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之印记】关于多伦路,关于鲁迅

我的家乡是长江边的一个小城,老城临江的位置有一座寺,寺里有一座塔叫振风塔。这座塔很漂亮,也很宏伟,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关于这座塔,也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前两年回家的时候,发现整个塔身都披上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夜空下甚是壮观,颇有现代和古朴相得益彰的感觉。

说了也奇怪,我无数次路过振风塔,竟然没有动过登塔的念头。最有可能登塔还是十几年前那次,当时学校组织秋游,大家一起去寺里玩。虽然我家里这里并不算远,但是十几年里一次都没有靠近过振风塔,更别说登塔眺望江景。

人总是对身边的美景熟视无睹。

所以,我酝酿了一个大计划,利用闲暇时间逛逛上海有趣的地方,尤其是我向往的那些沧桑感与现代气息并存的地方。

这个计划的第一站是从多伦路。之所以从多伦路开始,主要是因为多伦路虹口区,在旧上海是公共租界,各方势力明里暗里较劲的地方,所以留下的历史痕迹也比较重。下面这张图是我从百度地图上截图的,红色的线条即多伦路。

多伦路示意图

现在的多伦路已经被改造成历史文化步行街,街头和街尾都有中西结合的牌坊,不允许机动车进入。

多伦路步行街

虽然被保护起来,多伦路并没有像国内绝大部分古镇那样被改造成商业街。相反,整条街其实商店并不多,除了几家旧书店、咖啡馆,基本上就是民居和文化遗迹了。所以,即使是周末,路上也是冷冷清清的。

多伦路上的旧书店

位于多伦路59号的鸿德堂是一座很奇特的教堂,据说这座教堂是美国北长老会资助建造的,从外观上看完全是中式建筑,丝毫没有一点教堂的样子。我去的时候是周日,这座建筑大门紧锁,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使用中,按理说教堂周日应该有人做礼拜吧,我不是基督徒具体也不太清楚。

鸿德堂

多伦路上还有很多民居,算得上是真正的老上海民居了。我在多伦路上看见一座两层到院子的小楼,院子门口挂着多伦路XX号的铭牌(具体门牌号记不得了),还以为是个纪念馆啥的,站在院门口朝里面张望。正观望着,一个老奶奶带着一个小女孩推开院门进去了,本来以为她们也是游客,结果看了一会发现这貌似就是她们家,真是尴尬。

而在另一户人家的小院子门口,我还发现一个无名的雕塑。我在周围找了一圈,也没找到能知道雕塑是谁的铭牌,看这个造型,应该是一个左翼进步人士。

无名雕塑

为什么说这座雕塑肯定是左翼进步人士呢?因为这里是民国时期左翼人士的大本营。从无名雕塑向前走,绕进一个小巷子,就可以找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当时左翼的进步人士中,尤以鲁迅影响力最大,所以开会就在鲁迅家门口开了。鲁迅的故居虽然不在多伦路上,但离多伦路也不过几百米的距离。想想也挺有意思。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纪念馆里的小院子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是在多伦路两侧民居的小巷子里,纪念馆隔壁和对面都照常住着居民,不过纪念馆本身倒是被修葺一新,里面按照当年的一些陈设进行了还原。我是用地图导航才找到这里,地图显示在几米处更深的巷子里,还有郭沫若故居。

我按照地图走到死胡同也没找到郭沫若故居,折返的时候看见一个一栋民居的墙上挂着“郭沫若故居”的牌子,但是有没看到正门之类的,正犹豫间,从钉着牌子的楼道里走出个老大爷,我问老大爷郭沫若故居在哪,他说这里就只有个牌子,这栋楼现在还住着人。

