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峤(签约作家)丨甜、美的享受

甜、美的享受

作者:南峤(签约作家)

又到接放学的孙女儿的时间了,我照常提前去往学校,还未走到划分的班次等待区,空气中就飘来一丝丝香甜的味儿,沁人心脾。

糖画艺人陈师傅早就在学校围墙外摆开了摊位:一把很大的布伞下,一个小燃气炉上架着一口锅藏在一只柜子里,一个转盘和一块大理石板搁在那只柜子上,几个生动形象的糖画擦在伞竿上作为幌子招摇。陈师傅慈眉善目,坐在一张小凳子上静待小客人到来。

糖画又有糖人儿、糖粑粑、倒糖饼儿等名称,因地因人而异。我倒喜欢叫它糖画,既通俗又形象,似乎大众也能接受。

随着学校放学的铃声响过,学生们蹦蹦跳跳的脚步声和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欢声笑语陆续传来。一个男孩儿三步并作两步奔过来,轻车熟路地把转盘上的指针一拨,转到鼠图上,似乎不满意;又转了一下,停在蛇图上,还是不理想。  师傅笑呵呵地说:“你要什么我就给你做什么。”男孩儿点了一匹马,只见陈师傅用小勺从保温着的锅里舀起些许熬好的糖汁,悬起手臂灵活地转动手腕,那流下的一缕缕得心应手地落在清洁光滑的大理石板上,顷刻间就勾勒出一匹马,随后用小铲子挑起,粘上一根竹签。那青铜铲子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有上百年了。男孩儿接过糖画马并不舍得立即放入口中,而是举在那里端详、显摆。小摊位围上了一群学生也欣赏起那马来:晶莹剔透,长鬃飞扬,四蹄生风,一副“追风犹可到天涯”的俊逸样。此时我相信,这些学生眼馋远远胜过了嘴馋。

陈师傅是金陵糖画第四代传人,上世纪80年代初只有10多岁时就跟着祖父学习;为了做好糖画,还学习美术,练构图,练笔顺,打好基础,达到描龙画凤挥毫泼墨一笔连贯。后来,他平时在工厂上班,周末和节假日跟着祖父走街串巷,到公园赶庙会奔游乐场所,一天最多能做、卖1000多个。解放后,一个一般的糖画最少2分钱,后来涨到1角钱,现在至少5元钱。

一个女孩儿步履轻盈地走过来,不在转盘上拨指针,干脆指定做了一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虽然这不是糖画中常用的十二生肖,也不是传统的飞禽走兽和小说、戏曲人物,陈师傅却毫不迟疑,胸有成竹,一挥而就。

据说糖画起源于唐末宋初,李姓唐朝后裔为纪念先祖铸糖人祭奠,巧妙地利用“糖”与“唐”的谐音避嫌免祸。元末明初,朱元璋被元兵追杀,被一个糖画艺人搭救。朱元璋当皇帝后封他为“糖丞相”,糖画也被推广到全国。清代糖画更流行,技艺日趋炉火纯青,题材更加丰富多彩,多为花鸟鱼虫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画,还有气宇轩昂的张飞、赵云等英雄好汉的形象。现在糖画选取题材更是与时俱进,除了大熊猫、豪华轿车等新晋讨喜品种外,像米老鼠、加菲猫等动漫卡通形象也开发出来,还创新开拓出三维立体糖画。陈师傅说,作立体糖画要求高,例如做蝴蝶,翅膀要对称、匀称、单薄、纤细,功夫不到就失败。行业内的有些人做不起来。

我的孙女儿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一蹦一跳、哼哼唱唱地过来了。小孩儿的神态往往是情绪的晴雨表。一问果然是数学又考了满分。说话间,她眼睛向旁边的糖画瞥去。我从她的眼神里读出了“邀功请赏”的味道,心领神会,知道她喜欢糖画,在这里买过,在外出旅游景点也买过,似乎没享受够那甜甜的味道和美美的造型。我掏出5元钱,毫不犹豫地给买了一个小猪佩奇,她钟爱自己的属相。孙女儿手指优雅地夹着小猪佩奇,眉开眼笑,歪着脑袋瞅一眼,悠悠地用舌尖舔一下。

此情此境仿佛也甜到了我的味蕾,美到了我心里,不知怎么还带出了我的辛酸。我出生在农村,孩提时代正逢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贫乏,见都没见过糖画。小学毕业考取了县中去县城上学,见倒是见过糖画摊子,也被活灵活现的糖画形象吸引过去,也惊叹糖画制作的巧夺天工,虽然买一个只要2分钱,但囊中羞涩只能咽咽口水,自我安慰还是饱了眼福。近些年,全家时常外出旅游,在风景名胜景点经常可见糖画摊点。有一次给孙女儿购买时,“老夫聊发少年狂”,空前绝后地给自己也买了一个糖画。是追寻远逝的童趣,还是弥补儿时甜、美的缺撼,我不得而知。

学生渐渐稀少了,只剩下那些留下来打扫卫生的陆陆续续地走过来。陈师傅还坚守在自己的摊位上。只要一有学生走过来示意,他就舀起糖汁,娴熟地运用抖、提、顿、刮、抹、压等手法,胸有成竹、动作敏捷、行云流水地一气呵成制作出或灵动或憨厚、或威武或俊秀的逼真形象。收摊前,他把附近孩子们随手扔下的废纸、细竹棒等一一捡起,打扫干净场地。

