩作品,与《山茶花》创作于同一时段。作品规格为11厘米×17厘米,两页对折。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李叔同东渡日本求学。当年冬月,寄给徐耀廷一张自制的明信片,并在明信片的正面画了这幅水彩画,在这幅画里,表现了在光照下,海水呈一线阳光,稻田为黄绿色的自然景象。通幅作品有斑斓的色彩和随意自如的笔触,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整体,将沼津的山、海、树木、田野描绘得异常动人。李叔同在这张明信片的背面写道:“沼津,日本东海道之名胜也,郊外多松柏,因名其地曰千本松原。有山耸于前,曰爱鹰。山冈中黄绿色为稻田之将熟者,田与山之间有白光一线,即海之一部分也。乙巳十一月用西洋水彩画法写生,奉月亭老哥大画伯一笑,弟哀时客日本。”(图2)从这幅小画的风格和明信片文字来看,这是李叔同到日本后的一件写生练习。相对于《山茶花》而言,《沼津风景》已完全用色彩描绘画面,空间关系、形体结构等均已显现出西方水彩画的风格特点,是一幅较为成熟的作品。《昭津风景》明信片原为徐耀廷所珍藏。1946年,徐耀廷去世,李叔同诸多致徐耀廷的信件和赠予之字画等大部分由徐耀廷之孙徐广中保存,此明信片和其他文物由徐广中捐献给国家,目前存放于天津艺术博物馆。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初期,由于体制改革,原天津艺术博物馆与天津历史博物馆合并成为天津博物馆。这件《沼津风景》以《明信片上的风景》为题,保存在天津博物馆。除了《山茶花》和《沼津风景》外,还有《音乐小杂志》的封面画也是用水彩技法作成。除了设计元素外,其主要表现的是罂粟花。(图3)《音乐小杂志》(仅出版一期)为32开本,于1906年正月十五日在日本东京印刷,二十日运回上海发行。从时间上看,《音乐小杂志》的封面图,也系李叔同留日初期所作。

图1   李叔同于1905年冬

所作之水彩画《山茶花》

图2   李叔同于1905年冬

所作之水彩画《沼津风景》

图3   李叔同亲自设计绘作的

《音乐小杂志》创刊号封面

在热衷于水彩画创作的同时,李叔同在水彩画理论上也有探索。他写了《水彩画法说略》,原刊于1906年4月《醒狮》第4期,署名息霜。(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版《弘一大师全集》[第3版,修订2版]第八册·文艺卷、杂著卷、书信卷第19页对该文的标注是刊于1905年12月《醒狮》第3期。对照原刊,《全集》误。)内容包括“水彩画材料”“水彩画之临本”等,不仅讲画法,也透露其水彩画的创作思想和教育理念。其中说道:“欧美新教授法,初学绘画,即由写生入手,不用临本。然吾国人智识幼稚,以不谙画法者,强其写生,如坠五里雾中,有无从着手之势。况水彩着色,最为复杂。倘不先用临本,知其颜料配合之大概,即从事写生,亦有朱墨颠倒之虞。故初学水彩画,当先用临本。迨稍谙门径,然后从事写生,较为便利。”可知,李叔同认为欧美与中国绘画有别,他倡导国人学习水彩画也应先从临摹入手,然后再进行写生。

李叔同的水彩画,其时在日本的影响如何?1906年8月5日,李叔同在日本《随鸥集》第23编发表了《春风》(诗)。此编小青居士漫录《墨田佳话》记“星舫小醼”事:“一日,玉池先生在星舫以酒招待清国的李息霜君,梦香﹑藏六二君同席……玉池先生又为息霜君即席所作的水彩画题诗叠韵:'古柳斜阳野寺楼,采菱人去一船浮。将军画法终三变,水彩功夫绘晚秋。’”此不仅说明当时的李叔同经常作水彩画,也表明日本文化界人士对其水彩画的认可。

