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导致蒙古大帝国分裂?

作者:陈二虎

(忽必烈)

一、蒙古帝国两位大汗并立

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每一次围绕汗位的归属都会产生争执,然而,像蒙古大汗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兄弟之间水火不容一样的两大汗并立却很少见,漠南漠北,把蒙古帝国划分为南北势不两立的两大阵营,也令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争夺这“合法”的汗位,同室操戈,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延续四年之久,最终以忽必烈胜出尘埃落定。

从深层地分析,这不仅仅是蒙古汗位的争夺与宗派斗争,更是蒙古贵族守旧势力与革新势力之间不同政治倾向与执政纲领的斗争。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虽然都是成吉思汗嫡孙,蒙哥汗的亲弟,虽然都举行了忽里台贵族会议,经“推荐”拥戴为蒙古大汗,而忽必烈曾经遭到蒙哥汗的贬斥,按照传统他没有资格竞选蒙古大汗,在漠北蒙古贵族中声望不高,政治基础薄弱,但忽必烈手下有一批智囊人物,也就是总领漠南以来,网罗的一批汉族士人,又得到经营汉地的木华黎子孙以及五投下将士和汉族世族的支持,在漠南地区有一定的基础,为了自己登上汗位,又极力拉拢东道诸王之首塔察儿,于是,在漠南开平的滦河畔举行了忽里台贵族会议,登上汗位。

但蒙古贵族一些重量级的诸王都没有与会,可以说,忽必烈的汗位缺少蒙古上层的支持,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属于篡权叛乱;而其弟阿里不哥是奉上一位大汗蒙哥汗留守和林,主持国政,没有随蒙哥汗出征的诸王、文武大臣、皇亲贵戚、蒙哥汗的诸皇子都拥戴阿里不哥继位大汗,其在和林举行的忽里台贵族会议上,重量级的诸王都到场,宗王贵戚也比忽必烈在开平忽里台贵族会议来的多,并且按照蒙古传统,新任汗位的是“嗣承成吉思汗宝座,领有他在蒙古的世代继承下来的土地的那个人”,由之,阿里不哥是合法的继位,得到蒙古臣民政治上的认可与拥戴,而忽必烈是篡位夺权。

蒙哥汗去世,远在叙利亚的蒙哥汗另一个弟弟旭烈兀,得到蒙哥汗去世,也就停止了西征北返,在旭烈兀心目中,汗位的继承要经过忽里台大会选举产生,自己无论是资历、威望还是战功,都是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忽里台大会也应该等他回来召开,然而,自己的二哥忽必烈不按常理出牌,率先在漠南召开了一个所谓的忽里台大会,抢先当了蒙古大汗,逼迫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也匆匆忙忙举行了忽里台大会成了蒙古大汗,一时间蒙古帝国同时出现了两大汗并立,旭烈兀便在波斯停了下来,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心想: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你们哥俩都不厚道呀。

(旭烈兀)

随着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先后在漠南与漠北当上蒙古大汗,兄弟两个就开始了用武力解决对方,使自己成为唯一的蒙古大汗,就军事实力而言,阿里不哥掌握着漠北绝大多数蒙古诸千户军队(虽然蒙古大军屡次南下与西征,军事力量受到消弱,但漠北大兀鲁思六十余个基础千户未变,阿里不哥以蒙古大汗与拖雷家族“灶主”的双重身份,对这些千户拥有统治权),以及随蒙哥汗南征入蜀的大部分部队和驻守六盘山由浑都海统领的四万骑兵,加上众多宗王们的支持,军事实力在忽必烈之上;而忽必烈麾下人马有随他攻鄂州的东路军以及木华黎国王部分五投下军队和汉地世族的人马,远远少于阿里不哥的人马。忽必烈的优势是在漠南,经济基础胜过阿里不哥,手下又拥有一批汉族“智囊”人物。

从经济上,忽必烈据有漠南,这里有着丰厚的财力与物力,而阿里不哥的漠北,“地穷荒徼,阴寒少水,草薄土瘠,大抵皆沙石也”,一旦离开漠中的物资供营,粮食军需都成问题,两相比较这样,彼此取长补短,半斤八两,旗鼓相当,都有胜算。

最重要的是,忽必烈比阿里不哥更成熟更高明,见过大场面,统帅过千军万马,而阿里不哥一直留守漠北,缺少军事阅历,这决定了两兄弟争权的走势。

二、耀碑谷之战

忽必烈不愧为久经沙场,又有大批军事人才,一开始就为忽必烈制定了战略战术,主战场是漠北,但对秦陇地区先展开争夺:由于忽必烈的军队有限,并没有对秦陇地区投入多少兵力,仅在即位后的四月初,任命亲信八春、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等地宣抚使,赵良弼为参议。

