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如此喜欢薛宝琴,更胜对宝钗、黛玉?
史太君对宝琴的喜爱欣赏,是真实的,并不饱含功利算计的,甚至可能比对黛玉、湘云的喜爱还要来得强烈。只因为宝琴完美地符合史太君对年轻美好女孩子的一切想象。
九岁的黛玉在进荣国府时,何等深刻细密;十五岁的宝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何等圆熟老辣;十三岁的湘云在应对窘迫处境时,何等体面豁达。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时,史太君已经年约七旬。假若我们承认,史太君少女时代也是是宝钗、黛玉、湘云一流的人物,则迈入老年的史太君,在贾府修炼了五十余年,从重孙媳妇儿熬到老祖宗,其修为当早已超越了细密、老辣、豁达的层面,渐臻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是在从心所欲和不逾矩之间,出入无间。史太君情感上欣赏、喜欢宝琴,觉得“大约可以配得宝玉”,这是从心所欲;理智上低头娶媳妇儿抬头嫁女儿,情知薛家的女儿并非宝玉良配,这是不逾矩;逼王夫人认干女儿、令宝琴与自己同宿。主观上表达喜爱,客观上避免她与宝玉接触过多、半开玩笑地探询宝琴八字,这一系列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是所谓“出入无间”,也是人性的幽微之处。
看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曹雪芹是如此偏爱宝琴,让她一个人和大观园群芳分庭抗礼。有黛玉之性灵而无黛玉之孤寒;有宝钗之随和而无宝钗之疏离;有湘云之娇憨而无湘云之轻率。但在当时在场的人甚至曹公自己看来,宝琴无疑是更美的。
这样的宝琴,史太君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喜欢到了极处,私心盼着能留她在身边,甚至动了抱回家给宝贝孙子当媳妇儿的念头,难道不是人情之常吗?
但这种喜欢,更像是自家父母对“别人家的孩子”的喜欢,是一种不接地气的喜欢。
对贾珠来说,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女李纨才现实;
对贾琏来说,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点检王子腾之侄女王熙凤才现实;
对贾宝玉来说,五代列侯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林黛玉才现实。
“金玉良缘”之说,史太君大约是不喜欢的。只因为身为皇商世家之女、最高官职只是祖父当过紫薇舍人的薛宝钗,配贾宝玉完全不现实。薛姨妈就算心里有这种想法,也未必敢在史太君面前流露,那只会适得其反。
那么,史太君对宝琴当真是刻意示好,目的当真是为了敲打薛姨妈和宝钗母女么?会做如是想的,是低估了史太君的格局。史太君就算要敲打谁,也不会做得如此刻意、如此斧凿、如此不体面。不妨看看史太君,是如何敲打那个不省心的大儿子贾赦的吧。
史太君爱极了宝琴,忍不住“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半吐半露,说是已许了梅翰林家。史太君的表情当然是遗憾的。凤姐看出了史太君的遗憾,替她说了出来,大家说开,也就不提了。
当然,人情世故上,正因为知道对方有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来拒绝,才更加会会不揣冒昧地表达自己的喜爱。既然明知道对方会拒绝,为何还要压抑自己心里真实的情感表达呢?毕竟是真的喜欢啊。
《红楼梦》的世界,从来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但就按鲁迅先生的话说,每个人都是真的。
鲁迅:【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不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