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清明节,我第一次因为“失去”而哭泣
有人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很多人把这理解为爱情,可在我看来,所有的感情都是如此。其实,但凡世间能够产生的情感,没有哪一样不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为它的可贵,才常常有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它影响,披着感情的外衣做一些自私之事。
而我堂哥——我伯父和伯母的儿子,就是因为在这样自私的感情掌控下,才一步步走出了一场悲剧的人生。
我的伯母是一个很强势的人,在她的逻辑里,她爱伯父,伯父就得处处为她着想,不能做让她不高兴的事;她爱儿子,儿子就得对她言听计从,不能对她有丝毫的忤逆。
所以我的堂哥,在外面个性张扬,没人敢欺负他,但在家中,他听话懂事,曾经是伯母口中的乖孩子。
小时候的我很调皮,喜欢跟比我大的孩子嬉笑打闹,也因此常常受他们欺负。每次都是堂哥挺身而出,帮我教训他们,所以那个时候,他是我心目中的男子汉,是英雄,是正义的化身。
但更让我对他刮目相看的,是有一次奶奶拿错了邻居家的水桶,本来是无心之过,偏偏那个邻居是个非常不好相处的,他不依不饶的站在大街上骂奶奶,任凭奶奶怎么道歉都没用。后来堂哥听到了,他去追了那个邻居几条街,把他拉回来让他给奶奶赔不是。
那个时候他刚上初中,严格来说还是个小孩子。但是他的形象却在当时还未踏足校门的我心里瞬间变得高大起来了。我佩服他的热血和勇气,以及面对别人的无理取闹和咄咄逼人时那种不屈服、不畏惧的精神,我觉得他特别勇敢和威武,甚至一度把他当成我的榜样。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让我很难过。
堂哥在学校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伯母不知道是哪根筋有了问题,有段时间总是偷偷的跑到学校去找堂哥的班主任,让他教训堂哥,说堂哥在家不懂礼貌,顶撞父母,还不爱学习。伯母去的次数多了,班主任就信以为真,觉得要不是堂哥做得过分母亲也不至于接二连三的去学校找他,于是把堂哥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不明就里的堂哥感觉心里委屈,对班主任产生了怨恨,也自然产生了厌学情绪。自此以后他更加容易犯错,一犯错老师就更相信伯母的话是真的,也就更加的批评堂哥。然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堂哥实在无法忍受,只得选择了退学。
退学之后,伯母对堂哥表示极度的失望,动不动的就对他冷嘲热讽,她内心里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儿子,让他能够重返校园。可结果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堂哥变得越来越逆反,越来越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甚至一度情绪常常崩溃,在家又哭又笑。伯母害怕他精神出问题,便强行把他带去了外地,给他找了一份工作打工去了。再后来,听说他找了女朋友,也是我们这边的人,两个人相处的还不错。
之后我便一直没再见过他。直到我读高一那年,得到了他离去的消息。据说是因为跟伯母生气,心情不好去马路上溜达,正好遭遇了一辆被疲劳驾驶的货车从后面驶来。
那个时候伯母哭的撕心裂肺,说她不该太强势,不该什么事情都要管着他,不该把他的工资收起来,不该连他想给女朋友买件衣服都要阻止,更不该给他的同事打电话让他们疏离他……她说了那么多不应该,我想不明白,这样的时刻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失去了才懂得后悔,所有的悔悟都已经换不回那份亲情了。
所以那一年的清明节,我流了好多眼泪。我不仅是失去了一个哥哥,失去了一份亲情,我更觉得失去了一个偶像、一个榜样。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因为“失去”而哭泣。但我内心的疼痛,似乎又不仅仅是因为“失去”。
再后来,我长大了。恋爱、结婚、生子。然后我一直在探究亲情的概念,在探究父母之于子女的内涵,也在想怎么样才能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我觉得堂哥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是他母亲造成的,她若早些醒悟,根本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任何一对父母,对于自己子女的影响都是重大且深远的。
很多人都喜欢说,父母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我们都应该体谅他们。我也从不否认亲情的伟大,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做的永远都是对的。任何人都会有犯错的可能,父母自然也不会例外。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倘若一味我行我素,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就必须处处听从自己,那么最后大多会造成不太乐观的后果。
愿每一对父母都能够懂得怎样爱孩子,而不只是打着爱的幌子干着掌控和干涉孩子的事。掌控和干涉只是自私,不是爱。真正的爱应该是包容,是体谅,是鼓励,更是放手。
如今,又到清明节,谨以此文,作为我对一段亲情的纪念,也给所有的父母们一点警醒:亲情无价,切莫让亲情背上沉重的负荷和枷锁。世间所有的爱都应该是美好的,凡是产生伤害的,都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