潜心理论研究,

美术成绩斐然

与《水彩画法略说》一样,李叔同初至日本就潜心研究美术理论。他在1905年10月、12月出版的《醒狮》第2期、第3期上连载了《图画修得法》,署名“惜霜”。文章分为三章:第一章“图画之效力”;第二章“图画之种类”;第三章“自在画概说”。而在《醒狮》第3期上,还刊出李叔同的《石膏模型用法》,并另有李叔同所撰《美术界杂俎》,内容是英国表演艺术家亨利·欧文介绍及其病逝消息、日本画家三宅克己水彩画及其画集介绍、日本洋画杂志介绍、日本近期文艺社团介绍等。留日时期他写有《艺术谈(一)》(分16节谈16个问题,即“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美术、工艺之界说”“摘绵”“堆绢”“袋物”“绵细工”“厚纸细工”“刺绣”“穿纱”“火画”“木炭画”“油画”“关于图画之研究”“图画之种种”“手工与图案”和“中西画法之比较”),今见上海城东女学校刊《女学生》1909年合订本。又有《艺术谈(二)》(谈“焦画法”和“炭画法”),今见《女学生》1910年合订本。

在绘画技术上,在入东京美术学校之前,李叔同就已具备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如他在《音乐小杂志》扉页上发表的木炭画《乐圣比独芬像》(即贝多芬,图4),造型准确,用笔大胆。李叔同的这幅画为现见中国人最早发表的贝多芬画像。杂志上又有李叔同所撰的《比独芬传》。对于贝多芬,李叔同在赴日留学之前或就有所知晓。1861年12月28日,《北华捷报》刊有题为《罗比奥先生的第二场音乐会》之报道,曰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降E大调三重奏》。此后的1863年4月17日上海的乐手也演奏了该曲,并另有《艾格蒙特》序曲等。19世纪70年代、80年代,贝多芬的作品经常在上海被演奏,而李叔同自天津移居上海后(1898年秋至上海,1905年秋赴日留学),贝多芬的作品也曾在上海多次被演奏,如1899年1月6日德国人菲利克斯·斯坦伯格在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贝多芬《D大调第七号钢琴奏鸣曲》;3月16日,上海爱乐协会的一场音乐会上也有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演奏者为寓居上海的考尔富夫人。虽然早在李叔同撰写《比独芬传》,绘《乐圣比独芬像》之前,上海的乐坛就有过贝多芬作品的演奏,但贝多芬的名字和事迹被国人普遍知晓,当在李叔同的引介之后。

图4   李叔同发表在

《音乐小杂志》上的

木炭画《乐圣比独芬像》

李叔同来到日本,他的目的主要是攻读美术,同时兼习音乐。所以,他在创办了《音乐小杂志》不久,即投入精力准备应考东京美术学校。凭着他的才智,李叔同于1906年9月29日顺利地进入了东京美术学校,入西洋画科的撰科。所谓撰科,据已故学者刘晓路的解释是:“按照东京美术学校的规定,本科生的资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每年3月通过预科考试而成为预科生,4~7月学习后通过第二次考试在9月成为本科生;二、撰科即不经历预科而在9月通过一次考试直接成为本科生。”据《东京美术学校校友会月报》第5卷,李叔同和曾延年报考东京美术学校那一年,报考西洋画科预科的有67人,合格30人,以后成为本科生的为23人;报考西洋画撰科者共有30人,合格并在此后成为本科生的仅5人。以上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撰科之竞争比预科之竞争激烈一倍;二是由撰科生而成为本科生的5个人中就有李叔同和此后一起创办“春柳社”的曾延年,这反映了他俩在美术方面的才智和实力。

