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妈相处三十载

俩妈相处三十载

李毓英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我的俩妈(母亲与婆母)却难以忘怀。我的母亲活了九十二岁。婆母活了九十六岁。我与二老整整生活了三十余

载。

提起我母,就想掉泪。母亲娘家应县中和村。十五岁随外公逃荒要饭,流落于下双井村。这年秋季的一天,外公领着母亲(姐妹四人,母为长,姓霍叫大女)从应县路经砂河,一路风餐露宿。傍晚已是掌灯时分,外公与母亲饥寒交迫,走到下双井当村的一个垚洞旁停了下来,看着狭小窗口微弱的灯光,便不由自主地推门进来。我的父亲正凝神打理着豆腐坊,冷不丁冒进两个人来,高喉咙大嗓的父亲叫开了:“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不敲门就随便进来啦?”母亲怯生生地拉着外公的衣角,外公土里土气地说:“后生,我父女是逃难人,不懂得规矩,俺父女流落无处藏身,你就收留我们一夜吧。”父亲是个直肠子热心人,仔细打量了父女二人后道:“那好吧,我先给你们做饭吃。”随即,捞了一块豆腐用盐拌了拌,热了几个白皮三尖饼子,(当时父亲挑货郎担,自做自卖)父女俩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已是晚上九点。父亲道:“看你们可怜,就住在垚洞的热炕上吧。我不便打扰隔壁房院的寡妇老母。我铺个草垫子盖上个大棉袄睡在地下。”一夜无话。翌日早五点,父亲就掌灯磨豆腐,外公虽张罗着帮忙,却笨手笨脚,使不上劲。父亲一手推磨,一手把着豆渣渣,半个钟头,豆子磨好下锅。太阳升起来了,热腾腾白生生的豆腐也出锅啦,父亲又给父女俩喝了豆腐脑泡饼子。这时,外公不好意思发话了:“后生,你今年多大了?娶媳妇没有?”父亲哈哈一笑::“我是个光棍汉,今年二十八啦。”外公忙不叠地说:“我看你这后生不赖,就把小女留下给你娘做个干女儿,等她长大了你俩成个家。”父亲愣住了,很难为情,从隔壁院房里请来我的祖母,说明了情况,祖母看了看我母亲,摸了摸她的脸蛋,应许了。父亲当即给了外公两块银元,装了半面袋饼子,外公千恩万谢,依依不舍踏上了返家之路。从此,母亲再没回过娘家,帮我父亲做杂活,帮祖母喂猪做家务。十八岁上与父亲简单办了婚事,成了李家的贤惠媳妇,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一九六六年长母十三岁的父亲七十八岁去世。

婆母娘家大沟村。解放前娘家生活较富裕。十八岁下嫁于北龙兴村张门,生有一女一男,女儿出生还不到二十天的一个春天,日寇进村,村民纷纷外逃,婆母抱着女儿躲藏在村西崖下的一个土洞里,整整一天一夜,大气不敢出,水米未打牙。从此,落下了头痛、抽风、流泪、鼻涕不尽的“月子病”。后经多方治疗,顽疾难以根治。可怜36岁丧夫,儿子(现在我的丈夫)还不到1岁。孤儿寡母,只好靠娘家人养活,艰难度日。婆母直到去世,整整守寡六十载。

1967年我才成了家。丈夫在大同煤矿工作。我在县小报社当了编辑。我大哥是南下干部,在合肥工作,二哥务农,三哥在县委供职。我把母亲接在县城寻房住院,相依为命。正值“文革”时期,形势很乱,我生了大小子,自己哺乳,母亲替我带孩子。三年后我调回县妇联,又接婆母到城里,与我母亲共住了两间又低又小的公房。二小子从奶妈家接回后,亲家俩一块做饭、洗锅、看孩子,料理家务。大小子上了幼儿园体质差,二小子顽皮体质好,婆母偏看大孙子,当时的细粮很少,俩老人又无口粮,有个馍馍婆母悄悄接济了大孙子,二小子肚子饿了,给二孙子是高粱面角角,为此,亲家俩经常发生口角,母亲有时悄悄向我告状。有时因针头线脑,柴米油盐些许小事,婆母个性强总要多嘴,说些不三不四,母亲个性内向,只好忍让。我身兼闺女和媳妇“两职”,只好当“和事佬”,对待俩亲家,需两碗水端平。冬天买块头巾,一人一块;夏天买件衣服一人一件,就连吃饭用的碗筷也一模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条件的好转,我的三个儿子都已上学,继女也成家,我盖起七间大瓦房,两位老人已近八旬,可以分开居住,当时母亲同我住在一条炕上,婆母一个住在正西房。从此,母亲生病了婆母给端杯水;婆母有个头疼脑热,母亲也嘘寒问暖,送个桔子或苹果。生活中,俩老常有磕磕碰碰,但在我的调解中,有喜有乐。老人家一块唠嗑,一起晒太阳,一同为我照顾家,像老姐妹一样,生活十分开心。有时,母亲到我哥家小住,婆母待几天就催我“把亲家接过来吧,省的我一个人孤单”。

