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系列之酒量

“饭局”系列之酒量

作者 ∣ 荒烟

编辑∣荒烟茶生(ID:miaoxu0316)

作者:荒烟(微信号:ying741657890,公众号:miaoxu0316),空灵如禅,用心行走于世,淡看世间繁华...

小时候,七口之家没有一人会喝酒。家里来了客人,吃饭的时候没有人能敬酒、陪酒,客人肯定不尽兴,家里一直为此事犯愁。

初中时,随母亲去参加一婚礼,那年月的婚礼酒席都是在家里自办。年幼的我紧攥着几张十元大钞不撒手,在众人的轰笑声中,抓着钱的胳膊被一只孔武有力的大手攥住了送到新人面前,得不到血液供应的手指再也保护不了这四张“大团结”了。手腕上的指印过了好久才消去,要知道那年月的过年压岁钱只有一毛或两毛啊。

钱没了,但比“新人”身份高一辈儿的我被安排在了屋里“老辈儿”的主桌,绝大多数酒桌都是摆在楼门外的空地上。望着几乎都不认识且岁数起点最少五十的大爷、爷爷们,终于逮到机会大口鱼肉的激动心情都淡了许多。吃了几口就想逃离的我被这些大爷、爷爷们以各种借口按在座位上,酒杯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敬酒词强行灌进我的嘴里,满桌子的下酒菜却再也没吃到。记不清共有几杯,人虽然还坐着,但眼睛里他们的动作却模糊了起来,划拳声、聊天声已经越来越远。后来得知,自己回家的我直接倒头就睡,而家人看见醉酒的我却有些兴奋的商量着:家里可有一个能陪酒的了。

第一次喝酒到自认酒量还可以的这十几年间,对喝酒这事来说平淡无奇。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学期间过生日,因为一瓶啤酒和一瓶白酒的价格一样,平常很少有机会喝到啤酒的。今天约定一起过生日的哥几个咬牙切齿地拼凑酒钱,“拼了”。选腿脚利落又不张扬的人去小卖部,用衣服盖住啤酒箱,小碎步一路疾行,不理睬任何招呼声,一进宿舍“咣当一声”铁门栓落下,才长松一口气道:刚才**可能看见了,“谁来也不开门”大家异口同声。接下来大家分了酒,每人五瓶,先喝完的就抢还有酒的,憋不住尿的就用啤酒瓶解决。什么好友、老乡的呼喊敲门,变着花样的“鄙视你们”的声音,统统被当成下酒菜,不喝完最后一瓶酒绝不开门!

刚过到两千年,和几个云南同学又联系上了。在昆明,一家略显普通的酒楼,七八个同学围座桌子,相互小声聊着天。一人熟练地点着菜,服务员问:喝什么酒水?“不用,自己带的有”。说话间,每个人面前的钢化杯集中到了饭桌中央,一同学从地上抱起一箱白酒(云南当地的)放到桌上,“今天喝这个”,熟练的开箱、开瓶、倒酒、分酒,空荡荡的桌子上,每人面前一杯酒(大约七两)。“大家敬**一杯,终于来昆明了”,话音毕,一仰脖,一杯的三分之一就下肚了。稍微寒暄几句,又有人变化了一下敬酒词,三分之二。再来一下,一杯整完。桌上连蝶咸菜都没有,酒劲儿和着好久不见的热情迅速占领了大脑,见惯了北方人喝酒习惯的我,毫无延迟地融入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氛围中,热情顿时弥漫了整个包间。而一直站在门口的服务员此时用非常和适宜的大声喊道“**包房上菜了”,可见这是当地通行的一种外出喝酒的习惯方式。

转天,还没完全恢复的我再次被拉到另一处酒楼。虽心虚于自己的酒量,但在同学们的暖心照顾下,以少量的酒就又享受了一次整晚的热情,而且还没到下。

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想,酒量是北方人的大还是南方人的大?没结论。但在喝酒的方式上看,北方是用大碗,少半碗酒,每个人喝酒的进度不一。南方,无论杯碗大小,上了酒桌全要满上,进度一样,喝高了为止,还能喝的继续,大体上从不担心被人偷奸耍滑。

从和他们重逢开始,去云南的次数就多了许多。固定的模式:落地就喝,转天在同学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办事,最后带着散不去的酒气暂时告别。联系到了同学,认识了新的朋友,又迅速升华为好友。再有,我的酒量也一直在涨。我喜欢云南。

我喜欢云、贵、川,好山好水、好酒好菜、遍布各地的好友。

©原创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