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海“顶级”妈妈和全网点赞的“药神”爸爸后,才明白好好挣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自律

努力赚钱,是为了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从容自若地解囊,遭遇财务危机时,拔丁抽楔地自救。
赚钱或许很苦,但没钱的家庭往往更苦。
作者 | 可乐妈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综艺《极限挑战》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

一群学生并列站在操场上,由嘉宾向孩子提问。
如果孩子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向前走六步;如果是否定的,就继续站在原地。
这些问题分别是:

“父母双方是否都接受过大学教育?”

“父母是否有能力支持你学特长,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18岁前是否有过出国的经历?”

“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

“父母是否一直是你为骄傲,并一直在亲朋好友面前夸耀你?”

就这样,几分钟前还位于同一起点的孩子们,一下子拉开了差距。
甚至相距甚远。
而今天,综艺里描绘的场景,正在现实中上演。

1

先说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抖音上一个很火的育儿博主:
@ABCD妈。
她用自己的视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人与人的参差”。
博主ABCD妈和丈夫都是富二代,ABCD妈的家里是武汉料理产业的大亨,而丈夫出生于财阀家庭。
两人在哈佛大学读书时相识、相恋。
毕业后,丈夫成了韩国某集团的社长。
ABCD妈则一边帮忙打理自家产业,一边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两人在上海定居,生了四个孩子,分别是:
老大A哥,老二B姐,老三C少,和老四D爷。
如今,这四个孩子,更是一个比一个优秀:
A哥从小喜欢机器人和编程。
在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上,他和他的团队设计的仿生手脚蹼一举夺得了大赛的冠军。
连麻省理工大学的导师都对他赞不绝口。
一年前,他还曾带领中国代表队参加过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利匹克竞赛、阿斯丹模拟商赛等重量级的比赛。
另外,A哥还很擅长篮球、游泳、击剑等活动。
还考过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架子鼓7级。
B姐,四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
从ABCD妈的视频中,不难发现,她也是最多才多艺的那一个:伦巴、国标、拉丁舞都信手拈来。
爱好广泛,游泳、绘画、击剑、马术、滑雪等,也样样都能拿得出手。
在文娱领域获得的证书、奖牌,一整面墙都摆不下。
平日里,B姐还总是受邀参加走秀、时装周。
曾作为唯一的亚洲人参与了纽约时装周的宣传片拍摄,她的巨幅照片,登上过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
C少,长相清秀,却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
经常有人误会C少是女孩子。
可实际上,他留长头3年,只是为了能将头发捐献给那些因为患癌化疗,没有头发的小朋友。
C少最擅长游泳,曾多次获奖,打破同年龄组的记录。
目前,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
D爷虽然小小年纪,却频频触电大屏幕:
3岁登T台走秀,4岁和刘昊然、李现等顶流明星拍过广告。
今年,他还饰演张子枫的弟弟,在电影《我的姐姐》中贡献出了不凡的表现。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凭空出现的学霸。
而这四个孩子金光闪闪的履历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真金白银的托举。
看过ABCD妈的视频,就会发现,他们住的是位于上海佘山的独栋大别墅,每平方米均价13万,总价值过亿。
室外有专门的树屋、泳池、游乐场,供孩子们玩耍。
去年疫情期间,为了让孩子能继续练习游泳,更是直接买了移动泳池,造价高达45万。
四个孩子的自习室,更是比普通学校的教室还要大。
其中,白板、教学工具、原版书籍……
皆是一应俱全。
我还整理出了一张四个孩子的兴趣班支出表,结果发现:
他们一家每个月光是在孩子兴趣班方面的支出就接近4万元。

(课程单价选取的是大众点评上的均价,每月课时按照最低课时计算)

更不要说,这几个孩子,上的都是上海的国际学校,每年学费就要20万上下。
一年在教育方面的总支出,怎么也在百万以上。
有人说:

“人生中,80%的困难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而剩下的20%,也可以靠钱来缓解。”

