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一)乾元亨利贞。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乾为天

【乾】本经乾

【译】乾充当天,表示不断地向上向更高处发展,黎民百姓通达顺利,农耕活动意志坚定。

注释: ⑴“”天,自强不息。《释名》乾,进也。行不息也。

⑴“”向上冒出。《说文》:“乾,上出也。”段注:此乾字之本义也。

⑵“”民众,百姓。《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⑶“”通达顺利。《后汉书·班固传》:“性类循理,品物咸亨。”

⑷“”犁地,耕地。《古代汉语字典》:“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又《说文解字》【刀部】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xiān 本义:田器,臿属。一种农具。“”chā铧。《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繇者,揭钁臿,负龙土。《注》臿,铧也。靑州谓之铧,有刃也。)

⑸“”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简评:从乾本经中可看出《周易》作者首先就把老百姓利益放在全篇首位,希望平民百姓都能生活幸福,并且指出要达到此目标必须遵循的途径,那就是搞好农耕活动。

《周易》开篇就阐述“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思想。

 基于此《文言》作者称“元亨利贞”为“四德”。

【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译】判断曰:大可赞美的乾天啊空间宏大,是宇宙间一切物类依托的根本,并且统率着气候变化。雨云随风运行甘霖散布大地,众多物种生长变化形成新的形体,日月周而复始地运行,风、火、署、湿、燥、寒六气各居其位季节形成,季节轮流是六气交替及龙星运行在驾驭着气候轮替。天气按规律变化,万物各自正常按其特点生存,保持和谐融洽的太平盛世,并且人们耕种的意志坚定,确切地表明会生产出众多物产,天下和睦安宁

此彖辞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大乾元!万物,乃

【译文】大可赞美的乾天啊空间宏大,是宇宙间一切物类依托的根本,并且统率着气候变化。

注释: ⑴“”断,判断。欧阳修《新营小斎凿地炉辄成》诗:“周公彖吉凶。”

⑵“”赞美,称扬。《公羊传·襄公十九年》:“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大其不伐丧也。”

⑶“”《说文》:“言之间也。”表感叹。《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⑷“”大。《尚书·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孔传:“元,大也。”

⑸“万物”宇宙间的一切物类。《荀子·不苟》:“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⑹“”凭借的本钱,依托。《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⑺“”根本,本源。《国语·晋语二》:“坚树在始。”韦昭注:“始,根本也。”

⑻“”而且,并且。《战国策·韩策》:“非独政能也,乃其姊烈女也。”

⑼“”总管,统率。《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

⑽“”天气,时令,季节,气候。《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

【原文】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译文】雨云随风运行甘霖散布大地,众多物种生长变化形成新的形体,

注释: ⑴“”运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

⑵“”散布。《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⑶“品物”万物,众物。《国语·楚语下》:“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

⑷“流形”变化成形。《随书·高祖纪上》:“五气陶铸,万物流形。”

【原文】大明终始,六成,

【译文】日月周而复始地运行,风、火、署、湿、燥、寒六气各居其位季节形成,

注释: ⑴“大明”泛指日、月。《管子·内业》:“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於大清,视於大明。” 尹知章 注:“日、月也。”

⑵“终始”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

⑶“”指“六气”。《黄帝内经》讲“五运、六气。”统年。

      六气《资料》:

      初之气,厥阴风木,主春;

      二之气,少阴君火,主夏;

      三之气,少阳相火,主盛夏;

      四之气,太阴湿土,主长夏;

      五之气,阳明燥金,主秋;

      六之气,太阳寒水,主冬,亦称为终之气。

⑷“”使居其位。《吕氏春秋·离俗》:“吾子胡不位之?请相吾子。”

⑸“”季,季节。《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一时讲武。”

【原文】时乘六龙

【译文】季节轮流是六气交替及龙星运行在驾驭着气候轮替。

注释: ⑴“”交错(交替,轮流,替代。)。汉·贾谊《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⑵“”星名。《左传·僖公五年》:“龙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宿。”

⑶“”介词。在。《韩非子·五蠹》:“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⑷“”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统领。《旧唐书》:“皇帝亲御六师,即离三蜀,霜戈万队,铁马千群。”