从多伦路文化步行街北端走出来,继续向前便是四川北路,其实我很不明白,四川北路之前还和多伦路平行,现在又和多伦路首尾相接,实在是弄不懂老上海路名的划分。

而最后这一段四川北路呢,又和山阴路隔着一个街区平行。鲁迅当年在上海的寓所,就在山阴路上。我对山阴路名字的印象,完全来源于李志的那首歌:《山阴路的夏天》,一直想去山阴路感受一下逼哥悲伤与哀愁。不过遗憾的是,此山阴路非彼山阴路,李志唱的山阴路在南京,鲁迅住在上海的山阴路。

《山阴路的夏天》

山阴路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丝毫没有一丝都市气息。站在这里,恍惚间回到了四线城市的家乡:路边斑驳的两层小楼、街角看似有点破旧的面馆、萧索的行道树,很难让人联想到,当年在这里,生活着一群为中国前途担忧的仁人志士,以及那些在附近某个寻常民居里开过的会议、为国家命运发生过的争论。

山阴路街头一景

当年的鲁迅,除了在多伦路开会,也会常常去离家不远的内山书店坐坐。内山书店是日本人内山完造开的,二三十年代很多日本文学的译本都可以在这里买到。鲁迅自己的书很多也通过内山书店代售,比如《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生命的最后十年,和这家书店以及店主内山完造本人走的非常近。以至于当时社会上有人说鲁迅是汉奸,内山完造是日本的特务。针对这一指责,鲁迅本人在《伪自由书》中倒是很直白的说过:

至于内山书店,三年以来,我确是常去坐,检书谈话,比和上海的有些所谓文人相对还安心,因为我确信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却不做侦探;他卖书,是要赚钱的,却不卖人血。

当年内山书店的旧址,并没有在城市变迁中彻底消失。原来书店的位置,至今还是一座独立的三层小楼,一楼出租给了工商银行和新华书店。

内山书店旧址

工行门口有关于内山书店和鲁迅的趣闻,上面还有鲁迅和内山的合影浮雕,乱世中一个中国文人和一个日本书商,曾在这里留下过一段跨越国家的深厚友谊。

内山书店简介

当年的鲁迅,平时除了去多伦路和左翼作家们开开会、去内山书店和内山完造聊聊天,估计还回去鲁迅公园散散心——当时叫“虹口公园”。关于虹口公园最著名的则是“虹口公园炸弹案”事件,1932年4月29日,朝鲜人尹奉吉借日本人在虹口公园举办典礼之机,向主席台投掷炸弹,炸死日军大将白川义则等人。

策划此次暗杀的韩国独立先驱金九,此人曾在上海组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由于被日军追捕,一度避难于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嘉兴南湖的游船真是近代东亚的革命圣地)。此事在韩国电影《暗杀》中有所展现,在这部电影中,金九本人在上海策划了一次对大韩奸和日军司令的暗杀。电影本身非常精彩,推荐大家看一看。

韩国电影《暗杀》剧照

虹口公园不仅是鲁迅生前游玩过的地方,也是鲁迅死后安息的地方。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鲁迅墓从万国公墓迁到虹口公园内。在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里,我见到了这面笑容可掬的“鲁迅花墙”。

鲁迅像

(0)

相关推荐

  • 看展回顾 ‖ 第34期:多伦路山阴路徒步看展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19名朋友参与. 行程安排 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原名虹口公园,是中国第一个体育公园.园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鲁迅纪念馆.公园内有上海最早使用沙滤水的地方,总体上保留了英 ...

  • 网友莉莉投稿 | 走进虹口,感受人文脉搏

    沐浴在春风,面带微笑,行走在希望中.让阳光照进现实的生活,徒步走进虹口.路线: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甜爱路→山阴路→多伦路→1933老场坊→国际客运中心,北外滩,白玉兰广场→犹太人纪念馆→提篮桥监狱→ ...

  • 内山完造上海故居

    沈琦华 . 日本冈山县人内山完造,上世纪初在上海开设内山书店期间,结识了大量中国文化人士,与鲁迅.郭沫若关系尤为密切.当时,他经销中日进步书籍,利用日本人身份支持中国进步力量.在上海虹口,你可以找到很 ...