东京美术学校成立于1887年。1901年正木直彦任校长后确立了西洋美术与东方传统美术并举的办学方针。李叔同、曾延年所在的西洋画科设立于1896年,留法美术家黑田清辉、久米桂一郎等为首批教师。该科很快就成了东京美术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学科,报考的学生人数也最为集中。曾延年入学时,已超过撰科生年龄限制。他之所以得以入学,是因为根据当时仍适用的《文部省直辖学校外国人特别入学规定》。根据这个规定,考生只要通过日本外务省或本国公使馆的介绍,或校长认为其具有相当的学历即可报考。因此,对于外国人而言,条件相对比较宽松。曾延年入学时已33岁,但仍可入学。以往,研究者在介绍李叔同、曾延年就读期间的指导教师时,大多认定为黑田清辉。对此,刘晓路曾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他在《档案中的青春像:李叔同与东京美术学校(1906~1918)》一文中指出:“1906—1911年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留学期间,黑田正担任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主任教授。假如李叔同真的师从过黑田清辉,也许是中日美术交流史上的趣事。当然,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当时东京美术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是他的老师,因而称黑田是李叔同的老师,也许勉强说得通。但是,在严格的意义上,指导教师和广义的教师,有着明显区别。”在李叔同、曾延年在读期间,东京美术学校还没有实行专门的指导教师制度。故他俩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各位授课教师的轮流指导。但吉田千鹤子教授则以为,至少是李叔同,在其留学的最后一个学年中“应该受过刚刚回国的藤岛的新鲜指导”。吉田千鹤子在这里用了“新鲜”二字很耐人寻味,其意思或许是指藤岛武二(1905—1910年留学巴黎)带回的西洋美术的最新理念。

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的学习成绩十分突出。这有案可查。《东京美术学校校友会月报》1910年10月卷中有“精勤者”一栏,上面记载道:“前学年中,精勤学业者,由本校授予精勤证书。”当时获得该证书的留学生中,只有李叔同一人。而在如今的东京艺术大学中,仍保存着李叔同的毕业成绩,明确记录着李叔同是当时一同考入撰科的同学中成绩最好的一位。该成绩簿,32开本,竖排,毛笔手书。为:

李岸

本籍族:清国直隶天津县河东李桐冈之弟

实技平均点:76

及第

四人中一

据刘晓路《青春的上野:李叔同与东京美术学校的中国同窗》一文转引刘欣子《李叔同与东京美术学校》一文(载1997年3月10日《天津日报》),“及第”即合格,“四人中一”即当年西洋画撰科四名毕业生中成绩第一名。

李叔同在日本攻读西洋画,一时引起了日本媒体的关注。1906年10月4日,日本的《国民新闻》发表了一篇题为《清国人志于洋画》的采访文章,并刊出李叔同西装照片及画稿一幅。这篇采访文章写道:“最近因为听说有一位叫李岸的清国人考入美术学校,所以赶快冒打着老蓼的秋雨,走上谷中小道访问了下谷三琦北町三十一番地……他是个圆肩膀儿的青年,在久留米的绀絣的和服外衣上,系上一条黑绉纱的黑腰带,头上留着漂亮的三七分的发型,用泰然的声音说:'请里边坐!’把我引了进去,是他的书斋。……看了我的名片后才莞然地点头说:'是槐南诗人的新闻社吗?’'是的,槐南先生的诗也常刊登,您认识他吗?’'是的,槐南、石埭、鸣鹤、种竹诸诗人,都是我的朋友,我喜欢诗,一定投稿,请赐批评。’'乐器怎么样?’'正学拉小提琴,以外大概都搞一下,其中最喜欢的是油画。’……”(文中提到了当时李叔同在东京的居住地:下谷三琦北町三十一番地)文章又写道:“墙壁上贴着黑田画伯的裸体画、美人画和山水画,还有中村等人的画,李叔同一边讲解一边拉我到里面六叠的房间,桌上摆着没有画完的一张苹果的写生,很得意地指给我看。我夸奖说:很洒脱。女佣从旁说道:这是他早上一口气画下来的。”黑田清辉曾于1896年创立绘画社团白马会。中村不折亦是太平洋画会的主要画家。李叔同将其作品贴在墙壁上欣赏学习,当是十分自然之事。

中国印象派油画第一人

1907年,二年级起,李叔同受教于小林万吾、和田英作。1908年,三年级起受教于黑田清辉。值得一说的是黑田清辉。日本记者采访文中提及李叔同“最喜欢的是油画”,又为记者说明贴满在壁上的黑田画伯的裸体画、美人画,中村及其他的画等。黑田清辉是日本油画的领军人物。他于1884年赴法国留学,1893年回日本,三年后创立白马会,1898年起他任东京美术学校教授。黑田清辉留学法国时深受印象派的影响,创立日本“外光画派”。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他的艺术,使正热衷于油画学习的李叔同十分钦仰。

