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23:礼法的遗传密码

《论语·为政》第23章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第23章呢,讲的是子张和孔子之间的一则对话。子张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前面我们在《为政》第18章“子张学干禄”中就介绍了子张。这里又是子张和孔子之间的一个对话。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学习这一章,我们要抓住一个关键的字,就好理解孔子讲的这句话了,这个字,就是礼。

子张问孔子,再过十世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知道?世,是古代的一个概念。今天我们都知道世界、世纪、世代相传等词语。大致也知道这里说的是时间,但一世确切是多长时间呢?

我们结合古代的几个关于时间的概念一起来看:世、纪、代、甲子。现在讲一个世纪,指的是100年啊,但是在古代,世和纪是不同的。纳兰性德的词中说“一生一代一双人”,我们常常说一生一世。一生就是一世,往往指一辈子。但古代人寿命往往比较短,但是也有个别很长的,不好界定,于是就有了一个固定的说法:一世指的是30年。

《西游记》上孙悟空为一位善人延长寿命,逼着判官多延长了一纪。古代人讲的一纪,指的是12年。刚好是一个生肖的轮回,

大家都知道一甲子是60年,刚好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等同于五个纪,两个世。

古代人用干支来纪年,往往不习惯于说出整个的100年,而喜欢用十二、三十、六十这样的切合人本身生命周期的数字来算时间。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我们就可以翻译成现代话:300年后世界是什么样子,能不能知道呢?

然后孔子的回答,就总结了以往,回顾了历史,进行了推测。“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在这里孔子回顾了夏商周三代礼法的传承。夏朝制定的礼节礼仪,传给了殷商,殷商稍微加以改变就沿用了下来,随后又传给了周朝,周朝也添添减减,稍微加以改变沿用了下来。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周朝也不可能长盛不衰,总会有有一天会被新兴的王朝所取代,但是按照夏商周三代礼法传承的规律推算下去的话,新兴的王朝也会继承周朝礼法的主体,所改变的只是少部分的细枝末节。

按照这样的规律来推测的话,虽百世,可知也。即使是3000年后,我们也还是知道那时候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当然,百世是一种概指和虚指,不可能指的是整整3000年后的事情。但是从孔子到清朝末,过了2500年左右。离孔子说的百世还有500年,这2500年间,沿用的还是孔子所遵从的礼法。这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预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