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洲
《东(山卬)山志略》曰:“按《尔雅》,沃泉悬出,又是书泉之从上溜下者为沃泉。洲乃水中可居者也。则知沃洲实由帘水得名耳。”①《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词典。《尔雅·释水》:“沃泉悬出。悬出,下出也。”水帘之泉为沃泉,下出后为沃水也,沃洲由沃水与水中可居者得名。
沃洲水源有二:一为津溪,二为石桥溪。津溪之源从菩提峰历南洲、小将而来,接水帘之水由南坑而汇。石桥溪之源从华顶历石梁接三十六渡溪由黄坛而汇。两溪汇合于桑园前,再由桑园分派,中雍沙幕,长里许,平坦幽闲,丛生兰芷,前有潭曰锡杖,相传白道猷曾卓锡于此。沃洲是津溪与石桥溪汇注冲积而成的绿洲。
明代诗人释怀让《游沃洲》诗曰:“万朵青山两曲溪,人家鸡犬岸东西;春风无限烟霞趣,都在花荫一杖藜。”诗中的沃洲,同我们年青时见到的沃洲景象是一致的,东西人家为溪东和溪西。
《东(山卬)山志略》载,从沃洲桑园入县邑,从水路出山为三十五里,从陆路出山过支遁岭、拔茅也为三十五里。由此可见,清代时往来县邑与沃洲间的水路可通舟楫。〔唐〕杜甫《壮游》中:“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唐〕朱放《剡山夜月》:“月在沃洲山上,船归剡县江边。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的描写是真实的。
沃洲山是以沃洲之北之山而名,此山东连(山卬)山,西南邻天姥,是罗坑山的余脉。东晋高僧支道林“买山隐”的典故出自沃洲山。沃洲山西南有支遁岭、上马石、养马坡、放鹤峰。
注释
①〔清〕闻性道辑,《东(山卬)山志略》,新昌县志办公室1984年版,第14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