我看糖画有些像美术中的速写、线条画。由于创作者的身体、心态时刻都是动态中的,即使塑造相同的形象也不会出现雷同,不同的人塑造同一形象更是千差万别,这就是艺术,有个性的才称得上真正的艺术。听说现在发明了一种生产糖画的机器,可以从一个模子里制出无数的产品。这确实是技术的进步、市场化的产物。但是我说这种不需要美术功底,不需要构思创作的模式化的商品偏离了艺术轨道,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割裂,是人文精神内涵的丧失。但愿糖画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要遗憾地遗失。

文/南峤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南峤,籍贯江苏南通,现在栖居上海。当过农民、工人、军人、中学教师、新闻记者编辑、国家公务员。盆景艺术作家,作品在全国、省市展览中获得金、银、铜奖。热爱文学,业余创作发表一些小说、散文、诗歌,有的在征文比赛中获得金奖、一等奖。现为《金秋文学》签约作家。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糖画大师

    走到老门东,无意中看到有一个小摊周围围了一群人,我便好奇地走近小摊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家糖画摊,糖画师傅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穿得很朴素,上着一件衬衫,下穿一条牛仔裤,脚蹬一双皮鞋.看起 ...

  • 师傅们真的急了。什么名誉、形象都不要了,...

    师傅们真的急了.什么名誉.形象都不要了,还是要真金白银吧.

  • 运水大赛(李申亮)

    运水大赛 一年一度的冬季运水大赛终于到来了,参赛者们也都准备起来了.比赛规则是场地中央设有一个大水缸,而离水缸十米远处有一口取水井,井旁一个大转盘.参赛者们站在转盘上在规定时间内水没结冰前把水运到大水 ...

  • 【内蒙】陈心仪《那一次我很快乐》指导老师:刘艳华

    那一次我很快乐 通辽市开鲁县第二中学 陈心仪 在清浅的时光中,在岁月的道路上,有许多快乐的事情伴我走过四季的轮回,那次悄然降临的快乐,给了我甜甜的味道.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记忆深处的齿轮飞快地旋转着, ...

  • 【乡土】糖画

    实话说,糖画并不是我童年的回忆,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并没有画糖画的.糖画,应该是近十几年来,从北方(对于广东人来说,广东以北就是北方)传进来的. 我第一次在惠州地域内见到糖画,是2007年的国庆节期间在 ...

  • 南峤(签约作家)丨中农家庭出身,曾经的尴尬

    中农家庭出身,曾经的尴尬 作者:南峤(签约作家) 家庭出身这个词语对现在一般的年轻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没有涉及过:对现在许多老年人来说,虽然像过眼云烟远去了,但留在记忆深处的烙印却难以泯灭,有的甚至还 ...

  • 苑祝标 (签约作家)丨心中那束“光” ——作家肖龙散文《黑与光》艺术特色初探

    心中那束"光" --作家肖龙散文<黑与光>艺术特色初探 作者:苑祝标 (签约作家) 在二0二0年梅雨飘飞的七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个由安徽阜阳书协 ...

  •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写给戴眼镜的小姑娘

    写给戴眼镜的小姑娘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戴眼镜的小姑娘 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啊 你迷人的笑里 透着诚实友爱和善良 看似默默无言的你 眼睛里却充满许多话语 身边总围着你要好的小伙伴 勤奋好学的小姑娘 ...

  •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邂逅初雪

    邂逅初雪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为了赶赴一场 唤作冬日朋友的约会 沙拉啦--沙拉啦-- 你们从凄风冷雨中 撒下一把把小盐粒 继而飘飞成 无数白色的小精灵 化作漫天飞舞的小蝴蝶 停落在别致的层楼叠院 ...

  •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为风雨后的彩虹喝彩

    为风雨后的彩虹喝彩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彩虹绚烂多姿, 是在与狂风暴雨交织之后: 枫叶似火燃烧, 是在秋叶与寒霜搏杀之后: 雄鹰展翅高飞, 是在与坠崖的危险拼搏之后. 因为它们保持着奋斗的姿态, ...

  •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世事无常(外一首)

    世事无常(外一首)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茂盛的豆萁上 结满了粒粒的豆子 而贪吃的人啊 却用豆萁煮熟了豆子 快活的小鱼儿 在水中尽情地嬉戏 而无情的水啊 却将它炖成了一锅汤 狂欢的树叶 在枝头为风 ...

  •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杏坛组歌(五首)

    杏坛组歌(五首)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一)啊!乡村校长 把根扎在村头院落, 将情洒在孩子心田. 谁是优等生.后进生, 谁是贫困生.留守生-- 你都记得清清楚楚. 你不是教导主任, ...

  •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感国培(两首)

    感国培(两首)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2018年4月16日至5月26日,历时一个多月,为期4次的颍州区国培下乡袁集片区小学语文国培送教集中学习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专家组的精心指导下,采取 ...

  •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风花雪月(组诗)

    风花雪月(组诗)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一)兔年春雪 瑞雪飘飘 玉兔跳跳 在新年的初七 一场久违的春雪 普降阜阳大地 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惊喜 起初空中下着阵雨 继而夹着细小的雪粒 傍晚时分 只见大 ...

  • 苑祝标(签约作家)丨相约金秋

    相约金秋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相约金秋, 十月是共和国燃烧的岁月, 红色是十月的主色调. 看那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万水千山披锦绣, 亿万华夏儿女浓墨重彩, 喜庆着祖国母亲七十一华诞. 忆往昔,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