1909年4月,李叔同参加了白马会第十二回展览,展出油画作品《停琴》。本次展览共展出245件作品,《停琴》的展出编号为56。今《停琴》未见图像,但日本《中央新闻》于1909年5月3日刊出《白马会のぞ記》,评论道:“李岸氏的《停琴》还算过得去。”评论者川路生在1909年5月20日于《美术新报》上载文《白马会展览会を觀る》,评价道:“李岸氏的《停琴》看似没有紧凑感,作品色调浊暗、朦胧,另外其画法缺乏根据是看得出的又一缺点。” 1910年5月,李叔同又以油画作品《朝》(图5,编号47)、《静物》(编号182)、《昼》(编号566)参加白马会第十三回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657件。其中《朝》于同年6月被收入《庚戌白马会画集》。1910年6月15日《都新报》载三角子《白马会を觀る》一文,评价曰:“47号李岸的《朝》,用笔用色都很大胆,原非清国人所擅长的笔法,好像是刚刚学来的,然而作为新时代的一个清国人,如此新奇独特的画法倒是很有意思的。”白马会是黑田清辉创立的艺术团体,而从目前可见的被收入《庚戌白马会画集》中的《朝》可知,此画明显具有印象派的风格。其实,李叔同另有一幅作于日本的题为《朝》的油画作品,刊于1920年7月《美育》第4期,同样具有印象派风格。(图6)三角子《白马会を觀る》一文中所谓“原非清国人所擅长的笔法,好像是刚刚学来的”显然系有所指。1911年3月29日,李叔同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前以印象派点彩画法作油画自画像,款识“李,1911”。(图7)采用这种技法,这在东京美术学校学生毕业自画像创作中是首次尝试。据吉田千鹤子《上野的面影——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史料综述》:“西洋画科学生进行自由课题和自画像的创作(均为油画),后者按规定保留在学校中。按照惯例,毕业创作作品在毕业式的当日和翌日两天,陈列于校内的毕业成绩展览会上,供有关人士参观。但是,在李叔同毕业前两个月的1911年1月25日,学校遭受火灾,教室全部烧毁,一些学生正在创作中的作品由于放置于教室中也被烧毁。以后的课程在新建校舍举行,失去作品的学生急忙重新进行毕业创作,3月29日的毕业式、成绩展览会如期举行。然而,火灾后的混乱,导致校方没有完成准确的展品目录,今天已失去了了解展览会详情的依据。因而,李叔同只有自画像保留在学校,至今收藏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而他的自由课题创作却连题名也无从知晓。……李叔同在毕业成绩展览会上陈列的作品引人注目,校友会月报的记者就特别提到他的作品,写道:'李岸君的方法非常有趣,总觉得他改变了肖像画的模式。’《美术新报》记者的记事也证实道:'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成绩展览会,今年没有引起特别的新感想。洋画撰科李岸氏的前途也许值得注目。’”

图5   李叔同油画作品《朝》,

参加白马会第十三回展览,

并被收入《庚戌白马会画集》,

署名“李岸”

图6   发表于1920年7月《美育》

第4期上的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

所作的另一幅油画作品《朝》,

发表时署“北京美术学校藏”