廉希宪、商挺与赵良弼都是忽必烈藩邸京兆宣抚司官员,对这一地区十分熟悉,就是利用他们昔日在秦陇的根基,就地收拢人马,恰如商挺所说:“西师可军便地”。

当他们到达京兆府时阿里不哥委派的行尚书省官刘太平与霍鲁怀提前到达入城,廉希宪立刻采取行动,派人宣谕安抚六盘山浑都海的人马,但使者被浑都海所杀。

廉希宪命令汉军万户刘黑马逮捕了刘太平与霍鲁怀,果断杀掉。

随后又派刘黑马与巩昌总帅汪惟正分赴四川成都与青城,诛杀了倒向阿里不哥的军将密里霍者和乞台不华,就地接管了川蜀蒙古军队。

下一个目标便是拥有四万骑兵的,驻扎六盘山的浑都海。

廉希宪与商挺分析了浑都海的三种可能:乘虚直捣京兆是上策;恃财聚兵坐观是中策;重装北返和林为下策,并且算到浑都海选择下策。

于是,廉希宪便宜征集川蜀轮换军卒等四千人,交八春统领,以防浑都海大军东来,又授予汪良臣金虎符、银印及白银一万五千两,迅速征调巩昌、秦州、平凉等城驻军,应对浑都海的行动。

浑都海率军离开六盘山,西渡黄河,与阿里不哥所派,阿蓝答儿率领的接应部队会合,与八春、汪良臣人马相持两个月。

九月,窝阔台子合丹大王及哈必赤、阿曷马等人率援军到达,与阿蓝答儿、浑都海在甘州东山附近的耀碑谷展开决战,陇州将领按竺迩也率一支生力军到达。

忽必烈命令全军归宗王合丹统一指挥。于是,分兵三路,合丹列阵于北,八春列阵于南,汪良臣居中。

时逢大风忽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汪良臣命令军卒下马,用短兵器突然袭击浑都海军左翼,绕出阵后,又击溃其右翼,八春直捣敌军前锋,合丹率精锐骑兵阻住退路,大败阿蓝答儿与浑都海,阵斩二人,只有一少部分逃回漠北。

耀碑谷之战,忽必烈任命合丹大王为统帅,也是看重其西道诸王的重要地位,威望高,能服众,对阿蓝答儿、浑都海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力。

耀碑谷之战胜利后,忽必烈高兴地说:“卿等古名将也,临机制变,不遗朕忧。”同时忽必烈清醒地知道:漠北才是阿里不哥的老巢,自己的劣势就是远离蒙北本土漠北,所以关键是与阿里不哥争夺漠北,让阿里不哥失去依托,不能让阿里不哥把战火烧到漠南,必须反客为主,主动出击,夺取漠北,战胜阿里不哥,才会真正让他名正言顺都成为蒙古大汗。

三、昔木土之战定乾坤

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夏季,忽必烈就开始筹备军需物资,调兵遣将,为漠北决战准备。

派遣史天泽为急使,向留戍长江北岸的霸都鲁、兀良合台下达命令:立刻从鄂州撤围,统军回师(这支兵马是征漠北的主力军)。

令京兆、平阳两路宣抚司签兵七千,由万户郑鼎、昔剌忙古带率领,防守延安等处隘口,又征调诸路人马三万驻守燕京,令东平路严忠济(严实儿子)统一万五千精兵赴开平,于是,众多汉世侯军队与新签兵丁都集中到长城一线,随时听从调遣。加上诸王塔察儿、也孙哥、合丹等人兵马,此时拥有军队十余万之众。

一切就绪后,于秋冬之交,忽必烈率大军征讨阿里不哥,进攻和林。

忽必烈让东道诸王也相哥、纳邻合丹为先锋,阿里不哥闻忽必烈来攻,阿里不哥派旭烈兀长子主木忽儿与斡儿答子合剌察儿率军迎战,双方在巴昔乞地区激战,阿里不哥军队被击溃,主木忽儿二人率一少部残兵败归。

阿里不哥闻知主木忽儿和合剌察儿战败,阿里不哥率军仓皇逃离和林,奔往吉儿吉思地区。

阿里不哥害怕忽必烈乘胜追击,派急使请求忽必烈宽恕他,说:“我们这些弟弟们有罪,他们是出于无知而犯罪的,你是我的兄长,可以对此加以审判,无论你吩咐我到什么地方,我都会去,决不违背兄长的命令。我养壮了牲畜就来见你。”

忽必烈听了,万分高兴:“浪子们现在回头了,清醒过来,聪明起来,回心转意了,他们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了。”