  • 山阴路,上海静水深流

    文/何菲 父亲有位要好的大学同学曾住在山阴路.他们有着超过半个世纪的友谊. 小时候逢年过节,父亲总会带我去他家聚会.我们坐21路电车到鲁迅公园,然后走一小段路就弯到了静谧祥和,有着独特氛围感的山阴路. ...

  • 1029上海行·鲁迅公园

    10月29日  今天路线:鲁迅纪念馆-甜爱路-山阴路-恒丰里-多伦路-邮政博物馆-外白渡桥-外滩 早上起来散步,在某小区门口看到朝阳下一年轻女子推着轮椅上的老妇人,画面很温馨. 上海,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

  • 从“蛛丝马迹”中寻觅女作家的虹口生活踪影

    前记:我既不是专家学者,也无心搞什么研究,但就是喜欢这样凭着兴趣和灵感,叩街问巷,追寻女作家的踪迹.因为上海马路的建筑虽然纷繁丰富.瑰丽多姿,但依附在马路建筑之中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同时也迷人,从中能 ...

  • 我不许你只是路过上海虹口

    在上海这座总是被感慨变得太快的城市里,有个区却不疾不徐,那便是虹口区. 对于外地朋友来说,对它的邻居可能会更熟悉些--黄浦区.毗邻时髦外滩的虹口,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这里大多街道的布局面貌仍然是上 ...

  • 以史为鉴,感受多伦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最近一段时间,位于虹口区多伦路的多伦文化艺术空间,观众络绎不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追求与探索--文化名人的历史印记>特展,正在这里举行. 宋庆龄,郭沫若,鲁迅,茅盾-- ...

  • 行文如刀 笔墨诛心 速写鲁迅先生一众友人存在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三十年代是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但是也是个文化辉煌的年代.尽管当权者飞扬跋扈,但是文人斗士却机智潇洒,硕果累累.动荡的时代,并未阻止他们高华深远的文思,如歌般动人的言辞和字句,已经镌刻在本民族记忆的深处. ...

  • 第二辑:沪上秋韵•多伦路

    第二辑 沪上秋韵·多伦路DUOLUNLU 作者\摄影\朗读:财宝哥 财宝哥,湖南桃江人,<湘樟苑>微信公众平台主编,曾先后在军内外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幅). 多伦路,一 ...

  •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如果评选上海最有人气的路,南京路当之无愧,那上海最有文化的路呢,多伦路该名列前茅.550米的多伦路建于1912年,是当时越界筑路的产物,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 ...

  • #老寿读图#第81集多伦路

    老寿读图,精彩部分就在视频中. 正如所有的街道都有它的标志性建筑物一样,多伦路上这个钟楼应该基本上可以具备这个特性,虽然它的高度未必超过鸿德堂,但是它处在多伦路弯道的位置使它可以让两个方向过来的游人一 ...

  • 跟着林大记者游多伦路—杨帆 富春八小五(1)班

    少年文学院走读上海系列之1 跟着林大记者游多伦路 非常荣幸,我参加了郁达夫文学院走读上海的活动.第一天我们去了上海作家协会,和大作家甫跃辉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从中学到了不少阅读和写作的经验.第二天,我们 ...

  • 名家与多伦路(外一篇)——王煦淳实验小学五(7)班

    少年文学院走读上海系列之1 名家与多伦路 王煦淳 上海之行,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一条不足五百米长的多伦路.它的幽静,它的闲适,让中国许多文人闻之若现,纷纷驻守此地.也正是这点,使得它有了深厚的文化底缊. ...

  • 走读多伦路——实验小学虎山校区五(5)班江奕恬

    少年文学院走读上海系列之1 走读多伦路 早早地洗漱好,顶着头上令人发晕的太阳,就是为了能快点到达目的地--上海多伦路文化街. 我们与林大记者碰了面,他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解说员.林大记者告诉我们,多伦路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