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的困局:孙可望背叛,郑成功失信,血战磨盘山最悲壮

  兄弟睨墙,独木难支

  李定国一年之内攻占5州19郡,辟地3000余里,掀起了第二次抗清高潮。李定国的威望越来越高,影响到了孙可望的地位,作为一个野心家,这是无法忍受的。此时,进攻川南的刘文秀战事不利,孙可望便拿刘文秀开刀,将其兵权收回,并且召回李定国,准备暗中加以残害。

  李定国为了避免自相残杀,离开湖南赶赴广西。湘桂两战虽胜,但南明的被动局面仍然没有改变,李定国本可乘胜追击,把战术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彻底扭转双方的实力对比。

  但此次内讧之后,清廷派兵再度来袭,战果全部成空,百年难遇的大好局面,被孙可望破坏殆尽。

  之后,李定国将战略重点放在广东,广东财力雄厚,一省的财政收入是广西的十倍,可以支援南明作战。此外广东光复之后,西南抗清基地,夔东十三家,浙东抗清基地可以连成一片,从根本上改变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局面。

  

  李定国

  收复广东的关键战役是新会之战,初次围攻肇庆未果,李定国深知凭借自己的力量难以攻克广东,他再一次想到了郑成功。虽然上次的肇庆之战中,郑成功没有如约派遣援军,但李定国还是抱着极大的希望,再次修书请求对方出兵,并且通过联姻巩固盟谊。

  1654年10月,李定国率领大军,会同粤东水陆义师开始围攻新会。此战南明军炮击,掘地道,但守军顽强,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李定国得到了情报:新会城中粮尽,他随即命令罢攻,采用围困战术。

  12月,城内清军还在坚守,弹尽粮绝之下以城内百姓为食,总算等到十万援军的那一刻。李定国的部队受到了双方夹击,军队全线崩溃,尸横遍野。此次战败,标志着南明的中兴希望从此化为幻影。直到最后一刻,李定国还是没有等到郑成功的援军。

  与此同时,孙可望加快了自己篡权的步伐,永历帝害怕不已,密令李定国护驾。1656年,李定国亲率军护送永历帝入滇,永历帝感动不已:"久知卿忠义,恨相见之晚。"

  李定国也被封为晋王,地位尊贵,明朝三百年唯有一人。孙可望感觉自己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决定亲自动手消除后患。1657年,孙可望率军十四万进攻云南,而昆明城中,李定国兵力不到三万,双方在交水展开战斗。

  

  李定国想起了11年前的长江战役,那是他们还是兄弟,但现在已经成为敌人。孙可望信心满满,就在这里,他要让尘埃落定,成为新的主宰,那是张献忠也未曾做到的。

  但他岂知李定国近年来东征西战,威望崇高,早已获得了士兵的拥戴。他们都不愿意与晋王为敌,纷纷在阵前倒戈,孙可望仓皇逃窜。

  孙可望失去了一切,包括廉耻之心。他带领残众投降洪承畴,交出了西南地区的布防图。这是孙可望留在历史上的最后一幕,三年之后他在狩猎途中死去。黄宗羲痛恨孙可望,写到"可望之肉其足食乎!"

  血战磨盘,英雄遗恨

  交水大捷之后,李定国独掌朝政,与此同时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所有的一切产生了怀疑。他怀疑孙可望部众,将他们称为"秦兵",与自己的"晋兵"区别对待。

  他也怀疑刘文秀,对他擅自收编孙可望溃卒之事心生不满,虽然他一直忠心耿耿。刘文秀郁郁不得志,最后英年早逝,自此之后,李定国成为了孤家寡人。

  此时的李定国或许会想起孙可望,权力似乎是一味毒药,让身居高位者伤人伤己。李定国本就不善处理政务,再加上军政大事一肩挑,这极大地分散了他的精力,以云南一隅之地对抗清廷,李定国第一次产生了绝望,有时会想起刘文秀的话:"退狼进虎,晋王必败国"。

  

