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读后感
兰心书院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享年64岁,字子瞻,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苏东坡他人生开场从嘉祐二年开始,时年他二十岁,进京参加科举应试得第二名。据说因为欧阳修参加评卷看到答卷太好,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避嫌把他定了第二名。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他的诗词被誉为当时的一股清流,一夜之间举国出名,引来很多追捧者。不免有点年少轻狂,因此也招来不少嫉妒他的人,在这里埋下了一定祸根。
1079年,由于宋神宗采用王安石变法,引起新旧两部对立,苏轼也是反对变法的一员。有人想扳倒他,利用他所写的一首诗词搞“文字狱”,制造了当时轰动全国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关在御史台长达四个多月。差点送命,幸好先太祖有誓约不杀士大夫以上官员,宋神宗也有惜才之心,于是把苏轼贬到穷乡僻壤的黄州。
官场上那些险恶的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 并没有销蚀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在黄州他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开拓出了一个田园风格的“东坡”家园,其中一个园子取名“东坡”园,他在这里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把被贬的烦恼随滔滔江水去,在这里还研究厨艺做出了闻名到今的“东坡”肉,在此自封“东坡”居士。
神宗驾崩,变法被废除后,司马光做了宰相,苏轼被召回连升多级做了正三品官员。频繁换职位,好景不长,和司马光政见不同,请辞外放,来到杭州做知府。闷了有西湖作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还是充满诗情的公子。到宋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经历了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在惠州他有一段伤心事,就是追随他二十三年的爱妾王朝云病逝。享年三十四岁。他的三个妻妾里数王朝云陪他时间最长,也最了解他,曾经有一次,苏东坡吃饱了摸着自己的肚子问家里人:你们猜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只有朝云猜对: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说:唯有朝云懂我。
他58岁到惠州待了三年,后62岁又被贬到儋州,就是海南,那里还是蛮荒之地,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宋朝不杀文官,就是放逐岭南,最远就是海南。直到宋徽宗亲政时获大赦才北还。那时苏东坡已经64岁,由于病魔缠身,途中于常州病逝。苏轼用12个字概括自己一生,留下了一首独特的古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苏东坡,一个奇才。他犹如潭中的清莲,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又坚韧。坐落尘世中历经苍凉,却依旧云淡风轻,一笑而过。他寄情于山水,淡泊名利,他听诉民生,不改初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是他能“化腐朽为神奇”,把苦日子过成诗,可谓有趣的灵魂,放到哪都成开出花。他被贬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此心安处是吾家……”;他的诗词多种风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等。
读了这本《苏东坡传》后,感觉他一生都被放逐,被苦难追赶,但是他并不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他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和命运过招,他总能化解命运砸过来的拳头。越是了解他,越是敬佩他,在他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教会了我如何热爱生活,把每一天都过成诗。我想之后我在生活上遇到困难,都会乐观面对一切。如果能穿越时空,我就要回到大宋去看看我心中的偶像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