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通货膨胀,对抗物价上涨,是投资、理财的重要目标之一。看CPI,每年在2%-3%;看一线城市房价,近十年翻了几番。要么收益目标过低,跑不赢家庭所面对的真实通货膨胀;这两种误区的背后,核心都是错误地估计了真实的通货膨胀,要么低估、要么高估,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投资收益目标。衡量膨胀水平,通常用到的参考指标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但它仅仅是参考指标,不能将它与通货膨胀率,简单直接地等同在一起。从定义上讲,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水平。“一般”两个字,要从这两方面去理解。首先,反映的是全国各地、各层次家庭的整体消费水平,而不是某个地区、某个特定层次家庭的消费水平。其次,反映的是日常基本生活的必需品的价格水平,而不是满足个性化需求、非必需品、奢侈品的价格水平。具体而言,CPI统计口径里包含的商品、服务主要包括八大类,即食品烟酒、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由于居民的消费,不仅包括食品烟酒、交通和通信这些“一般消费”性质的商品和服务;更包括商品房、中高档餐馆、课外补习班、数码产品、化妆品等“品质消费”性质的商品和服务。然而“品质消费”性质的商品和服务,往往不在CPI的统计范围内。所以我们感受到的物价上涨速度,和CPI的增速有偏差。要准确衡量“品质消费”性质商品和服务的物价上涨,我们需要另外一个重要的通货膨胀参考指标,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通常用M2代表)。稍微有些金融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流通中的货币总量(M2)的上涨,是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从图二来看,2017年之前,M2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即便2017年M2的增长速度降低到了10%以下,但是也远高于CPI增速。图二:CPI、PPI、M2增速对比(1990-2019)既然CPI和M2都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参考指标,那么对于居民来讲,到底选择哪个参考指标,更有价值呢?结论是因人而异,需要结合家庭所在的收入、消费水平来判断。从历史数据来看,流通中的货币总量(M2)对于各类商品、服务价格的影响,不尽相同。越是“一般消费”性质的商品、服务价格,受M2增长的影响越小。例如食品、普通烟酒、基本生活用品等。(参见图三、图四)越是“品质消费”性质的商品、服务价格,受M2增长的影响越大。例如五粮液、茅台等高端酒、课外补习等。(参见图三、图五)另外,最受M2增长影响非常明显的,是土地出让价格。一线城市土地出让价格增速高于M2,二、三线城市土地出让价格低于M2(参见图六)。土地出让价格上涨,也直接导致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对于生活在三、四线线城市,低收入、低消费水平的家庭,在其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虽然可能也会置业、补习、追求“品质消费”,也非常偶尔。但是对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高收入、高消费水平的家庭,在其消费结构中,“品质消费”所占的比例非常之高。三四线城市,低收入、低消费水平的家庭,通胀水平越接近CPI;一二线城市,高收入、高消费水平的家庭,通胀水平越接近M2。准确判断家庭的收入、消费水平,合理评估所应对的通货膨胀水平,对科学规划投资、理财收益率目标而言,重要。
如果目标是超过CPI,那么长期4-5%的收益率就基本能满足需求。
如果目标是超过M2,那么收益率就需要做到10%以上。
收益率目标的不同,会导致投资、理财策略的完全不一样。从2000-2019年的数据来看,和M2增速比较接近的,是中小板指数和房价。但2017年之后,随着“住房不炒”的政策导向贯彻地越来越严,能够跟得上M2增速的投资,也就剩股票和偏股型基金了。
如果想要实现投资收益率长期跑赢M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股票和偏股型基金的投资的。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有可能跑赢M2,但也有可能亏损。
股票和偏股型基金,虽然从长期来看是上涨的,但即便是避开了“股灾”的年份,每年也会有20%-30%左右的上下波动。对于一、二线城市,收入、消费水平较高的家庭来讲,已经基本完成了温饱、置业、教育等“刚需消费”,能够承受20%-30%的波动。
但对于三、四线城市,收入、消费水平不高的家庭来讲,刚解决“一般消费”,还需要承担房贷,可支配的资金不多。如果改善住房、养老、子女抚养方面的“刚需消费”还没有完成,那么20%-30%的投资波动,将会对家庭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每个人都想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增加“品质型消费”的占比。但在设定投资、理财目标之前,还是得仔细想一下,自己到底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收益目标,还是适合富人的投资收益目标。多想一下如果出现20%-30%的本金亏损,对家庭生活会不会产生影响。最不建议,明明是CPI的命,得了M2的病。明明自己还是在温饱、小康阶段,很多“刚需消费”还没有完成,却不切实际地追求着有钱人的收益率目标。人永远赚不到超过自己认知、风险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钱。偶尔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也会凭实力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