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读书的五重境界

王阳明:读书的五重境界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他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他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崇德尚义,成就显著(资料图 图源网络)出身教育世家、状元名门的王阳明,在祖父王伦、父亲王华的教育影响下,28岁起随父同朝为官,后因直谏宦官刘瑾之害被贬谪贵州龙场,历经“百死千难”之后,终于悟得“良知”学说,并开启了他平定西南的戎马一生。讨江西宁王之叛,平闽赣两广民寇之乱,次次都是临危受命,屡建奇功,用兵之神,无人能出其右。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明第一流人物”王阳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王阳明把“勤读书”放在了第一位,他在给弟子的一封家信中还专门提到:“像侄子正思这样的孩子从小无拘无束惯了,现在已经到了读书年龄,你们切不可予以放纵啊。”后来,当他获悉正思学业大有长进后竟然兴奋地夙夜未眠,当即又写了封信对其大加赞赏,认为王家书香之风继承有望了。“读书学圣贤”是王阳明年少时立下的志向,他后来所说的“读书学道”,又叫读书穷理。道是什么?理是什么?王阳明主张心学,在他看来,心即理,心即道,心的本体是至善,是良知,“至善是心之本体”,“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圣贤与常人的区别就在于圣贤悟到了良知并按良知行事,因此,读书学道,就是通过读书悟到自己的良知,“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

“读书学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第一重境界:读书的价值王阳明小的时候曾一度痴迷于象棋,以至到了规劝不止、学不思进的地步,父亲(王华)感到他有点玩物丧志,有一次一怒之下将棋子扔进了河里。从此以后,勤读书、戒游戏、做良士、成圣贤便成为王阳明毕生的追求。王阳明幼年读私塾,他有一天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第二重境界:背诵经典,开启智慧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道:“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王阳明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背诵经典、教育孩子背诵经典,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第三重境界:以无心之心读书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意思是在读书的时候总是想着科考,怎么办?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总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王阳明认为,只要悟到了良知,读书与科举并不相妨,读书时心也不会为科考所累。

读书有五重境界(资料图 图源网络)第四重境界:养不动心,随机而动《孟子》上记载,孟子自称“四十不动心”。王阳明也十分强调不动心的功夫:“孟子集义工夫,自是养得充满,并无馁歉;自是纵横自在,活泼泼地:此便是浩然之气。”王阳明提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八字真言时,正值江西的宁王造反,而他作为当地的最高官员负责平叛。当时,他的一个下属抱着一腔爱国热情想与宁王奋不顾身地作战时,王阳明问,兵法的要义是什么?这个下属答不上来,而王阳明随即讲了他的兵法要义,就是这八字真言。第五重境界:发明本心《传习录》上记载,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王阳明回答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的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0)

相关推荐

  • 王阳明:心若不动,万事从容,你若不伤,岁月无恙(深度好文)

    心静了,才能听见心底的乐声,心清了,才能懂得万物的灵动,若如,你心没有动摇,再大的风雨,也不能把你我怎么样. 王阳明参加第一次会试,没有考中,落榜了,三年后,再次参加,再度落榜,和他同去的一些同学,觉 ...

  • 【教育读书】王阳明:读书贵在何处?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王阳明:读书贵在何处?     01.聪明有用吗?     很多朋友说,读书完总是会忘,以为自己读过的书都被浪费掉了.     古时候,有两兄弟天资 ...

  • 学术 | 潘立勇: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1期,第17-26页 导 读 [摘 要]阳明以心为本的哲学立场."致良知"的道德信念和"知行合一"的践行工夫在 ...

  • 读书的五重境界,就是人生的五个层次。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 ...

  • 读书的五重境界:以读书悟良知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他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出身教育世家.状元名门的王阳明,在祖父王 ...

  • 读书的五重境界,就是人生的五个层次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 ...

  • 【读书笔记】教师的五重境界

    # 教师的五种境界 第一个阶段:教知识 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中数学.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试结 ...

  • 读书的四重境界

    随着社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日益重视,随着民众富足水平提升所导致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共同生活方式和公共话题,如果说这还只是一种趋势的话,那么,至少这种趋 ...

  • 做律师的五重境界(适用于其他行业)

    昨天所里开会,说到律师着装与礼仪的问题.这个事情很简单,但也很重要,尤其对于新入行的年轻律师. 想做好一个律师是很不容易的(事实上,想做好什么都很难),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而着装只是一个开始.只可惜, ...

  •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有感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蒲公英&qu ...

  • 交易的五重境界

    翻开几年前的交易学习笔记,发现摘录的这么一段文字:"一个职业的证券投资者必须像一个僧侣.在一年又一年的风险生涯里,在一次又一次的诱惑中,他总是需要极力地克制着人类那与生俱来的恐惧与贪婪,以防 ...

  • 从预习的五重境界,看孩子未来学业上能走多远

    以预习<柏林之围>为例: 第一重:敷衍应付 随便划几条线,圈几个词,写几句评注,或者根据老师要求写个段意或列个简陋提纲. 这一类同学一般会处于一个班级的下游,就是随便谁,稍微认真一点,都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