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首批国家水利部智慧水利先行试点工程

在苏州,一个独特的“窗口”正以一种数字化方式“直播”着这座江南古城河道的实时情况。这是首批国家水利部智慧水利先行试点工程之一“智水苏州”日常工作的场景,利用大数据、AI、5G等技术赋能,在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的这个信息大屏就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展示窗口。现在,这个信息大屏正以调度指挥平台的“角色”,为城市水务管理事务提供科技力量。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

平江河管理有“眼”了

60个高清机位守出一条文明河

位于苏州中心区域的平江河,全长约1700多米,河道两岸住户、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是当之无愧的古城名片。

“平江河很难管理,抛撒垃圾、乱倒污水等行为时有发生,以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监管,但效果一直堪忧。”苏州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苏州市水务局在河道沿岸选取60个关键点位部署高清视频监控,构建出了一个平江河监控“神经网络”。通过这些视频监控“触手”,将河道视频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中心,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24小时的监控判别,从而让动态的高清视频监控画面会“说话”、会“分析”、会“思考”、会“预判”。

一旦检测到抛撒垃圾等异常情况立刻显示并进行预警提醒,后台系统将视频和截图推送至相关系统终端,由工作人员上门执法和宣传。这个项目刚开始启动时,每个月都可以曝光出1000多个异常情况,但经过智能化的监管后,污染河道的不文明行为数量大减,平江河也变得更清更美了。

目前,平江河视频监控摄像机全天24小时定点信息采集,识别准确率也达到90%。据介绍,未来'智水苏州'项目来还将持续深化生态河湖监管应用的功能,加入智能AI无人船、蓝藻监测等应用,构建出立体监测、智能管控、科学调度、动态评估“四大智慧支撑”的生态河湖全域长效监管体系。

城市排水调度有“底”了

“云上”防汛,监测每分每秒

如何让城市防汛排水能够调度有底,这是“智水苏州”项目的“神经末梢”们起的大作用。

在苏州市的主要河湖节点,可以看到水位、流量等传感器的部署,这些设备是“智水苏州”的“神经末梢”,可实时通过网络采集、传输水情数据信息。

通过光纤、4G、5G蜂窝网等传输技术汇聚全市关键位置上的水位、雨量和主要闸站的传感监控设备,将水情数据信息实时回传至全市水利水务物联网管控平台。

该平台还连接了城区主次干道上近500路视频及防汛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并充分利用移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整合分析,所有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现,让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全市水位、雨量、积水等信息,提升预警预报、分析研判能力。 

此外,苏州市水务局借助大数据、云技术,打通信息共享平台。在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大屏上不仅显示着全市主要河湖水位站、闸站的水位、流量等实时信息;还可以调取精细化降雨预报等信息数据,以全信息平台为防汛业务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支撑,有效提升了城市防御内涝灾害的能力。

城市供排水监管有“数”了

供排水监管涉及全市人民用水安全,与城市繁荣发展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对城市供排水企业实现严格监管。

为了让城市供排水管理更精细化,“智水苏州”项目对全市自来水厂进出口水质、水量、压力监测数据,以及污水厂进出口水质、水量监测数据进行汇聚。通过整合这些数据,可以根据实际要求灵活分析运用,全面支撑供排水业务的运行监管。 

苏州作为水利部智慧水利先行先试试点城市之一,于2019年启动“智水苏州”项目。“智水苏州”项目一期工程包含防汛排涝、生态河湖监管和城市供排水业务三大应用体系,实现治水感知全天候、业务全覆盖、监控全过程,可谓是水务管理的“智慧大脑”。未来,苏州水务局将持续把'智慧'融入到水利水务建设中去,推广“样板房”规模,推动智慧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