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可以自愈,你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做一件事……

有时独自一人时会想:自己被生活、压力、情绪……托得很累。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身心问题?

《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喜则气缓,惊则气乱。」

精神紧张的时候,经络会收紧而不通畅;生气的时候,能量会冲向胸腔和头部;思虑过度时气血会淤滞不通,然后产生各种心身不适。

经络系统,是人体能量的交通路线,气血在里面运行,滋养、推动全身内外的气机运转。在我们心身放松的时候,经络系统会进入一个自动调适的状态,它自己会把不均匀的能量平衡掉,把冲突的程序慢慢地化解掉。

所以,人不能太紧张或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需要足够的放松和睡眠时间。生命中要有适当部分的无所事事的空闲时间和心理状态。这点非常重要。

因为这个过程,是人的身心在自动消化平时累积的东西,就跟一头牛吃完东西,它得停在那里反刍,或者一条蛇吞了一只很大的动物,得静静地盘在那里慢慢消化。

这个过程太重要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紧张、压力、疲劳、伤害等东西慢慢消化掉。不然的话,这些堆积起来的不均衡的精神信息和能量,会在心身内部出现一种不均匀的状态。

生病其实是身体在自我调整

在中医来看,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的异常反应,比如生气、发怒、悲伤、感冒、发烧、呕吐、心慌、出冷汗......其实都是身体在自动调整,目的是为了保持机体内部的稳定和内外交换的平衡,称之为「内稳态」。

所以,如果我们生命活动的基本指征是稳定的,就是吃得下、睡得着、拉得顺,精神稳定清晰,身体有力量。即使有那么一些不舒服,先不用惊慌,因为我们的机体是有能力自我恢复的。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奇怪的阶段,只要人有一点不舒服,就去找医生。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首先就认为这是一个病,然后检查一通,下一个或几个诊断。

很多时候,这个看病的过程,可能在消耗人体,并且干扰、打断人体的自我调节过程。

什么样的病能自愈?

什么病自己会好?什么样的病不会恶化?先把医院里中医、西医吓人的诊断放一放,按这个思路来判断:

第一,神是定的,而且是舒缓的;

第二,元气不是太虚的,或者说下焦气不是太虚的;

第三,中气、消化能力,饮食、排泄是相对正常的;

第四,睡眠正常;

第五,几个通道:出汗、小便、大便、月经是正常的。

这样的病人,不管西医诊断是什么问题,只要找到对的医生,甚至,如果没有即刻的生命危险,不一定找医生,只要把工作停下来,或者减少,换个合适的地方生活,自己调整饮食、运动,精神稳定,很多疾病有机会不治而愈。

生活中的自我观察与调整,是真正的养生

当一个人用「自己」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如何实现自我的观察?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我们现在的人活得太粗糙了,比较麻木,不太敏感,对自然景观也不敏感,对自己内心的状态也不敏感。

学习传统文化能帮我们训练培养觉察观照的能力,锻炼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敏感与细致程度。所有的技法训练,它不是指向一个唯一标准,而是指向我们内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