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敩”字的攵,盘古初期大历史?
作者:丁丁哥 2020/09/20
本来是在浏览其它汉字,没想到在一篇古文校正的文章里,看到了一段谈论“敩”字的文章,看着这个“敩”字,我的心里感觉到微微的“咯噔”了一下,真没想到竟然真有这个汉字,不是某字典里有或者没有收录的问题,“敩”字里面珍藏着五千年初期的大历史。
真的有“敩”这个汉字
“敩”字的左半边字形是“学”的字义及读音,这完全没有问题。
而最重要的是,“敩”的完整字义是——“以盘古为榜样的学习”!
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
现在的历史学研究完全不知道,盘古“姓啥、名谁”而且字号是“文”,而这个“文”字就是源自于“攵”,如果再溯源就是“爻”,全部是结绳的一个网眼的形状,“爻”是华夏部族联盟结绳造字前的字,而“攵”是华夏部族联盟结绳造字有意识造出来的第一个字,这就是盘古的字号,之后再继续顺序造字,“攵”排序第一,有时也作“攵一”,“隆”的字形里有,然后顺序为“攵二”,这是“天齐王”的“齐”,之后再到“攵三”,这在“女修”的“修”的字形里,再之后才到其它。
“文”字溯源为结绳的一个网眼
汉字里很多带“攵”的字形的字,感觉其中多数的造字情景都很早,比如:
“政”——“来自盘古的'攵’的正文”。
“孜”——“孤独的'攵’(部族分支)”。
“做”——“像盘古一样的人”,要做,不要不做。
“夏”——“与'攵’有血缘的朝代”。
“俊”——“’俊’是盘古成年后的尊称,’攵’有成年之意。
……,还有:
注意,在陶寺陶器上发现的最著名和最早的文字,就是这个“攵”字。
山西陶寺陶罐上的“攵”字
注意,“良渚文化遗址”有关的“反山”,怎么可能是“反”呢?应该是“攵山”,或者干脆直接还原到按现在称为“文山”,这就和“闵行”的“闵”相一致了,“闵”就是“文”的“门”,“良渚”只是盘古带众多部族(包括蚩尤一些余部)离开中原后南下半途的一个点,而当时的历史全貌至少是从上海到南京,俗称“江湖时期”和“江山时期”,只是后来“江山”等都没了,而南京公认也是由蚩尤余部建城。
不过,不知道你是否还能感觉到,“敩”字与以上字例的非常不同,因为“敩”字还具有很强的“向心力”意愿,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敩”字时说的特异感觉,盘古不仅是华夏部族联盟的老盟主,而且还是占据崇高德行高位的榜样,是全部族联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既然这样,为什么后来“敩”字竟渐被淡化甚至几乎已被淡忘了?
这是因为盘古的老联盟只要有血缘纽带就可以胡来,后来陷于“神农氏世衰”,而黄帝的新权力中心奋起救世,强调严格以共盟条文的“文明”为纽带联盟,与盘古相关的“敩”字只能渐被淡化并淡出。
(完)
参考: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