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小岞镇概况
小岞镇概况
标准名称:惠安县小岞镇,拼音:huian xian xiaozuo zhen
别名:小兜、岞江、岞山,简称:小岞
一、地名含义:
(一)《惠安地名录》载:相传(小岞)本是一个岛屿,于沉东京,浮福建之时形成。以后,把地势低的山峰称为小岞,其对面山势高的山峰称大岞(岞乃山之意)。古时,小岞属守节里二十七都地。《闽书.方域志》载:“二十七都,图一,宋守节里,山曰大岞、尖山(今净峰山)、小岞。”
(二)古时,亦称之为小兜。《泉州府志.宋军制》载:“小兜巡检寨,在惠安县守节里大岞北,为闽海入洲界首。”宋泉州知府真德秀《申报枢密院措置沿海事谊状》载:“小兜寨距泉州城八十里,海运自北洋入洲界首,为控扼之所。”它是当时沿海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
(三)据惠安《沙堤(螺阳)李氏吴厝族谱》载:“稽我远祖系由岞江后内乡分支,而后内乡的派号曰“沙堤”,明朝时分支惠西后吴。墓葬于文笔山(今惠安县涂寨镇文峰村大宅自然村)始祖坟墓碑刻有“岞山”。
(四)“岞”之出处,拼音zuò,《正字通》同“岝”(岝:注音ㄗㄜˊ读音(zé)(类似闽南语岞字发音)台湾注音)。出自左思《吴都赋》:“虽有石林之岞崿,请攘背而靡之”。《文选·嵇康<琴赋>》:“互岭巉巖,岞崿岖崯。” 李善 注:“皆山石崖巘嶮峻之势”。 《辞海》注:“岞山,山名也。
二、小岞镇历史沿革: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设置惠安县时,小岞属守节里二十七都。宋庆历八年(1048)惠安县改设置三乡十八里,小岞归属三十都(又载卅一都)。公元1068年宰相(参知政事)王安石设置保甲法,小岞始设保称“岞江”(志书未载,族谱有记录),社稷、神壇设于后内,同时还建有二处水利设施。《泉州府志.水利》载:“后内官陂在小岞乡,长十余丈。”,《泉州府志.卷三九》载:“左丞相埭在小岞乡,宋丞相李文会建。”
元朝时期,惠安县改为四乡十八里,小岞属文质乡延寿里三十都。
明朝时期,小岞属黄坑铺三十都(明嘉靖县志载卅一都,误),官府开始实施沿海军事管制制度,小岞设置“小岞巡检司”(现在东山古城),实行抽三丁之一青壮年,卫戍防倭,时小岞东山城有驻兵50名,配备军船二艘,设壇一个(用于祭祀)、烟墩一个、堡三个、社学一所(后里社学)。公元1392年,沿海戍兵进行互调,小岞巡检司军户有200多人口被迁移至晋江县福全千户所驻守,于是小岞的人口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清朝初期,乡村建置沿属明代。清康熙二年(1663年)官府改革里、班区域制置,惠安设为六十八铺,小岞属黄坑铺(古三十都)时小岞设置四个行政村即:后内、前内、东山、南塞,铺所在地设在今东岭镇刘厝。清乾隆时期,小岞因引进“牵缯”捕鱼技术,人口和渔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据《方舆纪要》载:“小岞澳有大型渔船七十余艘,前内澳有大型商船出入。”
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惠安初期建制沿用清制。1928年始设置区公所,小岞属东岭区公所。1941年设置为三十个乡,小岞属第三区(置所涂寨)安岞乡。1943年撤区公所置净峰乡,小岞属之。1947年乡公所设于赤土尾村(辖九个保),小岞设前内保(前内、南塞)后内保(后内、新桥、东山),后再置东南保(南塞、东山)。
解放后,1949年起小岞属第三区(东岭区),1952年6月属第四区(净峰区),1956年撤区成立小岞乡,辖前内、后内、新桥、东山、南塞五村,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小岞属飞跃公社净峰管区。1961年9月,成立小岞人民公社。1970年4月并入净峰公社。1974年3月恢复小岞公社。1984年10月成立小岞乡人民政府,1985年1月,生产大队改称为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2000年6月,小岞撤乡改镇,辖东山村、南赛东村、南赛西村、新桥村、后内村、螺山村、前群村、前峰村、前海村。总人口35000多人(2015年统计)。辖区土地面积7.4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设在前群村。主要姓氏有:李、陈、黄、康、郑、洪、庄、邱、林、王、潘、于、叶、史、卢、曾、辜、汤、肖、刘、苏、杨等。
三、小岞地理、气候、交通、物产
小岞镇位于惠安县东部,北纬24° 57' ,东经118° 59',东临台湾海峡,北部与莆田湄洲岛隔海相望,西部与净峰镇湖街村接壤,南对崇武大岞山,形成三面环海,一面通陆地的半岛。
境内气候优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7° C,最低气温3° C,最高温度37° C,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全镇自然海岸线长达19.8公里,蜿蜒曲折,沿海港湾密布,自北向南形成后海湾,后澳湾、南赛湾、大沪湾、大港湾,五个天然澳口,后内港及后澳港可停泊3—5万吨大型轮船。境内主要山脉有三山(亦称南赛山)、烟墩山、假山、西墓山、石仔山、西坪山、大沪山、凤公山、乌头山、顶许山。三山最高海拔104.8米。岛屿有鸡笼屿(亦称山笼屿)、剑屿(亦称后屿)、后内洄、大牛屿、小牛屿、狗仔尾、龟嘴等,较大海礁10多处,有南北二条优质沙滩达7公里,浅海滩地面积5万多亩,内浅海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海产有:梭子蟹、九节虾、石斑鱼、黄花鱼、鲳鱼、鳗鱼、鱿鱼、带鱼等。人工养殖贝藻类:鲍鱼、红膏蟳、花蛤、牡蛎、海带、紫菜等。《闽书》载:“小岞盛产紫菜”。201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2.7亿元,财政收入3442万元。
小岞镇交通十分便捷,泉三高速公路互通口可直达镇区,惠岞公路连接环岛北路可到达东山古城、风车岛。镇区距泉州机场57公里,距离厦门国际机场146公里,距离福厦高速公路惠安入口处29公里,距离泉州后渚港48公里。区域内日产10万吨的惠东供水工程直通各村,有省电网11万伏和县网3.5万伏输变电站,首期6台风电机组110千伏风电相继投入并网发电。程控通讯网络发达,人民普遍使用4G网络手机。
四、小岞镇旅游文化
小岞镇被规划为生活艺术岛。规划陆域面积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平方公里。主要建设项目:文化展览建筑(小岞美术馆),户外艺术展场,田园综合体、渔港码头开渔节、游轮码头、环岛南路、旧民居、南赛渔港及特色民宿、东山后澳港美化提升、惠女林场休闲漫道、大地艺术场及沙滩礁石等自然风貌保护建设。
小岞镇滨海风光秀丽,古今人文荟萃,拥有惠女林场、东山风车岛、后内海滩、前海渔港、东山灯塔等自然风光,同时也拥有小岞美术馆、东山古卫城、李文会府宅、莲花寺、南赛三山宫、后内正顺王宫等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小岞“惠女服饰”被国家旅游局称为“原生态惠女保育区”,被福建省旅游局誉为“原生态惠女风情区”,福建省最有民风民俗特色地区之一。
《岞江李氏宗谱》小岞镇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