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运营的飞凡汽车,能否助力自主高端冲击主流?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10/30

品牌独立这时好似置之海上的灯塔,照亮着那些前路迷茫的发奋者,凡发奋者,概莫能外。

作者丨李思佳、卫金桥

责编丨徐进凯

编辑丨朱锦斌

周知,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明天。

面对行业变革,面对电动化浪潮的席卷,加之一众新势力造车和跨界造车强势闯入赛道,让本就寻求转型的传统巨头们,更是加速了转型的步伐。因此,我们才得以在去年年末的广州车展上,见证了一票头部自主车企推出高端独立运营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奇观。

上汽亦在这个不谋而合的时间节点上尤解风情地拥抱潮流,正式发布“聚焦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定位的全新R品牌,这也意味着R品牌的正式独立。

严格来说,早在去年5月10日的中国品牌日上,R品牌“科技兑现想象”的概念就被提及,与其说R品牌生于潮流,不如说它先于潮流,且早已走在时代红海的前面。而包括R品牌在内的一众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独立,其背后代表的则是整个自主品牌高端化的集体推进,它们肩负的不只有自身长远发展的重任,更有助力自主品牌向上的历史使命。

时隔一年,这些独立运营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在各自的战场厮杀掠夺,新能源市场的道路上,甚至每个角落,都逐步留下他们驶过的历史轮印,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市场朝着更快速,更令人惊喜的方向前进。这一幕幕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似乎也不断驱动着R品牌,蛰伏之后是时候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于是乎,R品牌在既定的发展路线中如约迎来了自己的中文名字——飞凡汽车。

这个名字,丝毫掩盖不了上汽根植于内心的新能源理想和发展信念。它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英勇气概,探寻自主品牌进击主流市场新出路的决心,从品牌独立运营的那一刻,就萌生了。

自主品牌冲击主流,是历史使命

之所以感慨品牌独立赋予飞凡汽车英雄般的气概,是因为十余年来,无数的行内外人士见过自主品牌冲击高端路线与进击主流市场的难。但向上越级是自主品牌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合资下压、新能源蚕食的当下,自主品牌必须冲破廉价防线,全面向高价值产品和高价值市场渗透。

但那种难,那种不适应,像极了温室里的花朵突然迎接朔北的寒风,是一场注定凋零的盛放。

把时间的指针回推十年,奇瑞等自主品牌就已经冲击过高端市场,收效甚微。近年来,也有不少自主品牌尝试过往高端化迈进,进而冲击主流市场,虽说一直努力在车市的前行中攻城拔寨,但举步维艰、难以突破也是事实。

其中相对成功的,能一下说得出来的就是吉利领克和长城WEY了,虽仍面临价格天花板难以进一步突破等巨大挑战,但目前两大品牌用五年的时间,已经锚定了它们在自主高端中的主流地位。同样是自主头部,同样怀揣品牌冲高的决心,造成他们不同宿命的原因在哪里?

没错,正是对是否独立运营存在分歧,让他们走向了不同的路。以往,自主品牌艰难的高端化与进击主流之路更多是以产品为导向,共享品牌,共享渠道,相互之间最大的区隔乃是价格和产品,并未做完全独立运营上的切割。这本身并没有错,然而,一旦遇上原有品牌的产品升级和新生品牌的理念重叠,便会对新品牌的发展造成困扰,比如新的产品不能摆脱旧的品牌形象与渠道制约等,哪怕是后者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再好。

反观领克和WEY,它们整体上摆脱了吉利和长城的品牌影响,凭借独立的渠道网络,以自身打造的全新的品牌形象和文化面向新的消费人群,进而精准定位用户画像和自身发展路线,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品牌寻找用户,用户修缮品牌的双赢局面。

时代迁徙,城头变幻。

当电动化的大潮猛地扑来,那些旨在电动化赛道实现反超的自主品牌也必须有更大进步,因为从自主品牌的表现与市场份额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在国家的强大和自主品牌迎来新的认同感时,自主品牌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以电动智能为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正在构筑起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新赛道,产业边界面临重塑,产业价值链面临重塑。而唯有加快转型步伐,才能积攒下更多与合资、外资品牌较量的底气,通过高端新能源品牌独立,无疑是实现品牌越级向上的必经之路。

品牌独立这时好似置之海上的灯塔,照亮着那些迷茫前路的发奋者,凡发奋者,概莫能外。

飞凡汽车乃至上汽集团又怎会不知这个道理?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上汽集团正式宣布R品牌将更名飞凡汽车,实现品牌的独立运营,全面开启新一轮的上攻之路。

品牌独立赋予的“飞凡方案”

