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邮荟 • 25︱林衡夫集邮方法初探
讨论集邮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确集邮的关键点是要有毅力,要有恒心,即充满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此为前提,然后讨论方法问题。你想过河,是游泳过去还是乘渡船过去,这就是方法。
著名集邮家林衡夫会士(以下简称“林老”)集邮的方法有多种,笔者从他出版的集子和邮文中梳理出以下几点,供邮友参考。
01
讲座
林老记忆力好,表达能力强,积多年当“头头”的经验,讲座、上课运用得十分成熟,有单位盛情邀请是常态,林老曾赴全国多地基层作集邮讲座,笔者曾试图列表统计,但无果而终。1988年至1996年,林老为省内外的学校讲集邮课几十场,听课师生近万人次。在富阳为郁达夫中学等4所学校作辅导报告,听课师生达700多人。他曾应邀赴天津、江西抚州、浙江丽水、舟山等地为集邮者讲课(《邮海扬帆》P277-283)。林老说,我讲课最远到北方的黑龙江,南方最远到海南。他邮展办到哪里讲座开到哪里。讲的内容除集邮基本知识诸如怎样收集邮票和实寄封外,也讲专业性较强的,诸如如何编组专题邮集(一框邮集),如何评审邮集等,林老讲得绘声绘色,常带上贴片、邮票等实物,供大家欣赏,2019年4月10日,林老在西湖集邮茶座开讲自己集邮的故事,他带了区票中的“红印花”:“红便邮”供大家观赏。笔者留意他讲课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可见作了充分的准备。他说,作讲座是一种责任,也是自己的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
02
交友
集邮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与人打交道,广交邮友,互通有无,已成为邮人的共识。林老交友层次高的样本之一徐星瑛,林老与他相识20多年,林老至今常挂在嘴上:徐老为他寻觅异形邮票;为他鉴别新疆加盖木戳航空封等。一次,徐老专门以国际航空封相赠,林老十分感激,复信致谢。徐老又回:“惠函敬颂,溢美之言,愧不敢当,集邮之趣在于互助,些许小品,何足挂齿。"徐老的邮德之高尚、胸襟之宏大,可见一斑(《西湖邮谭》P188-193)。
林老与山东著名集邮家、胶东战邮专家王景文也是深交,《耄耋两会士微信谈珍封——王景文与林衡夫微信研邮对话录》(《中国集邮报》2019.5.28),关于“支前封"的讨论,相互间真诚谦让,林老用请教等谦词表达,王老说,盼您这位作家早日考证这件珍封的文章。82岁的李伯莲在2016年7月26日《中国集邮报》上发文:2014年元宵节前,林老赠我珍邮《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四方连及两枚“改值”邮票,林老无偿赠送珍邮给我这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婆,让我感动不已。林老却说,是李伯莲的集邮精神感动了我。
03
编书
一位学者说过,精通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写一本有关该问题的书。林老对编写《新光邮刊荟萃》记忆犹新,20世纪80年代末,林老与张包老形影不离,在张包老的指导下,林老通读了《新光邮声》《新光月刊》《新光特刊》《新光邮票钱币杂志》《新光邮票杂志副刊》《新光年刊》等,拜读了前辈张包子俊、钱叔安、谢鄂常、张赓伯、陈志川、王纪泽、钟笑炉、钟韵玉、周今觉、张承惠、史济宏等的大量邮文,从400万字中精选40万字编一本《新光邮刊荟萃》,他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一堂邮识邮学恶补培训班,主讲老师就是张包老。至今,林老已编著出版了15本集邮专著,包括2019年出版的《定安邮谭》。
04
编组邮集
编组邮集与编书同理,也是要成为精通某一问题的行家里手。林老为编航空邮集曾研究过国内外出版的航空发展史、航空邮政发展史书籍近20种,并虚心向常增书、陆游等专家请教。《十年磨一剑 世展摘金奖——我编航空邮集的经过及获奖体会》《获世界金奖 圆集邮之梦》(《钱塘邮谭》P217-224)等都是林老经验之谈,“哈雷彗星”要76年才出现一次,1985年出现后要到2061年才能再见。林老为编一部5框《哈雷彗星》邮集,专门到书店买了本关于“哈雷彗星”的书进行研究。
05
参加拍卖会
《“红便邮”拍卖今昔》一文中,讲述了1995年11月25日,诸暨市邮票公司经理俞克强组织到一批邮品,在长明寺巷1号4楼展厅举行拍卖,从上海请来拍卖师,时任“嘉德”邮品部经理左京华也专程前来参加,参拍人员来自上海、江西、江苏、浙江等地80余人。拍卖目录上有存世不足10枚的“红便邮”。林老以4万元拍得,书中展示了收款收据(收据下方盖有“冠艺”英中文圆形双圈印章)和“红便邮”(《西湖邮谭》P299)。
上世纪90年代,林老“下海”办厂,每月要到北京市内电话局签订供货合同,便成了“嘉德”“诚轩”拍卖公司的常客,曾拍得“嘉禾图”“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东北“毛像”封等20余枚(《我集邮的故事(4)》)。直到今天,关心拍卖界的动向、行情仍是林老集邮的“常规动作”之一。
06
淘地摊
《集邮让生活更美好——王宏伟集邮摄影作品集》(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一书中,有1张2016年王宏伟摄于苏州的作品《林衡夫:88岁还在淘邮》(P180),你看林老悠悠地坐在一条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枚生肖明信片,正全神贯注地在那里细瞧。是的,林老每到一地,总要千方百计抽点时间,到当地的地摊转转。《北京大钟寺捡漏记》(《西湖邮谭》P331)就讲述了他逛市场、碰运气的故事。林老坦言,淘“宝”中也付过“学费”,一次在北京报国寺收藏品市场买了一个铜墨盒,上面镌刻“中山先生 黄兴敬赠”字样。回杭请行家一看是赝品。(《钱塘邮谭》P236)。记得2018年5月,林老从常州全国邮展回来,微信告我,老吴,这次在地摊上淘得“文革”封、包裹单等好多“宝”,仅花了不到千元,有机会你来看看。
为叙述方便,上面介绍了林老主要的集邮方法,实际操作中,林老往往不是“单打一”,而是“组合拳”,这要有相当的功底和经验,才能运用如是,得心印手呵。介绍了林老的集邮方法后,对邮人多少有点启发吧。
吴鑫发
2019-07-03
诚征战略合作伙伴
小编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本号原创图文、商务合作,欢迎联系小编,电话:189 0594 5763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