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的鉴定要点
现存金铜立像中,迄今无可与之相较的独身大威德金刚。这尊造像全身鎏金的质感和光泽,完全将大威德金刚本尊的智慧、勇猛、精进、威力无比的法相呈现,是西藏鎏金工艺的历代同类佛像之佼佼者。
自1995年,有藏家开始收藏明代和清代的鎏金佛像。这个时期,带有皇 家款以及一些工艺和金水好的铜佛像,市值不过几千元或者万元而已,但现在拍卖均在几千万的价位上。在市场上,一般的鎏金佛像也只有几千元,但是现在的市场价格也上升到了几十万的价位。由于收藏需求越来越大,这便刺激了伪造老旧佛像的现代赝品大量充斥市场。有的高精尖的赝品甚至混入了拍卖行。其实只要我们客观科学的掌握了真品的标准和证据以后,便能够使赝品的假像曝露无疑。
如果问有没有一种艺术品,既可观赏又可收藏,还可以抚慰心灵?答案是有,那便是:佛像。在所有的艺术品收藏中,唯独对它要恭恭敬敬地说上一声“请”。
从鉴别铭文的真伪。一是看字体,因为各个时期的画风不同;二是看刀法,因为刀法的优劣、自然与生硬都是辨别真伪的依据。特别是一些佛像,铭文是后刻的,我们可以通过看字口的铜色是否与佛像总体色泽一致来确认;另外再看所刻的内容是否符合佛像所表示的,如所刻铭文称“北魏”,佛像风格是否属北魏。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刻铭称此像为观世音像,但此像完全是佛的形象,即予否认,这未免过于草率,因为个别的佛像在当时就被称呼错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还应从风格上进行辨别得出结论。
明清期间汉传释教造像多以鎏镀金、贴金、上金、泥金等装金处理,内陆制造的藏传佛像也多有选用。通常古代鎏镀金厚,成色发熟黄,前胸、盘腿膝盖、胳膊肘、衣摆等人手抚摸处,多为金脱落后发自内胎的氧化铜黑地子。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继续尊崇藏传佛教,佛像艺术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期。康熙、乾隆二朝制作的藏传铜佛像为清代宫廷官样,代表了清代内陆藏传铜佛像的最 高水平。其中,清康熙宫廷造像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融合了明代汉地造像和西藏地区造像的特点,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造像,从而开启了清朝造像的新风尚。虽然现存造像数量较乾隆一朝有所不及,但却因此时期造像做工精美,造型端庄、大气,而受到世人的喜爱,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尤为坚挺。
清代诸帝除世宗崇奉道教外,多程度不同地崇奉佛教。由于藏传佛教在内陆的传播和明代诸帝对藏传佛教采取的政策、态度略有不同,清代佛像艺术出现了汉藏佛像艺术交融、交替影响的局面。在永乐皇帝执政时期,为推行其宗教笼络政策,专门在宫廷设立造像机构,铸造藏式佛像,赏赐给西藏上层僧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