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之余——一战旅法华工的娱乐生活(上)

中国国家历史

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

  对于旅法华工来说,短暂的休息时间是弥足珍贵的。那么,在有限的闲暇之际他们又是通过何种娱乐活动苦中作乐的呢?

  1917年10月的一天,威海卫的码头前人头攒动,近千名穿戴一新、队列整齐的中国劳工缓缓登上了“俄罗斯皇后号”海轮,在他们身后是前来送别的亲朋好友。这些人尚不知此行之艰险,他们将会横跨太平洋,继而由温哥华乘火车穿过整个加拿大来到哈利法克斯,从那里再次登船奔赴法国,最终抵达欧战西线,开始危险且繁重的战争辅助工作。

  “俄罗斯皇后号”海轮前端的炮口

  自1916年7月至1918年3月,共有约14万华工在英法两国的组织下于青岛、威海卫、浦口、天津、上海、香港等港口通过几条海路前往法国。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况最为激烈的阶段,旅法华工团极大地补充了协约国紧缺的劳动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葬身于异国他乡。而在战争结束之时,作为获胜方的英法两国政府却试图抹杀华工功绩乃至诋毁其形象,急切想将疲惫不堪的华工们打发回家。在此后的一百年里,一战旅法华工军团被集体选择性遗忘和边缘化。在法国,直到1998年第一座华工纪念碑才在巴黎被竖立起,而在英国的四万多座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碑中至今没有一座是属于华工的。在整个西方汗牛充栋的与一战有关的著述中,甚至找不到有关华工的研究。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来英、法两国的官方和民间开始重新审视一战华工团的贡献和地位,中西方学者也在大力推动旅法华工的史料搜集和研究工作。立足于此,此文将以一战时期旅法华工的娱乐生活为视角,刻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体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工作中的华工

  为数众多的华工团主要驻扎于西线附近,从事着挖掘战壕、运送补给、修路以及清理战场等艰苦的劳动,他们的工作量多于从印度和英国等地而来的劳工,顾杏乡《欧战工作回忆录》记载指出:

  吾华工在后方日夜挖掘战壕、输运子弹,故联军得以凭借防守。平均每一英兵每日能掘战壕一百二十尺,而华工则倍之。

  因而,在艰巨且紧张的劳动之余,华工们能够用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十分短暂。在法国招募华工的合同上明确规定工作时间为每天10小时,但中国劳工跟法国工人一样,享有休息日。中华民国国庆节,享有一天假期。并在后面补充道:“倘若雇主要求,且工人愿意在节假日照常工作,工人有权获得正常工价之外1法郎奖金。”(惠民公司与法国政府合同)而在英国的招工合同上则写着:“作工时刻,计一昼夜间以十点钟为限,每星期作工七日,如额外工作,每一点钟加给二本土,工人有不愿作者,听工局不得强迫。”(陈三井《华工与欧战》)可以看出,法募华工的节假日规定相对比较开明,且具有一定保障。而英国方面的相关规定则非常苛刻和模糊,劳工不仅需每周工作七天,在每日的工作时长和节假日上都要服从“工局”之安排,无固定的休息时间。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工种和管理制度的差异,在不同驻地的华工休息时间并不统一。不少地区华工队中存在强制加班的情形,甚至由此导致劳工的抗议和暴动。也有营地设置了两班制,即分为日夜两班进行工作,夜班“于下午六时列队出发,直至次晨五时停工,辛苦万状,故因此患病者甚多”(顾杏乡《欧战工作回忆录》)。还有一些华工队规定了日工作量,技术熟练、身体强壮的劳工往往能提前完成当日任务,因此便可更早地结束工作。不论如何,对于旅法华工来说,短暂的休息时间是弥足珍贵的。那么,在有限的闲暇之际他们又是通过何种娱乐活动苦中作乐的呢?

