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石子 | 寂寞千年喝火令

寂寞千年喝火令

喝火令●相思
份浅花如刺,情深月似勾。隔来孤寂起沉浮。天海尽头凝望,谁与递温柔。
静夜忽轮转,思潮蠢逆流。万般无奈上心头。恨也风轻,恨也雨绸缪,恨也梦魂萦绕,酒可释忧愁。
喜欢填词的人都会喜欢上《喝火令》,也都会填上几首。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词下片的三枪叠字,琅琅上口。读来颇有律韵美感。好像把一首五律摊破成词,给人以新奇的句读,更符合当代流行歌曲尾句重复的式样。
    网传此词牌之起源,伍乔与歌妓相会一说,那真是风流艳羡,浪漫无边。细观其词,显为今人生造,其传说更为今人杜撰。不过,兴起于今人,都愿意相信如此美丽动人的传说,也更为此词之流传平添了几分造化。
    所以会与不会之人,都欣欣然提笔。一时间,《喝火令》大为流行。
    按《钦定词谱》一说,此调出于《琴趣外篇》,而实际见于《豫章先生文集》中的《豫章先生词》。不管有否考证,从宋黄庭坚写出来,直到清初《钦定词谱》修成,近800年来无人问津。黄之一词成为孤调。而清之后却又大为流行,直到如今,这是为什么?难道800年间无人知晓此词?难道知晓此词的人们不喜欢此调?不约而同的拒填此词?为什么一个如此美丽的曲调却成为孤调?
    有人研究过,《喝火令》可能并非宋词,可能源于元朝而始的《南歌子》曲牌,并经以演化,将下片尾句重复罢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么,包括黄庭坚之《喝火令》都成后人伪托之词了。
    历史就是这样的朦胧了,历经朝代的变换,就算没有焚书坑儒那样的事情出来,依然有很多历史只能永远尘封,或者真伪难辩。
    但是我们该怎么传承这种有误解的国学?是循规蹈距或者另辟蹊径?窃以为,应该分两种情况而论。
    一种是对于诗词只知皮毛的人,对《喝火令》不明就里的人,写之就必须严格依照词律。就照此孤调依葫芦画瓢。二仗三枪一破一衬一应。平仄韵律最好一处不差。
    另一种是诗词造诣十分不错的人,自然可以独创新规。你大可不理规则,把《喝火令》写成流行歌曲,不伦不类都无可厚非。
    网上已有很多说明,已经把《喝火令》分解得十分透彻。但是就有很多人不愿意去仔细研究,仗着自己有几分古诗词的功底,填词像喝水一样简单。我称之为喝水令。
我见过有人一口气填四十多首《喝火令》的,在外行人眼里,自然是才华横溢,而内行人读来,终究明白那只是文字的游戏,多了肤浅与泛滥成灾的愚昧。
    但是我们说《喝火令》是所有词牌中最严谨的词令,主要是因为千古以来,黄庭坚之《喝火令》孤调,没有别的参考,也就称之为正格。所以字之平仄甚至词性等都极为考究。
   上一次我写过同题诗《喝火令 春寄》,我抄下来,依照规矩的告诉大家,什么是横,什么是竖,什么是撇捺折:
喝火令●春寄
蘸草鹅黄绿,熏桃蜜粉红。(上片首联对仗,称之为第一仗)
酷寒犹自虐如冬。
莺燕树梢鸣翠,双戏白头翁。(衬应手法)
既种疏梅月,还摇剪柳风。(下片首联对仗,称之为第二仗)
整年之计在春功。
梦许花开,梦许叶盈丰。(“梦许”三叠句为三枪,摊破“花叶果条枝茂”,一衬上片“莺燕树梢鸣翠”)
梦许果条枝茂,一笑醉时农。(结句:“一笑醉时农”结整词并应对“双戏白头翁”)
严谨在于:(1)所有句子之平仄没有可平可仄之字,就是说 没“中”;(2)上下阕起句必须对仗(二仗)。(3)上阕尾四、五句必须是衬应手法;(4)下阕叠句由:四言、五言、六言组成的一组递进手法(三枪),此手法中藏有:摊破(一破),衬句(一衬)。(5)结句不但要整词作结,更重要的它还要与上片结句相对应(一应)。
喝火,在古代每到了秋冬之夜,有巡夜值更的人,敲打着更鼓长长的呼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意思请大家小心火警。喝火之意由此而来。
但是词牌与词内容并无多大关系。
    既然到今天成为了大家公认的词牌。那么请大家认真的写吧。古诗词文化精彩绝伦的美丽,璀璨耀眼的光华,就是因为有律韵的限制。我们传承下去,就必须传承这种文化的精髓。
    如自由一样,在法律的约束下,才会有真正的自由,也才真正的美丽。
    诗词于我而言,是属于不懂皮毛的入门者,所以我填《喝火令》,一定尽力去中规中矩。就如小学生开始握笔,开始一笔一画的入门学习。
    最后,再列一首学习作品,和开篇一样,我相信,高深的功力,都是从不断的练习开始的。。。。。
喝火令●桃花源
背枕摩云树,周流不老泉。往来亭榭淡风烟。丝竹籁声飘荡,行处赛神仙。
摆渡无关海,飞升别有天。顺风吹动一池莲。乐也花开,乐也月无眠。乐也鸟鸣清翠,醉卧是桃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