⑸“”天气,时令,季节,气候。《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

《附列资料》:《搜狗百科》

龙星,就是“七月流火”所指的大火星。夏历“七月流火”,天气开始转凉。

大火”是星名。按照中国传统的“三垣二十八宿”的天区划分,属二十八宿之东方苍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的第五宿心宿第二颗星,即“心宿二”。因色红似火,得名大火。按照西方的星座划分,它属于天蝎座,即天蝎座α星,是一颗红超巨星。“大火”(龙星)亮度大,《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把它列入只收21个星(有的是双星)的“最亮星表”

《七月》诗中接“七月流火”之后的一句是“九月授衣”,表示到夏历九月,就要把缝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来做。

相传自颛顼帝时,开始派人专门观测此星,并发现了运用大火星(龙星)相对于地球方位关系(即每天黄昏时大火星(龙星)位于天空东、中、西一线上的确切位置)来确定季节的规律。

大火星(龙星)的规律

根据晋 杜预等前人的研究成果,黄昏时大火星(龙星)初出东方,为夏历三月;黄昏时大火星(龙星)位于南天正中,为大暑之前,约夏历五月;黄昏时大火星(龙星)偏西而下,即《国风·豳风·七月》中记载的“ 七月流火”,为夏历七月。

在历法还不完备的古代,“大火(龙星)”星明亮,就成了人们观测天象、判断季节、确定农时的依据。所以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

注意:大火星,即龙星,是恒星,而不是太阳系的行星火星(荧惑星)

【原文】乾变化,各,保太和

【译文】天气按规律变化,万物各自正常按其特点生存,保持和谐融洽的太平盛世,

注释: ⑴“”象征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天:天气,气候。)

⑵“”指法则、规律。《荀子·天论》:“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

⑶“”各自。《尚书·汤浩》:“各守尔典。”

⑷“”正常。《论衡·无形》:“遭时变化,非天之正气。”

⑸“”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

⑹“”生存,生活。《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又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⑺“”保持。《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⑻“”和睦,和谐,融洽。《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⑼“太和”太平盛世。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原文】乃。首,万国

【译文】并且人们耕种的意志坚定。确切地表明会生产出众多物产,天下和睦安宁。

注释: ⑴“”而且,并且。《战国策·韩策》:“非独政能也,乃其姊烈女也。”

⑵“”犁地,耕地。《古代汉语字典》:“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⑶“”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⑷“”标明(比较确切地表明。),显示。《礼记·间传》:“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康熙字典》又标表也。

⑸“”出产,生产。《盐铁论·本议》:“故工不出则农用乏。”

⑹“”众多。《庄子·渔夫》:“寒暑不时,以伤庶物。”

⑺“”物产。《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

⑻“万国”万邦;天下;各国。《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⑼“”和睦。《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昔周公吊管、蔡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

⑽“”安宁,平安。《尚书·洪范》:“三日康宁。”

简评:由此彖辞进一步看出古人对天很敬畏,希望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政局安定,这样人们的农耕活动就会有好收获,天下才能太平。

【乾】象曰天行,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 天体运行强壮有力,君子要效仿这种精神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

注释: ⑴“”泛指通译官。《汉书·礼乐志》:“蛮夷竭欢,象来致福。”

⑵“天行”天体的运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⑶“”强壮有力。《荀子·王制》:“材伎、股肱、健勇、爪牙之士,彼将日日挫顿竭之于仇敌。”

⑷“自强不息”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孔子家语·五仪解》:“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译】文言说:黎民百姓,是将占多数的老百姓列在了首位;亨通顺利,是各种美好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了;农耕活动,是说合乎正义的行为要跟着别人认真去做;意志坚定,是做事情、干工作的根本。才德出众的人能处处体念黎民百姓,那么他就完全可以做长官成为人民的领袖;美好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人民生活幸福,那么就完全可以符合祭神时心中愿望了;农耕活动可以收获大量物产,那么就完全可以说明跟着别人进行农耕活动是正义行为;做事情能够意志坚定不轻易改变,那么就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了。才德出众的人要传播这四项品德于是《易经》说:“乾充当天,表示不断地向上向更高处发展,黎民百姓通达顺利,农耕活动意志坚定。”

