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那座从歌中走来的大山

陈家财 摄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的午后,我躺在公园的帐篷里。越过拉开的门,我的目光落在不远处,蓝天白云下依旧葱郁浓绿的太平山上,可我的心,却已经重返另一座大山,很北方的那座大山,迷人在一首歌里的一座大山。
  
大顶子山,位于黑龙江双鸭山市饶河县城西北19公里处。它随着一首民歌,先于它所属的这座小城,驻扎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紧摇桨(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
  
由著名歌唱家郭颂唱响的《乌苏里船歌》中的大顶子山,指的就是这座山。它原名伊克堆累山,赫哲语中老牛顶子之意。这是三江平原一带有名的高山。
  
北上近一个月,进入饶河是9月21日的下午。饶河地处中国东极,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是祖国最早迎来朝阳的地方。我很喜欢这个北方边陲小城,安静是它的主色调。入住的酒店临江,也是《乌苏里船歌》里的那条江。正对酒店的是码头广场,沿江遍植花草,江堤洁净。游人三三两两,垂钓者众,偶有妇人在江堤下浣洗衣物。
  
依栏俯瞰,乌苏里江流淌得无声无息,只有当一艘狭长的小鱼艇破开江面,向堤岸驶来时,才有涌浪一层逐一层地赶到岸边,发出比浪花大得多的响声,然后再渐渐复归宁静。
  
沿江徐行,时不时俯身看看那些垂钓者的收获。他们都很友善,总有各种问候,敞亮的东北口音透着一股子爽朗。“你们明天来看日出吧,特别好看。”一位师傅在我们身后说,我回头笑着挥挥手。脚步渐渐轻快,江水的呼吸也渐渐平缓。清早的大江,被薄雾笼上了轻纱,多了几分柔美。江岸的山、树,颜色都浅淡了些,颇有水墨画的意蕴。
  
“去大顶子山看雾吧。”一位早起的摄影老人指点我们。
  
没有售票处,也没有栏杆,高大的山门像是不设防的主人,敞开欢迎的怀抱。
  
因为不舍路旁爽朗兼妩媚的秋色,车子缓行盘旋在山间。草木夹道,远高近低。路旁的树们多把修长的枝条向道路一侧倾斜过来,似乎是想把我们连车带人都拥抱在怀中,让这条山间甬道以深绿为底,橙黄、明黄掺杂其中。不时鸟鸣飞扬,可是山林丰密,你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影踪,更兼一路无车无人,更显着山的幽深。过山腰后,时不时见到巨大的电力风车,高大的身躯卓然独立,缓慢而有力地轮转着巨大的叶片,让这座大山多了一丝现代化的威武。
陈家财 摄
  
大山雄浑,身在其中,看不出整体形象,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觉得所到之处缓坡居多,少见悬崖峭壁,让人很有踏实的感觉。
  
依次登临祥云亭、天佑阁、万和亭。置身山巅,豁然开朗。辽阔的视野中,所见连绵的山峰都是柔和的曲线,从脚下蜿蜒、逶迤,起伏下去。远处的田陌或方或长,也有扇形;色彩或橙或黄,还有黄绿相间的;一条条一块块,斑斓着,仿佛是大顶子山的裙边。
陈家财 摄
  
山坡被茂密的林子覆盖,树色掺杂,如巨幅的织锦漫地,徐徐铺展开去。强劲的山风把我的头巾吹得猎猎作响,也能听到风过树林如海涛般的轰鸣,可山坡的树们却不动声色。天空通透得宛若巨大的蓝宝石,大朵大团的白云就悬在头顶。有一些云朵看起来很厚重,泛出淡淡的银灰色,似乎充满了水分。突然几句诗冒出来,“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宋代张抡的云山就是这样的吧?
  
大顶子山的踏实感不仅仅来自于它身躯的伟岸,还有这里的人民的胆气。八十多年前,那个被侵略的黑暗年代,大顶子山成为抗联七军的大本营。数以千计的英雄儿女,依靠这漫无际涯的莽莽林海,与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们团结抗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座巍峨的大顶子山,像一座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北方。
  
下山的车行迅疾,可山门之上的“江山如此多娇”几个篆书大字,我看得清清楚楚。
 关于作者 
王霞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杂志签约作家。南京市栖霞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家协会主席。百万字作品散见各报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