于是,忽必烈命令移相哥率十万大军留守和林,自己南返驻冬于燕京附近。

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漠北,确保蒙古本土作战的胜利。

其实阿里不哥根本没有屈服,这是缓兵之计,暗暗积蓄实力,翌年夏秋之际,率兵卷土重来。

当他率兵接近驻扎在边境的移相哥军队时,派人诈称是来投降的。

移相哥信以为真,没做防备,被阿里不哥突然袭击而兵败,阿里不哥又夺回和林,随后率大军穿过草原,南下直扑忽必烈的开平。

忽必烈急调汉地七万户张柔、严忠嗣、张荣实等部兵与平章塔察儿(此人不是东道诸王的塔察儿)所率的一万人,随驾北上,一面命令诸王塔察儿,旭烈兀(这又是另一个,不是忽必烈的弟弟,是按只吉台的儿子)、纳邻合丹以及纳陈驸马、帖里垓等五投下将领各统兵充当先锋迎战。

十一月,两军在昔木土脑儿遭遇,展开异常激烈的决战。忽必烈手下哈必赤将中军,诸王哈丹、驸马腊真与忙兀、兀鲁居右;诸王塔察儿以及太丑台居左。

诸王纳邻合丹率先突入敌阵,斩杀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及其所统的三千兵马,随后阿里不哥将领斡亦剌部又被击溃,令阿里不哥军心动摇,塔察儿、合必赤挥军奋击,阿里不哥全线败溃,忽必烈手下一气追杀五十里。

忽必烈深知,不能再给阿里不哥喘气的机会,令大将线真率右军,大将史天泽率左军,自统中军,对阿里不哥败逃之军痛击,阿里不哥部将阿脱等人投降,阿里不哥率残存兵马向北逃窜。

忽必烈看到阿里不哥的部队几乎被歼,已经元气大伤,命令收兵,对诸将说:“不要再追击他们了,他们都是些不懂事的孩子,经此教训会明白的,后悔自己的行为。”

昔木土大战,让阿里不哥再也没有能力与忽必烈正面抗衡,精锐部队尽失。

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赋诗道:

辟易天威与胜风,一场摧折尽奇锋。西北龙荒三万里,并随驱策入提封。

四、阿里不哥归降

阿里不哥惨败之后,彻底失去了很日的威风,来自汉地的物资补给也没了,只好利用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从察合台汗国获取牲畜、粮食等物资,还以蒙古大汗的名誉,强迫其供给,最终阿鲁忽不忍阿里不哥的勒索,转而归顺忽必烈,阿里不哥闻讯,派人马攻打阿鲁台,让阿鲁台彻底归顺忽必烈。

阿里不哥不思振兴,开始整日宴饮作乐,肆意杀戳部民与打骂手下宗王贵戚,引起蒙古贵族的强烈不满,逐渐离心离德,众叛亲离,给阿里不哥打击最大的是蒙哥汗之子玉龙答失公然率众多贵戚与千夫长归附忽必烈,并且临行,玉龙答失还要回当年蒙哥汗使用的一枚大玉玺,如此一来,阿里不哥逐渐势穷力孤,成了孤家寡人。

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七月,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不得不带领手下主动南下归降忽必烈。

望着这位与自己争了四年之久汗位的同胞幼弟,所有的怨恨与家族荣耀、骨肉亲情交织到一起,令忽必烈百感交加地问:“我亲爱的弟弟,在这场纷争中谁对了呢?是我们还是你们?”

阿里不哥回答:“开始是我们,现在是你们!”阿里不哥是承认自己兵败,却不承认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的“合法”性,是老大不服,胜者王侯败者贼。

忽必烈经与宗王塔察儿、纳邻合丹、移剌相等人商量后,鉴于都是成吉思汗子孙,宽恕了阿里不哥,释放了他(第二年秋天阿里不哥在忧郁中患病而死)。

对于那些依附阿里不哥的宗王贵戚,大部分都释放,仅把罪恶巨大的孛罗欢、阿里察、忽察第十人处死。

为了庆祝阿里不哥的归降,这年八月忽必烈将中统五年改为至元元年,以示否往泰来之义。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以忽必烈胜出告终,也预示着过去横跨欧亚、强大的蒙古帝国不复存在,一个二元结构的大元帝国诞生,成吉思汗家族的统治也分裂成大元帝国与四大汗国。

耶律铸有诗曰:

闻说天兵下八埏,自临华夏益精妍。龙拏虎掷三千国,岳镇渊渟五十年。应欲昭彰新日月,更为弹压旧山川?可怜棘霸皆儿戏,不似胜征计万全。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