此文言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元,善也,

【译文】黎民百姓,是将占多数的老百姓列在了首位;

注释: ⑴“”民众,百姓。《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⑵“”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所以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

⑶“”多。《诗经·鄘风》女子善怀。《笺》善,犹多也。《礼记·文王世子》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注》善谓多于前。

⑷“”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⑸“”zhǎng列在首位的。《孟子·梁惠王上》:“长子死焉。”

【原文】亨者,嘉之会也,

【译文】亨通顺利,是各种美好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了;

注释: ⑴“”通达顺利。《后汉书·班固传》:“性类循理,品物咸亨。”

⑵“”美,善。《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⑶“”聚集,会和。《庄子·养生主》:“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原文】利者,义之和也,

【译文】农耕活动,是说合乎正义的行为要跟着别人认真去做;

注释: ⑴“”犁地,耕地。《古代汉语字典》:“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⑵“”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⑶“”hè附和;响应。(跟着别人去说或做。)《商君书·更法》:“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原文】贞者,事之干也。

【译文】意志坚定,是做事情、干工作的根本。

注释: ⑴“”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⑵“”从事,做,工作。《商君书·开塞》:“今也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

⑶“”泛指主干、根本。《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原文】君子,足以

【译文】才德出众的人能处处体念黎民百姓,那么他就完全可以做长官成为人民的领袖;

注释: ⑴“君子”泛指才德出众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⑵“”体念(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贴。《礼记·中庸》:“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

⑶“”通“人”(民,百姓)。《论语·雍也》:“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⑷“足以”完全可以,够得上。《孟子·梁惠王上》:“是心足以王矣。”

⑸“”做长官;为首领。《战国策·楚策一》:“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首领:领袖。)

⑹“”民,百姓。《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彊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

【原文】嘉,足以合

【译文】美好事情都聚集到一起,人民生活幸福,那么就完全可以符合祭神时心中愿望了;

注释: ⑴“”美,善。《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⑵“”聚集,会和。《庄子·养生主》:“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⑶“”符合。(与原来数量、形状等相合。)《荀子·性恶》:“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⑷“”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史记·孝武本纪》:“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

【原文】利,足以和

【译文】农耕活动可以收获大量物产,那么就完全可以说明跟着别人进行农耕活动是正义行为;

注释: ⑴“”犁地,耕地。《古代汉语字典》:“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⑵“”物产。《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

⑶“”hè附和;响应。(跟着别人去说或做。)《商君书·更法》:“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⑷“”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原文】贞,足以干事

【译文】做事情能够意志坚定不轻易改变,那么就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工作了。

注释: ⑴“”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⑵“”固定,不变。《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⑶“干事”胜任其事。《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事:工作。)

【原文】君子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

【译文】才德出众的人要传播这四项品德于是《易经》说:“乾充当天,表示不断地向上向更高处发展,黎民百姓通达顺利,农耕活动意志坚定。”

注释: ⑴“君子”泛指才德出众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⑵“”传布(传播。);散布。《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⑶“”道德;品德。《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⑷“”助词。用于复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因果关系。《孙子·虚实》: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⑸“”连词。于是。《山海经·北山经》:“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简评: 文言作者进一步深刻揭示了“元亨利贞”含义,强调将老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人,才可能成为合格的领袖,体现了“国以民为本”思想;将惠民富民的农事活动坚定地进行,又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理念。

【乾·文言】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译】乾卦中的老百姓,根本是要使他们都能通达顺利。农耕活动意志坚定,这是劳动人民先天具有的素质。乾卦开始就因为赞美农耕活动对天下所有的人都有利,大谈农耕活动。这是重视农耕活动啊!值得赞美的乾卦啊!文辞风格坚强有力不偏不倚,纯正不杂精妙完美,六条爻辞已经把道理充分地表达出来,通过这些就可以广泛通晓其他事物实情了。季节交错出现是六气交替以及龙星运行在驾驭着季节更替。雨云流动甘霖散布大地,天下太平。

此段文言篇幅较长以下特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乾元,始

【译文】乾卦中的老百姓,根本是要使他们都能通达顺利。

注释: ⑴“”民众,百姓。《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⑵“”助词。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礼记》:“仁者,天下之表也。”