对自身发展而言,品牌独立将赋予飞凡汽车更多的战略部署权和决策权,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基于此,飞凡汽车也能继续依托上汽集团在核心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质量保障等领域的雄厚实力,并且在管理决策上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另外,正是上汽体系中拥有广泛人脉,飞凡汽车能够调动集团优质资源的高管和人才互通。

对上汽而言,飞凡汽车的独立运营将成为上汽集团发展壮大新能源新动能,是上汽从传统的老派汽车公司,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用户型高科技公司”创新转型的重要举措。

同时,飞凡汽车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也能将彻底和上汽乘用车旗下荣威、MG两大品牌形成区隔,一个家庭,一个运动,一个新能源高端市场,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向消费者提供专享服务,并进一步提速在新零售渠道网络、数据运营、用户运营与裂变服务等方面的布局,绘制指数型增长曲线。

随着中文名的公布与品牌完全的独立运营,飞凡汽车的品牌定位也更加清晰,品牌形象更加锐化。从R品牌开始到飞凡汽车名称的尘埃落地,其定位于“用户导向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公司”的定位就从未变过,有的只是更加笃定。

“用户导向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公司”,拆分来看,所谓用户导向的精神内核,便是把用户体验摆在首位,为用户提供软件和硬件选配的定制化产品,更好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数据驱动意味着构建新生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基于数据驱动的“人”“车”“服务”数字新生态,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

落实到产品上则是搭载“感知融合+超强算力”的高阶智驾方案、“可快充、可快换、可升级”的高安全性电池以及新一代高性能电驱系统,并为用户提供完善的能源补给生态。而创新线上直联触达和线下活动体验,为用户提供硬件+软件+服务等增值服务。

这个时代已经抛弃传统,只有飞凡才能定义非凡。

坐拥新能源最前沿阵地、和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城市上海,飞凡汽车以用户定义产品,构建新生态,探索新零售,致力打造中高端新能源智能移动空间,在后续的发展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与话语权,能够大胆地建立新体制,探索新模式。

同时,更灵活、更迅速地响应用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为上汽集团的创新转型探索“飞凡方案”。

手握王牌,心里不慌

如果说自主车企选择高调推进高端化和冲击主流市场的动力,是来自于市场压力的倒逼和市场机遇的引导的动力,那么,它的底气则是来自于在平台研发等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与日益成熟。

而飞凡汽车的底气来源是多维且全面的,这些无一例外地支撑着飞凡汽车迈向越级向上。

首要的便是平台架构。平台架构对于汽车厂商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诸如丰田的TNGA,大众的MEB,广汽集团的GPMA,吉利的CMA……对其品牌规模化、质量保证与成本控制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全新技术品牌上的投入上,飞凡汽车历时5年,投入200亿打造全新技术品牌“R-TECH高能智慧体”,能够实现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并能持续挖掘数据的价值,赋予智能车不断进化的能力。

另外就是智能驾驶技术做支撑。在算力当道的如今,唯有更高规格的感知硬件与感知体系才能让品牌驶向智能驾驶时代。

飞凡汽车全球首创高阶智驾方案PP-CEMTM,融合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高精地图、视觉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感知硬件,构建“全天候、超视距、多维度”的“六重融合式”感知体系,是业界首个可以实现“五不怕”的量产高阶智驾方案,将智能驾驶的技术能级和安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

智能空间技术方面,在上汽零束SOA云管端全栈解决方案的赋能下,飞凡汽车旗下车型ES33可实现“云端、手机端、车端、智能硬件端”的全域融合,进化为链接万物、持续进化的“模块化智能空间”,真正实现“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

从全新技术品牌到智能驾驶技术,再到智能空间技术,这些从实际出发给产品本身作支撑的技术,为飞凡汽车的独立运营解决了开发序列产品的后顾之忧。

一年前的广州车展,R品牌以“科技兑现想象”为起点,积极向高端独立的新能源品牌迈进。

成立一年多以来,它围绕用户需求,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新零售渠道网络布局、用户服务、用户运营等多领域持续发力,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收获了超过1万名种子用户与200万粉丝,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与冲击主流市场的品牌口碑。

一年后的今天,从R品牌到飞凡汽车,它正式实现品牌独立运营,这也是它通往下一步的起点。

肩负着引领上汽直连用户,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重任,将成熟企业的深厚底蕴、技术实力与新兴企业的用户思维结合,这些让飞凡汽车在未来更加有望跻身国内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头部阵营、主流阵营,从飞凡到非凡。

随着十月的结束,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也即将到来。届时,成立一周年后已经实现独立运营的飞凡汽车,又能给用户、给市场带去什么样的惊喜,着实让人期待,而回首飞凡汽车这一年的成绩,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期待。

李思佳

反香菜联盟头目、公社一楼雅座长期霸占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