80年代,爱人从外地调回县里,和母亲住在了一起。我出差开会外出,爱人同样悉心照料两位老人,夜晚,母亲下不了地,当女婿的把痰盂放在炕上抱老人小便,我很放心。不幸的是八十六岁那年,母亲摔折股骨,急坏我弟兄们,我只好请了保姆照料两位老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方能自理。而婆母九十岁那年股骨又折,躺了大半年,医院无法医治,幸好我的一位侄女女婿以祖传接骨秘方保守疗法,一来减轻疼痛,二来伤口愈合,一年后,方能拖个椅子室内原地活动。可惜七、八十年代,市里、省里曾调我到忻州、太原工作,我丢不下这个家,丢不下两个妈,只好退掉调令。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有啥办法。我的亲戚朋友都为我惋惜。就这样,我的哥嫂、继女在我十分困难和纠结的情况下,给予多方照顾,两妈安度晚年,耄耋高寿。1995年隆冬,母亲病逝在三哥家。1997年也是隆冬,我眼瞅着婆母去世。

如今,我已白发爬上了双鬓,也早退休了,念及与二老相处的日子,从心底泛起一种深深的感慨,化作一首小诗:

婆媳相处实不易,

亲家之间两头系。

三十余载苦与累,

点点滴滴难抒怀。

不怕世人笑我“痴”,

孝悌为善本良知。

人生一路难评说,

跌跌撞撞无怨悔!

(作者系繁峙县原文化局局长)

超过3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0)

相关推荐

  • 结婚6年,远嫁3年不回娘家,女儿苦笑道出原委:都是母亲害的

    躺着看电影 1 给母女关系拉了仇恨 不少女儿结婚后,都想回娘家,尤其是远嫁的女儿,想回娘家想得不得了. 但是,谭美结婚六年,又是远嫁,不仅已经三年没有回娘家,而且对回娘家没有多大的兴趣. 都说事出皆有 ...

  • 【散记】母亲的母亲,我们的根

    母亲的母亲,就是我外婆.我们浠水人通常叫外婆为家(ga)婆. 对于家婆我真的一点记忆也没有. 可是父母告诉我,我出生后不久,他们就将我交给家婆带的.那时候家婆的双眼已经几乎失明,所以我的活动空间也只局 ...

  • “扶弟魔”与“宠妻魔”的爱情故事

    本文字数1766,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扶弟魔"这词相信大家都听过,本文对该词定义为泛指为了照顾原生家庭奋不顾身不计成本地投入,忽略自身小家庭的需求,充当着弟弟妹妹第二个爸或者妈的 ...

  • 父亲给我“鱼”和“渔” (作者:阿焱)

    阿焱 晨光熹微荷锄行, 羸牛疲乏渐艰跟. 夙兴夜寐超极限, 吐丝酿蜜泽家人. 三更梦醒泪湿枕, 依稀闻爹唤儿声. 今年是辛丑牛年,6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男神节.处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贺卡,我却偏爱 ...

  • 母亲生日记

    母亲生日记 □吴波 2021年6月27日,农历五月十八,我的母亲七十岁生日.七十年人生历程的母亲,经历了七个十分难忘的十年. 母亲的十岁生日,是隆重的.母亲是外公外婆第一个孩子,1952年母亲出生时,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陪母亲回娘家/吴秀兰

    今年3月份大哥就退休赋闲了!清明节前,他提出回老家小住一段,主要是陪伴老母亲.母亲今年八十八岁了,陪母亲回一趟娘家,是我们姊妹七个的决定,完成她的夙愿. 回娘家,对于一个已出嫁的女人来说,是一件自然也 ...

