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整改弊端初现:滥刊势大,普刊版面费创新高!
相熟的作者都知道,小编很少会说“滥刊”这个词。不管是万方还是维普龙源的刊物,存在即有价值,只是办刊理念不一样。个人看来,刊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文章才分好坏。今天在这里,破个例也用用“滥刊”一词。
自出版总署下发整改通知到现在,不足月余,期刊局面基本稳定。现如今,大部分刊物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为3版起发。
对此,个别自媒体表示“ 学术期刊整顿初见成效…… ”小编不敢苟同。确实,从2019年到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局和期刊数据库(知网、万方)都对刊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整改。刊物调整的幅度也不小:从以前一个版起发到现在3版起发,文章篇幅明显增多;从以前一本刊物动辄四五百页到现在控制在300以内,期刊版面大幅缩减。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但如果就此说明学术期刊整顿初见成效,显然是不客观的。1个版的文章固然是写不出深刻的学术知识,但是片面的增加起发字符数就一定能促使学者写出优质文章吗?并不,我们可以看到,发2版文章的时代,许多优质的稿件出现。乍一过渡到3版时代,很多作者并不适应,只能为迎合刊物去写文章,太多的灌水文就此出现。
此外,原来400页可以发200篇文章,现在缩减至300页3版起发,只能收100篇文章,一期刊物可缩水将近百篇文章。这个情况对于现在重利而轻质的学术期刊市场来说并不友好,于是涨版面费也成了必然。
这里也就凸显了整改的弊端:“一叶障目”的大范围整改下,滥刊声势浩大,版面费创新高。
要知道新闻总署只是出了一个政策,着重检查“全年发表论文数量在2000篇以上的、每期大部分论文篇幅不超过5000字或不超过3页,刊期为旬刊周刊等较密出版的期刊”。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90%都是给钱就能发,或者审稿不严的刊物,这些刊物都在必整改之列。但所谓的整改只是流于形式,片面的改版增加起发字符,完全没有get新闻总署的文件精神——严控质量关。而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刊物,也本着自查自纠的原则,积极响应整改。
所以,现在的市场形式是:优质的刊物整改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滥刊更滥,它们的整改只是盲目缩减版面增加字符,其中折损的版面费只能是羊毛出在羊(作者)身上。
纵观最近整改的期刊,版面费多在5000-6000. 最让小编震惊的是,一个维普收录的“滥刊”居然也要5600发3个版。这里并不是说维普收录刊物的质量不好,实在是刊物办刊水准有待商榷,居然也可以乘着整改的“东风”收取高额的版面费。
这样的现象不止发生在一本刊物上,很多刊物都是如此。有的刊物前身只是一本休闲娱乐性的杂志,商业化运营后摇身一变开始收论文,从而伪装成学术期刊变相盈利,只收稿收钱不看重文章质量。在此次整改中,刊物跟着大众的步伐改3版起发,版面费一度提高到5000左右,令人咂舌!
在整改中,如果滥刊不改变办刊理念和水准,只是这样增加版面费,整改的意义何在?
早在2011年学术期刊纳入企业化改革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王晓红就曾表示,学术期刊的特点与市场化经营形成了比较尖锐的矛盾。
学术期刊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公益性及严肃性几大特征,同时也具有受众群体小、发行量小、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特点。一旦企业化改革,将盈利能力作为主要的考量标准,会影响学术公平公正、影响学术繁荣,不利于人才培养,严重也会助长学术腐败。
这些观点在期刊市场化的当下一一应验。期刊的经营者只追求利润、经济效益,忽视了文章发表的质量,于是就演变成现在谁掏钱就给谁上稿。在整改中经营者也只考虑到缩减版面要提高版面费,却不晓得要整改办刊水准。这样的滥刊,或许当前势大,还有收稿的空间。但是在整个期刊都提高版面费的时候,谁不想发一个正规高质量的刊物呢?如果滥刊还是如此行事,离覆灭也不远了。
话说回来,期刊整改并不是最近两三年才出现的,只不过近几次的整改声势浩大,让人印象深刻。
期刊市场化经营的弊端一直存在,并不断放大,国家出手整改属实在意料之中,虽晚但到。市场化经营不是一天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积弊成疾,想要整改肯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乾坤的。在整改中偏离整改初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小编相信:只要国家有意向整改,期刊界总会有“清明”的一天,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最后,给各位作者一句忠告
期刊整改是必然的,就算不是今天,也会是明天。早点整改才能早些恢复正规,在当前这个过渡期,每个人发论文都会非常难。有困难就去克服,顺应大势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