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的犄角旮旯——摄影(一、牌楼与正、东、西红门)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公号,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在点文章下面的好看,深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一、牌楼与正、东、西红门
图文 陶冶
清昭陵是清朝皇家关外三陵中最大的一座陵墓,又是近年来家乡人引以自豪的一宫两陵中的其中一陵,陵墓安葬的是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昭陵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为前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为中部。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方城四角有角楼。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宝城后面是隆业山,登山俯视,陵园风光可尽收眼底。
一个偶然的灵感,想拍昭陵的犄角旮旯,以展示古建筑细微处的古朴精美,让人们更真切地领略昭陵自身的美轮美奂,让昭陵的古建筑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生出刮目相看的美感。而昭陵细微处的残败使我在拍摄中有很强的失落感,曾经一度想放弃拍摄。后来又重新打理思路最终完成这组片子的拍摄。
石牌楼
石牌楼,建于顺治、康熙年间石牌楼,建于顺治、康熙年间首挺胸,飞檐翘角,有着不可取代的气势。仿木制四柱三间式两层单悬山顶的石牌楼,乍看不算奢华,是清初低调风格,而在纹饰上,却端庄、大气,处处体现了一种皇家的威仪。
石牌楼上石斗拱
每组石斗拱顶部有一颗精雕的龙头
石牌楼脊、梁、枋上精致的浮雕及窗亮上的镂雕
石牌楼脊、梁、枋、雀替上精致的浮雕
石牌楼前护栏处石狮
春日石牌楼
正红门
正红门是昭陵陵寝正门,此门周围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正红门内有一条南北笔直的石路叫神道,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一对,石狮子一对,石獬豸一对,石麒麟一对,石马一对,石骆驼一对,石象一对。这些石兽统称石象生。
正红门上精致的浮雕
龙壁
正红门上的铜兽首
正红门上涂了金粉的木制兽首(西侧)
正红门的檐角、斗拱、垂柱
正红门的斗拱,垂柱浮雕
东红门
东红门檐下浮雕
东红门转角石浮雕
西红门
西红门檐下浮雕
正红门抱鼓护栏
正红门护栏
正红门护栏石狮
正红门抱鼓上的龙首
正红门前破损的石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