  • 【灵璧小说】家有女儿一朵花(四)

    家有女儿一朵花 文/金陵 [灵璧小说]家有女儿一朵花 [灵璧小说]家有女儿一朵花(二) [灵璧小说]家有女儿一朵花(三) 四 朵尔妈和花朵尔躺在临时搭起的床铺上,虽然办公室里堆满凌乱的器材,环境杂乱冷 ...

  • 娘家(外一首)(现代诗)

    娘家(外一首) 唐梦 娘家 文/唐梦 高高的板障子 探出白色的沙果树花 我摇动铃铛就有人应答 斜晖映西窗 老猫在炕头趴 熟悉的味道 这里是母亲的家 在母亲的家里我仿佛总也长不大 脱下了外套 卸下了盔甲 ...

  • 老榆树下的亲情

    老榆树下的亲情 教学楼前,有两棵老榆树,年月很久了,据说是当年建校时栽下挂铃的,那铃是一个炮弹壳,用一根小铁棒敲起来很脆很响,如今有了电铃,老榆树上就不再挂铃了.这两棵老榆树长得很茂盛,夏天像两把大伞 ...

  • 平凡生活三十载,陈卓林依旧为助学、助老公益之路坚守!

    常州市新北区,有一对人尽皆知的夫妻.妻子陈卓林因热心公益事业三十年,被人熟知.三十年的时间里,陈卓林与丈夫蔡庆龙助学.助老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从资助一位老人,到成为整个敬老院的"女儿" ...

  • 三十载摄影情怀“书”写王琛的艺术人生

    王琛 1965年生于广州,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商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主席,深圳市福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深圳市残 ...

  • 中唐文坛恩怨录(中)|半生真情元与白,死生契阔三十载

    中唐文坛恩怨录(中)|半生真情元与白,死生契阔三十载 文:枯木 (续上) 上篇谈了中唐挚友韩柳刘一生君子情,其中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情最令人称道.二人同科中举,志向高远,性情相近,兴趣相投,从此结下深厚 ...

  • 艺尊“世界会客厅” | 见证浦东三十载奋进风华

    浦东,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自成陆起,一颗奇迹的种子就在大地深处沉睡,等待伟大力量唤醒她的一刻.浦东开发开放伊始,艺术家就投入到这场伟大变革的热潮中,满怀激情地展现了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 风从东方来 ...

  • 站桩三十载 炼就一身功

    Helen 2019-06-13 阅读 6409 关注 编者:最近,成就未来师兄(余志斌,左)前往江西九江瑞昌,拜访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师兄胡华梅后,颇有感触,写下了这篇文章. 今天,余志斌在群里发了一张 ...

  • 她是烟花女子,与陈圆圆齐名,苦恋一人三十载,死后换得一首诗

    古人说"烟花女子,无情无义",迎来送往习以为常,脸上的笑未必是笑,眼角的泪也未必是泪.然而风尘女子,未必都无情.就好像粤剧<西楼错梦>中的穆素徽,与富家公子于叔夜私定终 ...

  • 龙城往事 | 柳州老手艺(七)巧手裁衣三十载,一代风尚中山情

    裁缝,也叫"缝衣匠""成衣匠",古代叫"缝人""缝子""缝工""成衣人"等.上世 ...

  • 龙城往事 | 柳州老手艺(五)一弹三十载,旧絮变新棉

    弹棉花,一门古老而神奇的手艺,我国旧时在元代即有此业,尤以温州地区为代表.弹棉实际指的是弹棉胎和弹垫被--棉花去籽以后,再以牛筋为弦,用约一人高的大木弓来弹,弹棉花时将木弓绑于腰后,手握一根长木棰不停 ...

  • 叱咤盗墓界三十载!“关外盗墓第一高手”姚玉忠灰色人生!

    会看天象,能根据星斗的位置和手中的罗盘在方圆百里内确定一块墓穴的位置,他的本事传得神乎其神. 他叫姚玉忠,新中国成立以来法院判决的最大盗墓案主犯.今年55岁,混迹盗墓圈30多年,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在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