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
来自俄罗斯的讽刺动画短片《脐带》
短短6分钟
道理却十分深刻
孩子出生,医生正打算剪掉脐带,却被妈妈阻止。
这小小脐带对妈妈的用处可大了。
但凡不在母亲的视线之中,孩子便会被母亲用脐带拉回到母亲认为的安全范围内。转眼到了入学的年纪,母亲依依不舍地送孩子进入校园。
却没想到,等待孩子的是同学们的嘲笑,和对脐带的玩弄,没有人愿意和他这个“异类”玩耍。
妈妈怒气冲冲地指着老师骂,然后带着孩子摔门而去。
当别的孩子都在操场上嬉戏玩耍,孩子只能坐在妈妈身旁,乱涂乱画。
孩子渐渐长大,为了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妈妈教会了孩子织毛衣。就这样,孩子白天织毛衣养家糊口,晚上和妈妈坐在一起看电视直至深夜。
终于,青春期的孩子按耐不住内心的躁动,同邻家女孩深夜幽会,发现这一切的母亲用“脐带”把孩子拽了回来。
最终,孩子选择了妥协,继续用“脐带”维持着与母亲的联系。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从中年到老年,从青丝到白发,不变的唯有那个小小的摊位和始终联系着母子的脐带,两人一生贫苦。年迈的母亲,早已跟不上他的步伐,他只能走一步停一步,母亲就像一个“包袱”,拖着他,却甩不掉。
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孤身一人的“孩子”投去羡慕的目光,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来自另一世界的使者带走了他的母亲,剪断了母子间的脐带,儿子从睡梦中惊醒,情绪崩溃,茫然无措......
《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该断奶时、蹒跚学步时、分房睡时,狠狠心,孩子始终要学会独立。报特长班时、考大学选择专业时,放放手,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去安排孩子。在这里再分享一下很喜欢的北大才女赵婕曾写过的一段文字:“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终于听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父母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我们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走向独立。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该放手时且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