  1917年7月,中国劳工正在木场上工作

  体育运动

  在华工的营地内,球类、摔跤和棋类运动是颇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对于刚接触到的足球、篮球、排球等“新式”运动,华工们抱有不小兴趣,在收工后或节假日里,他们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营地外开展或围观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有自发的,也有营地负责人和基督教青年会所组织的。虽然,这些劳工只有一些简易的自制或捐赠的器材,能够开展的运动项目有限,但劳工营内的体育运动还是受到各方的支持与重视。

  首先,对于背井离乡的中国劳工来说,在活动范围和文化环境比较封闭的劳工营内,精神上的空虚比肉体上的痛苦更甚,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的工作气氛,还能增进华工间的感情联络。当时北洋政府派专人调研各地华工营后称:“体育游戏已备数种,如可多为布置,当能维持道德,振发精神。”

  其次,对于英法管理者而言,华工参加体育活动是他们比较乐见的,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华工营内某些英法军官对中国劳工存在着严重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素质低下、品行不端且难以沟通,极其不易管理。因此,这群管理者希望通过这些集体活动让华工更好地打发时间,减少其寻衅滋事的机会。例如,在一本名为《与中国佬在一起》(WiththeChinks)的英国军官日记中,作者极尽抹黑华工之能,他写道:这些苦力没有一个会懂得感恩。你对他好,转身就被其忘掉,你对他稍有怠慢,他马上就露出獠牙。日记还记载了几位带领华工的军官商讨如何为这群“难缠”的苦力设计娱乐活动的状况,其中就有人极力主张组织华工进行足球、拔河、蛙跳等体育运动,以解决他们在空闲时间无所事事的问题。

  另一方面,增强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持华工健康的身体状态。为了保证工作效率,英法两方都比较重视华工的身体状况。早在华工驻扎在中国境内准备赴欧之时,带队的军官就已开始给他们安排固定的早操训练,以保证华工们到法后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因此,华工营内的体育运动是得到鼓励和提倡的。

  中国劳工正在装载运往前线的武器

  最后,对于基督教青年会来说,积极引导华工们开展体育运动这类有益的娱乐方式,有利于其戒除不良嗜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华工团体的积极形象。

  文娱活动

  中国劳工和士兵观看露天表演

  旅法华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然而华工营内的文娱活动并不十分匮乏。在这些中国劳工中有很多人擅于音乐,有人将二胡、胡琴等中国本土乐器带到了欧洲,每逢休息便开始演奏,陶醉其中。他们的技艺虽然不甚精湛,但在华工营内仍受到广泛欢迎,还时常会引得西方人驻足观赏。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华工们会采用戏剧表演、踩高跷、舞龙等形式进行庆祝。在华工营里最常见的文娱活动要属唱歌,不管是工作中还是休息时,总能听到一些劳工哼着家乡或是自己即兴创作的小曲。华工们口中的小曲基本都是简短几句,其题材主要是表达对故乡的思恋、描写他乡的见闻抑或抒发内心之感慨,如:

  《北京街曲》

  我知道一条街

  那儿住着黄包车夫

  我知道他们睡在哪儿

  等我干完这里的活儿啊

  我要找一个小村

  在满是油贩子的街道上啊

  住着个老母亲

  《生活》

  山泉跑得快呀

  看上去淌得慢呀

  河水随着流啊

  回到大海它的家呀

  《抓住今天》

  如果你还有一口饭

  在枪响前吃了它吧

  如果你还有一块烤肉

  在被偷前吃了它吧

  在这儿活着把钱花光吧

  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啊

  不难看出,华工们的歌里满含着对家的向往、对工作的厌倦和对战争的恐慌,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直白的唱词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同时,它也折射出旅法华工中蔓延着的失落和绝望情绪。在孤独的精神状态、危险的生活环境和沉重的工作负担等多重压力之下,一些华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华工营内暴乱、逃跑甚至自杀时有发生。可在当时,他们的歌声无人倾听,他们的悲喜也没人在乎,在有色眼镜之下,旅法华工被扣上了“不安定分子”的帽子。

  - 未完待续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