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最短的故事只有三句话,讲了一个秘密
作者:张长国
(一组聊斋影视图片)
在中国的志怪小说小说集中,如果要推荐一本大众喜爱的书的话,那么《聊斋志异》无疑就是其中之一了。《聊斋志异》记载了许多的民间怪异故事,但是这其中的许多怪异故事并不是蒲松龄随随便便写下的,这许多的故事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当时民间不为人知的历史。。
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里,许多民间的思想得不到正常的渠道来反映,所以许多的文人就把他们的一些感想融入到一些故事当中,《聊斋志异》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就来看《聊斋志异》一书中这样一个最短的故事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悲惨历史。这个故事大概是书中字数最少的故事了,但可称得上微言大义。
一、夜里天上出现红字像火一样,这事是真的吗?
书中有一个故事叫做“赤字”。它的内容很短,短到只有三句话:“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这样,就三句话,这个文章就结束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在顺治某年的冬天夜里,天上出现了一些字,像火一样是红色的。文字是“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天上为什么会出现了这个文字呢?
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解释。
二、文字言简意赅,但背后的真相令人悲伤
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句话。我们就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白芍,就是山药的意思;
代靖否,这三个字如果用字面来解释就是代替赈灾是否可以?
这五个字应该是一句话,中间应该有逗号,下面的“复议朝冶驰”,就是朝廷再议论一下,因为朝政松弛,这件事不能拖了。
“朝冶”应该是“朝治”,因为要避讳,当时的皇帝是顺治,按照当时的规定,写文章不能出现皇帝的名讳。所以,这里写成了“朝冶”。
据查找资料,在顺治乙未年,也就是1655年,这一年山东遭受了旱灾,朝廷免去了这些地区应该征收的钱粮,又拨了一部分钱用来赈灾。这些赈灾的钱在封建社会里各级官员的层层剥削,到了灾民手里也没有多少了,其实也起不到赈灾的作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当时的查处和举报渠道又不完善,那么底层的百姓又没有文化,那么怎样向上级反应这样一件事情呢?
在当时那个时代,著名文人金圣叹就曾经因为反映民间呼声而遭遇不测,所以有了金圣叹这样的前车之鉴,当时底层的群众都是敢怒不敢言,但是蒲松龄又想把这些情况如实地记录反映下来,所以就用春秋笔法记载了这件事。
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说不要用钱来实行赈灾,还是用白苕也就是山药这种东西来代替钱来发给灾民。山药这种东西能够当食物吃又能够广泛地栽种,而且产量很高,亩产最高可达3000到5000斤。这也是当时有人看到了这个东西产量的巨大潜力,如果把这项种植技术推广出来的话,那么至少在遭受天灾的时候,不会饿死那么多人。
三、天上的赤字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其实很简单
“赤字”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是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只不过当时的清政府是否有官员重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么我们再来看他说的天上赤字如火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读到这篇文章后,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天上出现红红的彩霞所形成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巧合的事情,那么天上赤字如火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如果用我们现代人的逻辑推理的话,那只不过是有人在孔明灯上用红笔写下了这样一个建议,如果制作一个很大的孔明灯的话,在孔明灯的外面用红笔写上这样一段话,应该不是很费事的。
或者说,这是民间其他的人借这样一个怪异的方法来反映自己正常的建议。
然后这件事传到了蒲松龄的耳朵里,所以,他也就把这件事忠实记录了下来。我们看到,蒲松龄并没有写是云彩组成了红字,还是月光从云缝透出来组成红字,这就给了我们推理的空间,所谓赤字如火就是孔明灯上有字罢了。
所以读书的时候分析真相和它背后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这并不是什么怪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