  清廷在获悉西南部署之后积极应对,1658年三路大军南下,意图扫清寰宇,一统八方。大战来袭,永历帝再次选择了逃跑,他拒绝李定国移驾湖南的建议来到缅甸。

  李定国则留在了云南,策划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让无数后人扼腕叹息的磨盘山血战。离开昆明之时,李定国下令为百姓保留粮草,让他们可以吃饱饭,即使这些粮食有可能落入敌手。

  1659年李定国带兵渡过怒江,在磨盘山重整旗鼓,磨盘山"内箐深屈曲,仅容单马",是理想的伏击地点。清兵大胜之后三军骄纵,认为南明已经完全失去战斗能力,放松了防备。

  李定国料定了这一点,于是在磨盘山设下伏兵。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定国设下三道伏击圈,共计6000余人,所有士兵都预先准备干粮,防止敌兵发觉炊烟。只待清兵进入三道伏击圈,李定国便一声令下,首尾夹击将敌军全歼。

  不出李定国所料,2月21日,吴三桂昆明会师之后,继续追击永历帝,来到磨盘山。事情的进展异常顺利,山道狭窄,吴三桂的数万大军只能排成长蛇鱼贯而入。

  李定国屏息凝神:第一道!第二道!只待进入第三道伏击圈便大功告成。突然,南明的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冲出来,向吴三桂报告了伏兵的位置。

  

  吴三桂

  吴三桂大惊,马上命令军队退出,同时让士兵手持火铳向山上射击,明军未得到李定国号令,唯有坚守,许多人因此送命。仓皇之中李定国下达作战命令,由于占据有利地形,南明军一开始处于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后援到来,伏击战已变成肉搏战,清军的人数优势逐渐显现。

  战斗从清晨进行到晚上,李定国的6000精兵伤亡惨重,全歼敌军难以达成,李定国便率领军队撤出战场。夜色茫茫,李定国的辉煌生涯在星空和月夜之下迎来落幕。

  磨盘山血战,这是南明军队最后的抗争,给清兵带来了成倍的伤害。此战,固山额真沙里布毙命,清军先头部队全军覆没,自都统以下阵亡就有10多人。战后,清军放缓了行军的脚步。

  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在南明的最后时刻,李定国依然有能力扭转乾坤。

  浩气长存,青史无名

  1662年,在吴三桂威胁之下,缅王将永历帝献出,吴三桂亲自将旧主绞杀于昆明篦子营。同年6月21日,李定国突染疾病,在病床上过完了自己最后一个生日,也在病床上得知了永历帝驾崩的消息。

  之后三军茹素,军民恸哭,为永历帝发丧,李定国披发徒跣,两只眼睛都流出了献血,大哭道:"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

  遭此打击,李定国也走到了生命尽头,弥留之际他喊出了最后一句话:"任死荒徼,勿降也!"

  1662年6月27日,一代名将李定国死于勐腊,终年42岁。

  

  李定国雕像

  李定国是一个悲情英雄,其悲情更甚于岳飞于谦。他一生征战,有再造乾坤的才能,但兄弟阋墙,盟友失信,最终功败垂成。岳飞于谦虽死,却青史留名,其精神万古长存。

  而李定国却不然,他出身底层参加起义,犯了封建统治者之大忌,所以史书上的记录少之又少。这样一个反抗暴政的伟大英雄,却不被后人所知,甚至被抹黑侮辱,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

  李定国拥有大人物的的光辉,也有着普通人的缺点,他怀疑过刘文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中过洪承畴的计谋,影响到战局变化,但这些都不会影响他的伟大。

  因为李定国在面对阶级压迫之时奋起反抗,外族入侵之后选择保护百姓。由此可以看出,他所忠于的不是一家一姓之封建王朝,而是天下百姓的民生福祉。

  明清易代时期,朝秦暮楚之人如同过江之鲫,背叛是极其常见之事。面对人生选择,多数人首先从自身利益出发,家国大义不过是一面旗子,吴三桂,洪承畴最终都选择了这条路。

  但只有李定国,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为了天下百姓,即使在人生即将落幕之时,清兵大兵压境之下仍然为百姓保留粮食,胸怀天下却又尊重每个生命,这种以民为本的人道主义或许是最可贵的事情。

  阅读更多深度文章,关注“人物与观点”,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转发,评论,点赞,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南明史》顾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