图7   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

毕业前创作的油画自画像,

今藏于东京艺术大学

这里就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李叔同至少在1910年已出现印象派油画作品。那么,回顾中国油画史,李叔同又成为第一个用印象派技法绘作油画的中国人。中国最早留学英美习西画的是李铁夫,但他是写实派;颜文梁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印象派画家,但他是在1928年才到法国留学,其作品则更晚;刘海粟有若干印象派油画作品,但他1919年后才到日本和欧洲;卫天霖有不少印象派作品,但他1920年才到日本留学……故此,李叔同虽然没有直接去欧洲,尤其是当时的艺术中心巴黎,但他的老师黑田清辉则从法国留学归国,将印象派带至日本,黑田清辉本人也成了日本早期印象派绘画的鼻祖。李叔同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并实际作画,成了中国第一个画印象派油画的人。毕业以后的李叔同继续与黑田清辉保持着联系。1911年5月下旬,李叔同刚决定担任直隶省高等工业学堂图画教员后,即返东京为该校采购教学用品。6月15日,李叔同在东京致黑田清辉函,表示将拜访另一位日本老师中村胜治郎先生。遗憾其对自己有误解,李叔同希望黑田清辉能调解师生间的关系。李叔同与中村胜治郞的公案与本文无关,不赘述。但李叔同愿意请黑田清辉出面调解,更说明他俩的关系十分亲密。

秉承以美育人理念,发扬艺术精神,倡导人文关怀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浮世绘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的发起,是2017-2018年实验水墨油画和诗词油画,而访日展出期间淘到一本<藤田嗣治作品集>使得"新东方主义油画"这个名称有了一个灵感.可以说,新东 ...

  • 藤田嗣治与新东方主义油画

    在百度上查"藤田嗣治"的词条,只有一行半字,一个句号.所以在这里先把藤田嗣治的生平写一下. 明治时代,日本为融入西方所创造的国际社会极尽所能,在国家的治理制度.产业结构.交通.思想 ...

  • 蒋跃:也谈吴冠中

    吴冠中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生前他是一个引人瞩目和有争议的画家,不仅因为其作品屡创拍卖高价,而且发表过许多耸人听闻的言论.包括"笔墨等于零""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q ...

  • 日本女画家永山裕子水彩画专辑

    永山裕子被誉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她1963年出生于东京,1985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系,同年获安宅奖.大桥奖.1987年完成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学习,现为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系讲师.她出版了一 ...

  • 抗战时期,留日归来的李庆元给日本人当翻译...

    抗战时期,留日归来的李庆元给日本人当翻译,把自己17岁的女儿送给日本人当小老婆,为了立功出卖了过不少同胞,更丧尽天良的是,他竟然活埋了自己母亲. 李庆元出生于哈尔滨,早些年父母闯关东,历经千辛万苦挣下 ...

  • 乱世枭雄:哪些留日士官生影响了中国近代史?

    创立于1874年的日本士官学校系明治维新的产物,日本陆军中的各级军官,无论将军还是少尉,几乎都在这里学习过.除就读预备学校及联队实习外,士官学校的学制通常为一年,其主要课程包括:战术学.战史.军制学. ...

  • 清末留日士官生,曾经怎样的辉煌

    留日士官生是在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普练新军又急需军事人才的背景下崛起的一个群体. 图1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合影 (一)看看清末新军中的士官生升迁之快 按规定,凡欲到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须 ...

  • 为什么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用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计算时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

    进展缓慢,看到股份支付这一节,感觉很陌生,重温还是重拾... 股份支付分为两类: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和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两种不同结算方式的核算也不一致,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是指企业未 ...

  • 小草(留日专栏作家):露珠(外两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1 一滴 ...

  • “漆器留日”的神秘之旅

    北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图中正在梳妆打扮的妇女所坐的凳子以及桌上盛化妆品的盘子皆为漆器.是北宋年,漆器成为民间象征财富的标志性之一. 编著<战国秦汉漆器研究>的作者胡玉康 ...

  • ​​叱干留 | 抗战时期的彬州师范学生运动

    抗战时期的彬州师范学生运动 叱干留 我党建立以来,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与敌人顽强斗争,历尽千难万险.八十多年前的彬州师范学生运动,为党的革命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 李雪涛:第一代留日学人的学养

    一 2018年夏天的时候,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举办了"留学史工作坊第二期:知识的环流与第一代留日学人--<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新书研讨会".在这个小型的研讨会上,与 ...

  • 论语日课151:价值源于传承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7.01) 述而不作 只传承延续,而不发明创造.这是一种精神或文明的承继,学习前人的智慧并以此启发自己.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