钱,从来都不是万能的。
但是账户余额多一分,孩子今天能体验的项目就多一个;
父母的收入多一些,孩子明天的担忧就少一些。

2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疫情爆发以后。
世界上,有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叫做“Menkes综合症”。
这种疾病大多见于男童,由于患者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变异,导致身体无法吸收铜离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发育。
但由于这种病过于罕见,国内对它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很多患者的父母,只能选择去台湾或美国拿药。
可疫情一来,境外拿药的渠道就断了。
无数的小患者,只能被迫停药。
6个月大时被确诊为Menkes综合症的小灏洋就是其中一员。
一开始,小灏洋的父亲徐伟还能想办法从病友的手里买来一些过期药。
可后来,连过期药都没了。
难道就要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等死吗?
徐伟不舍得,更不甘心。
就这样,高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的徐伟,为了儿子读起了文献。
了解了最基本的原理后,他决定自己制药救儿子。
也许是他的坚持打动了上苍,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失败后,徐伟终于做出了质量相对稳定的药品。
担心剂量有问题,他就先拿自己做实验。
随后,又不断小心翼翼地调整用量,给儿子注射。
这场和死神的拔河,徐伟总算赢了第一步:
在药物的控制下,儿子的大脑虽然没办法像其他正常孩子那样发育。
但好在,生命维持住了。
后来,徐伟和另一位病友的家长又发现了另一种对Menkes综合症更有效的药品。
经过3个月的治疗,小灏洋的脑电图逐渐趋于正常。
也就是说,虽然孩子错过了一段大脑的发育期,但他现在会笑、会动,越来越像一个正常孩子了。
其实,面对生病的孩子,每对父母都有变成“药神”的潜质。
但却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这么幸运。
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这背后的代价实在是太过昂贵。
以徐伟为例:
当儿子被确诊后,住在云南的他,曾辗转多地,只为寻找更先进的医院、更好的医生;
为了自制药品,又租下1.4万一天的共享实验室;
随后,徐伟自己购置了近2万元的机器、设备,在家里搭建起了一个简易实验室;
而这一切,制药公司当初给徐伟的前期报价是80万元。
在儿子病情反复的时候,他也盲目地尝试过不少有可能的偏方:内蒙古的民间游医、福建泉州的按摩;
以及,和病友的家长一起采购成本更高的原料,制作更有效的药物……
都说钱是“俗物”。
可就是这样的俗物,让“平均19个月死亡”的患者小灏洋打破了这一死亡魔咒,安稳活到了3岁。
真相就是这么残忍:
钱的厚度,在某些时候,就代表了孩子生命的长度。

3

之所以说这两个故事,是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都弄错了起跑线的含义。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思,其实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
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父母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决定了孩子从哪里开始跑,往哪里跑,怎么跑。
还记得那个曾接受央视采访的文科状元熊轩昂吗?
面对镜头,他没有将自己的成绩全部都归结于天赋和努力,而是谦虚地说道: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

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

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事实也的确如此。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现在能够上清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家庭经济优渥的孩子,父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一位清华老师对学生们说:

“你们能上得了清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们有优秀的父母。”

所以,比起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为人父母更应该的,其实是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知名up主@半佛仙人谈及鸡娃时,曾一针见血地说道:

“你现在鸡娃,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孩子走上你的老路,成为你的轮回,搭上一辈子,能买得起一套房子。

所以,为什么不在今天多逼一逼自己,现在就把那套房子赚出来?

给孩子留个保底,其余的交给他自己。”

为人父母,认真生活,努力打拼,才是人间清醒。
好好挣钱,不仅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让孩子享受更多元化的教育;
也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毅力、有眼界、会思考的人。
哪怕最后没能积累足够的财富,但依旧收获了经验、见识和能力,而这些,也足以让孩子拥有不一样的起跑线。

4

最后,我还想说一个看似普通,但却让人动容的故事。
十一年前,有一张父子合照火遍了互联网。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每天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根一米长的竹棒,沿街揽活,靠着人力搬运货物,他们被称为“山城棒棒军”。
而照片中的父亲冉光辉,就是“棒棒”中的一员。
当时,他光着膀子,背上扛着一百多斤的货物,手里还牵着三岁的儿子,正在一步一步下坎梯。
有人评价这张照片时,说“肩上扛着的是家庭,手上牵着的是希望”。
十多年过去了,冉光辉依旧坚守在这里:
扛着百余斤的货物,从一楼背到十楼,挣10元左右的报酬,周而复始。
住在附近的居民大都认识他,也喜欢找他干活。
因为他“力气大”、“靠谱”。
从不偷奸耍滑,多拿别人一分一毫。
但不同的是,他已经不住在当初那个不到20平米的小房子了,而是在重庆著名的地标“解放碑”附近买了一套60多平米的二手房。
很难想象,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包货10元,每天扛货、发货一吨左右。
买下一套房需要扛4万包货,十年下来,差不多就是3500吨的重量。
但冉光辉很高兴。
因为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已经上初中的儿子也不用再蹭厨房的灯光写作业了。
儿子的成绩名列前茅,还是班里的班长和历史课代表。
学习之余,还经常和冉光辉一起扛货。
在这对父子的身上,我看到了大多数家庭的影子:
父亲出身普通,做着一份辛苦的工作,也没有太多的文化。
但他始终积极上进、三观正确,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也渐渐懂得了打拼的价值,成为和父亲一样纯良、努力的人。
其实,没有什么是比“好好挣钱”更有效的教育。
因为它包含着父母的上进,更传递着榜样的力量;
它指出了育儿先育己的本质,也道出了起跑线的真谛。
也许此刻,你还在劳动奔波,姿态还有些狼狈。
但请相信,当父母穿越了漫长的黑暗隧道后,等待孩子的,将是光明与坦途。
好好挣钱,辐射后代,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自律。

【参考资料】

1、抖音用户@ABCD妈
2、八点健闻《一个父亲的选择:铤而走险自制药,还是等着孩子死去》
3、重庆共青团《10年,3500吨……这对重庆父子的动人故事再次刷爆网络》

本文系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300万精英家长都已经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