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宝宝睡眠之“摇篮的奥秘”
“摇”这个动作对于年轻人来说非常喜爱,“社会摇”也搞成一个社会现象。然而对于刚出的宝宝来说,“摇”也让他们很喜欢。你试过抱起宝宝摇起来吗?他会非常开心,当然不能摇得太猛,因为宝宝的头骨未完全生长,大脑也比较小,太大力了容易晃伤大脑。
那么,宝宝睡在摇篮里面好呢,还是睡着普通的床里面好呢?
摇篮的奥秘
宝宝在摇篮里睡得更香,究竟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带着这个疑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心理学家David Pederson和Dick Ter Vrugt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到底什么幅度和频率的运动能更有效地安抚婴儿的情绪?他们设计了一个铝制摇篮,底座可以用来调节摇篮在垂直方向上摆动的幅度以及频率。
接着,他们在当地招募了几十个两个月大的宝宝,让七名女性和七名男性观察者评估宝宝在摇篮里被摇来摇去时的表现,每隔十五秒给宝宝的行为按照量表打一次分:分数范围从1分到6分,分数越高对应的活跃度也越高。其中1分对应着安静沉睡(quiet sleep),6分对应着极度躁动(extremly agitated)(Bridger, Birns & Blank, 1965)。
研究者们证实了摇动对宝宝的安抚作用,同时也发现,宝宝情绪的稳定程度不仅与摇动的幅度和频率都有关系,还与摇动时的最大加速度息息相关。摇动时的最大加速度越大,宝宝的情绪也就越稳定。
这张图中的y坐标是宝宝们的活动状态评分,而横坐标是计算出来的最大加速度(计算公式为:gmax = [(2×pi×f)2×A] / 32,gmax为最大加速度,f为频率,A为摆动幅度)。图中散布的数据点,冒号前面的为频率(圈/分钟),冒号后面的为摆动幅度(英寸)。
可能是摇得越大力,宝宝越知道情况不对劲,得安静了。
那么宝宝在被摇的时候会得到安抚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不仅仅是摇篮的摇动,小幅度的运动都有安抚婴儿、帮助婴儿助眠的作用。这种运动又被发展心理学家称为“前庭刺激”(vestibular stimulation)。
乖宝宝的生存优势
前庭系统是人类最早发展的感官系统之一(Humphrey, 1965)。前庭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和耳石(otolith)。其中,半规管主要负责感受旋转运动,耳石则负责感受垂直方向的重力。前庭系统位于我们的内耳中,有时中耳炎的患者会出现眩晕的症状,就是因为炎症影响了内耳中前庭系统对于感官信息的处理。
紫灰色的部分是外耳,绿色的是中耳,粉红色部分是内耳。我们的前庭系统就位于内耳。内耳的前庭和耳蜗总称位听器官,顾名思义就是感知位置和听觉的,前庭感知人体空间位置,后者负责听觉。前庭的三个半规管感知身体旋转的角加速度,球囊、椭圆囊感知直线加速度。例如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又如乘坐电梯时那种升、降的感觉,这些都是半规管、耳石器感知的。
前庭感受器感知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其位置变化,并将这些信息向中枢传递,主要产生两个方面的生理效应:一方面对人体变化了的位置和姿势进行调节,保持人体平衡;另一方面参与调节眼球运动,使人体在体位改变和运动中保持清晰的视觉,故它对保持我们的姿势平衡和清晰的视觉起重要作用。其实,前庭随时随地都在工作,比如在一辆正常行驶的公共汽车突然刹车的时候,站立的人往往会倾倒,但是很快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不会倾倒下去,这时候就是前庭在发挥作用,调整了身体姿势,达到了平衡。这也就是我们的平衡感。
转圈眩晕实际上是因为人的前庭正处于一种比较紊乱的工作状态。而受过专业训练后才能达到高超的平衡能力。比如运动员在进行优美的翻滚跳跃动作的时候就是前庭在准确地判断身体的位置,进而达到平衡身体的动作。太空人的其中一种训练就是不断地旋转旋转,来让准宇航员们适应在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的感觉。
前庭系统的进化历史十分漫长,它在大多数哺乳动物身上都存在。有的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如果开始哭闹的话,抱着宝宝站起来走一走,拍一拍,宝宝的情绪就会安定下来;在摇篮里的宝宝如果哭闹的话,轻轻摇动摇篮也能让宝宝停止哭闹。不过,虽然同样都是前庭刺激产生的安抚效果,妈妈的抱抱拍拍还同时提供了触觉上的刺激。
2013年,一组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同时研究、比较了人类和老鼠的母婴互动。这种对前庭系统的刺激产生的安抚效果(Calming effect)也存在于老鼠妈妈和老鼠宝宝身上。他们发现,当人类妈妈站起来开始抱着宝宝走来走去的时候,正在哭闹的宝宝会停止哭闹,自主动作减少,心跳速度也会相应地降低。同样的,当老鼠宝宝被妈妈叼起来走来走去的时候,老鼠宝宝也会保持一动不动,心跳速度降低。
为什么前庭刺激会产生安抚效果呢?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安抚效果会带来不小的生存优势。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哺乳动物,在出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依靠妈妈生存。如果出现了什么危险情况,妈妈不得不紧急转移宝宝,一个安静不乱动的乖宝宝绝对要比一个哭得手脚乱蹬的宝宝有更大的几率存活下来。在2013年的这篇论文里,作者们认为这也同时解释了Pederson和Vrugt的发现:晃动的频率越高、幅度越大,可以与妈妈的步速越快、运动幅度越大相对应,这意味着出现的情况越紧急,宝宝在这样的运动下越安静。
前庭刺激不仅仅对宝宝有用,对成人一样管用,如果条件允许,买一张能自动摇的床,也能让你睡得安稳。
总结
因为前庭系统的存在,摇篮确实能让宝宝情绪得到安抚。摇得越大力(当然是安全范围内的加速度)安抚效果越好。事实上不仅仅是对宝宝,前庭刺激对普通成年人一样有效,有些人一上车就想睡觉的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作者:郑杰克
优眠资深睡眠管理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