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男宠上位,这个皇帝煞费苦心!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5卷,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

【原文】

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曰:“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匡正庶事,允执其中!”是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事,百官因贤奏事。


【译文】

十二月,庚子(初六),任命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任命策书上说:“树立你为三公,作为汉朝的辅佐!我一向知道你的忠心,能匡正众事,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当时董贤二十二岁,虽然为三公,但常在宫中随侍,主管尚书事务,百官必须通过董贤才可奏事。

【解析】

说起汉哀帝,可能最为人所知的还是他和他的男宠董贤的故事。

比如说什么断袖之癖,讲的就是汉哀帝对董贤的“爱”。

而汉哀帝对董贤的爱,甚至一度有了把帝位禅让给董贤的心思。

讲实话, 董贤这个人和之前汉元帝时期的权宦石显差不多,严格来说并没有干什么坏事。

更多的还是为主流官场、士大夫所不容。

这些人又掌握舆论,自然是要把董贤、石显之流拼命地往死里踩。

不踩他们,怎么体现自己伟光正呢?对吧。

上面这段材料是汉哀帝任命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位列三公。

要知道,自汉武帝搞出大司马这个东西开始,这个职位历来都是由外戚担任,当然也有极少数时候由大臣担任,但更多是过渡一下而已。

汉哀帝让董贤当大司马,并不是过渡,而是出于对他的喜爱。

为了让董贤上位,汉哀帝也是煞费苦心。

当初,汉哀帝为了给董贤封侯,遇到极大的阻力,费了老大劲才搞定,就这样还是引起不小的震动,更何况是现在让董贤当大司马,他又何德何能?

册封前一段时间,出现日食,汉哀帝将老臣、大儒孔光召回长安,并授予近亲职位。

随后发生董贤弹劾时任大司马傅晏一事,并成功让其去位下野,大司马一位空置。

但此时拉董贤上位时机还不够成熟,阻力还非常大。

所以,汉哀帝为了这事三步走。

第一,自然是帮董贤找帮手、创条件。

比如,之前提到的孔光就是其一。

汉哀帝让董贤多与他亲近,而孔光也了解到汉哀帝为啥启用它,对此也颇为配合。

与此同时,像之前因为朱博、傅晏弹劾下野罢官的何武、彭宣也重新召回朝廷任用。

这些人算是清流,名声不错,而将他们找回来,未尝没有利益交换,让其在董贤升任大司马一事上闭嘴。(后来也的确如此,这两人没说话)

第二,削弱阻力。

阻碍董贤上位的人之中,以丞相王嘉、鲍宣为主要。

对于丞相王嘉,那是经常在汉哀帝宠爱董贤的问题上开火,更是数次封退给董贤增加邑户的诏书。

汉哀帝借着王嘉推荐涉及东平王一事被夺官员为由头,表达对王嘉极度不满。

随后,将王嘉这事公开讨论。

孔光GET到汉哀帝心思(也有可能是授意),发动对王嘉弹劾,汉哀帝让王嘉进入廷尉等待调查。

按照汉朝将相不辱的潜规则,被下令到廷尉等待调查的高官,潜台词就是皇帝要让他死,只不过给他体面而已。(汉元帝不知道这一层含义,被石显利用了一道,导致其帝师萧望之自杀)王嘉死在狱中。

之后朝堂人事大调动,孔光升任丞相,何武升任御史大夫。

紧接着,汉哀帝以鲍宣折辱丞相为名,将其罢官处置,明面上是捧孔光,其实是消除阻碍董贤上位之人。

第三,备选独一份

捧孔光、何武,亦或是处置王嘉、鲍宣,不过是在最终确定大司马人选一事上获得更重的话语权。

但是,有些时候并不是说你话语权重,就能决定谁。

如果有些人资格、背景更硬,就算你话语权再重,也未必能够过绕过而一语定乾坤,还是要尊重规则。

但是,如果这些有资格、有背景、优先权极高的人没了呢?

此时,有资格参接替大司马一职得毫无疑问是丁傅外戚,比如丁明、傅嘉。

有这两人在,董贤就不可能。

对于丁明,借着他对王嘉抱有同情,汉哀帝顺势将其给免职。

对于傅嘉,又以之前他涉及对丞相孔光、何武弹劾陷害也给免职了。

自此,汉哀帝扶持董贤接任大司马的阻碍几乎一扫而空,就算有反对声音也影响不了大局。

终于出现了上面这段材料。

董贤,一个男宠,22岁,毫无寸功,靠着姿色和关系,登上汉朝的权力中心,担任大司马这一关键职位。

看似风光无两,但是一切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加码。

现在有多风光无限,将来就有多凄惨。

老祖宗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诚不欺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