⑶“”根本,本源。《国语·晋语二》:“坚树在始。”韦昭注:“始,根本也。”

⑷“”代词。他(们),他(们)的。《韩非子·二柄》:“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

⑸“”通达顺利。《后汉书·班固传》:“性类循理,品物咸亨。”

⑹“”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原文】利者,性情也。

【译文】农耕活动意志坚定,这是劳动人民先天具有的素质。

注释: ⑴“”犁地,耕地。《古代汉语字典》:“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⑵“”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⑶“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庄子·缮性》:“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禀性:个人先天具有的性情、素质。)

【原文】乾始天下,不。大

【译文】乾卦开始就因为赞美农耕活动对天下所有的人都有利,大谈农耕活动。这是重视农耕活动啊!

注释: ⑴“”开始,开端。《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⑵“”乃,就。《管子·权修》:“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

⑶“”因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贪勤民。”

⑷“”赞美,以为美。《韩非子·五蠹》:“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⑸“”犁地,耕地。《古代汉语字典》:“利是会意字,由禾与刀两部分组成,刀是类似耒(léi)的农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数点表示犁出地土块,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⑹“”有利于,对……有利。《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⑺“天下”全世界,所有的人。《战国策·魏策》:“天下缟素。”

⑻“”通“丕”大。《诗经·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⑼“”说,说话。《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⑽“”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

⑾“”尊重;重视。《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⑿“”语气词。表示感叹。《战国策·赵策三》:“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⒀“”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

【原文】大乾乎!刚健中正,纯粹也。

【译文】值得赞美的乾卦啊!文辞风格坚强有力不偏不倚,纯正不杂精妙完美,

注释: ⑴“”赞美;称扬。《公羊传·襄公十九年》:“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大其不伐丧也。”

⑵“”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

⑶“”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论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⑷“刚健”指性格、风格、姿态等坚强有力,壮健。唐柳宗元《送诗人廖有方序》:“今廖生刚健重厚,孝悌信让,以质乎中而文乎外。”

⑸“中正”得当;不偏不倚。《尚书·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

⑹“纯粹”纯正不杂;精纯完美。三国魏曹植《大司马曹休诔》:“於穆公侯,魏之宗室。明德继踵,奕世纯粹。”

⑺“”精妙,隐微奥妙。《吕氏春秋·异宝》:“其知弥精。”

【原文】六爻发挥,旁通也。

【译文】六条爻辞已经把道理充分地表达出来,通过这些就可以广泛通晓其他事物实情了。

注释: ⑴“发挥”阐发,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唐柳宗元《哭连州员外司马》诗:“六学诚一贯,精义穷发挥。”

⑵“旁通”遍通;广泛通晓。唐元稹《李拭授宗正卿等制》:“僉以虔度文学儒素,旁通政经,执宪南臺,挺直不挠。”

⑶“”实情,情况。《韩非子·主道》:“虚则知实之情。”

【原文】时,以也。

【译文】季节交错出现是六气交替以及龙星运行在驾驭着季节更替。

注释: ⑴“”本义:季度,季节。《说文》:“时,四时也。”《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⑵“”交错(出现)。汉· 贾谊《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⑶“”指“六气”。《黄帝内经》讲“五运、六气。”统年。

      六气《资料》:

      初之气,厥阴风木,主春;

      二之气,少阴君火,主夏;

      三之气,少阳相火,主盛夏;

      四之气,太阴湿土,主长夏;

      五之气,阳明燥金,主秋;

      六之气,太阳寒水,主冬,亦称为终之气。

⑷“”星名。《左传·僖五年》龙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之宿。

⑸“”介词。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

⑹“”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统领。《旧唐书》:“皇帝亲御六师,即离三蜀,霜戈万队,铁马千群。”

⑺“”天气,时令,季节,气候。《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

【原文】云行雨施,天下也。

【译文】雨云流动甘霖散布大地,天下太平。

注释: ⑴“”流,流动。《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⑵“”散布,铺陈。潘岳《闻居赋》:“阴谢阳施。”注:“布也。”

⑶“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⑷“”平安,太平。《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者,不病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