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嘉德: 拍卖专场‘观古II-玉器金石文房艺术’成交价全览

香港嘉德

观古II-玉器金石文房艺术

拍卖2021年10月14日16:30

拍品241件/成交115件

成交额2,195万港元


1182 西周 白玉璧

19.5 cm 直径

估价:50,000-70,000

成交价:HKD 336,000

玉呈青色,质地温润呈半透明状,边缘受沁,器体扁圆,中部穿大圆孔。整器厚重,素面无纹,内孔留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可判断为单面管钻而成。璧是六端之一,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形制规整,多为正圆形。《尔雅·释器》有「肉倍好,谓之璧」的说法,若仅以此推之,此件玉璧的边宽与孔径的比例正好符合《尔雅》中的论点此玉璧琢磨精致,品相完好,造型古朴,沁色自然,线条饱满流畅,富有柔和秀丽之美感,体现了西周较高的琢玉水准,应为当时上层贵族使用的一种玉制礼器。来源:台北居易书屋主人旧藏

1196 汉 玉雕镂空龙纹佩

8 cm 高

估价:220,000-280,000

成交价:HKD 228,000

玉佩平薄,以白玉制成,表面有褐色沁。采用镂空和极细的阴线雕刻出龙纹轮廓,线条流畅、犀利。螭龙盘曲回旋,蜿蜒矫健,四肢有力,姿态灵活,神态自若且又纤毫毕露。螭龙围绕玉璧,圆环内里整齐平滑,螭龙身体则微微凸起,富有立体感。整器质地细腻温润,雕刻精细巧妙,纹饰生动而精致,层次清晰,为汉代玉器珍品。

1191 汉 玉雕带沁剑饰五件

最大的 7.4 cm 长

估价:60,000-80,000

成交价:HKD 216,000

剑饰始于战国,演变至两汉时期已十分昌盛,东汉以后逐渐衰落至消失。常见有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种配套使用。剑首为圆形,一面圆鼓,一面内凹;剑格为长方扁形,中间长棱形孔,可纳剑柄;剑璏为长方扁条状,中间有方孔可缚于剑鞘之上;剑珌大致呈梯形,束腰,两侧较薄,中间较厚。此组剑饰由三件剑首、一件剑璏、一件剑珌组成,青白玉质带红沁,运用剔地浮雕、阴刻等技法琢刻榖纹、勾连云纹、兽面纹等纹饰。整组玉剑饰结构精巧,纹饰生动,工艺精到,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与工艺价值,是古代玉器中璀璨夺目的瑰宝。来源:香港知名骨科医生珍藏,购于20世纪90年代

1174 商-周 玉鸮、兽面、咬尾龙和绞丝环各一件

最大的 6.2 cm宽

估价:180,000-220,000

成交价:HKD 216,000

玉鸮一件,玉质泛青色,局部有朱砂沁斑。器体扁长,鸟首尖喙,卷眉钩喙,臣字眼,粗颈,头顶带冠,昂首直立,正面双阴线雕刻饰勾云纹,尾部卷翅,翅尖勾转尖锐,器身打磨光滑,造型生动,鸟首上方、冠羽底部处双面对钻一圆形穿孔,可用于系挂。《诗经·商颂》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鸟纹是殷商的图腾象征,该凤鸟的造型较抽象,有商代晚期青铜器凤鸟纹饰的典型特征。兽面饰件一件,兽首双兽角卷曲,剔刻菱形双目,眼梢勾勒卷涡纹,发须根根分明,眉目俨然,卷鼻深邃,环顾四周,寓意辟邪祛恶。上下各穿有一对孔,以备悬佩。饰件背面则光素无纹,整器刀法干净俐落,线条勾画有力,纹饰布局饱满。咬尾龙一件,玉质白色泛青,温润无暇。环体扁平,龙纹较为抽象,作团身咬尾姿态,形成圆环,造型别致。以线刻勾勒出龙吻、鳍、爪等细部,线条流畅绵长,局部运用西周时期典型斜坡刀法,蜷转圆弧,熨贴成章,实为精品。玉环一件,青白玉质,器表色泽斑驳,沁色自然,包浆自然,深沉凝厚。器呈圆形体,状环,体略扁平。通体浅浮雕绞丝纹,绞丝每股脊棱自孔缘向外缘伞状射出,连续不断,形同扭曲的束丝,线条匀称规整,抛光细致,比例匀称优美,技艺高超令人称奇,为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上盛行的装饰纹样。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1170 商 玉戈

33.6cm高

估价:180,000-220,000

成交价:HKD 216,000

青白玉质,为全透玉种,玉料极佳,作长条状玉戈,尺寸硕大,品相完整。整器打磨细致,局部可见沁蚀痕迹。器身中央凸起成脊,柄端有一孔,前端锋部成不对等三角形,双边成刃。整体工法简洁利落,棱角分明,抛光讲究,应是贵族阶层拥有之物。整器光素无纹,但对面及刃的处理极其细致,体现出商代玉戈超高的制作水准。由于商代已使用青铜武器,玉制武器不再是实用器。在出土和传世品中,有些大型玉戈尺寸超过青铜实用品,明显是表威仪等级的仪仗。

1163 文化期 黄玉勾云佩

9.7 cm宽

估价:180,000-220,000

成交价:HKD 216,000

红山文化古玉中勾云佩的数量较多、造型丰富,是红山文化玉器代表器型之一。对这种古玉造型的寓意,有的认为它是由玉鸟组合面成,代表一种鸟崇拜;有的认为它是由一组C形龙组合而成,是龙崇拜;有的认为它是抽象的兽面,代表一种猛兽崇拜;还有的认为它的造型是云朵,代表自然崇拜,种种观点到底谁是谁非,需要留待更多的考古成果去论证。此件勾云佩黄玉质,体扁平,略呈长方形,琢磨成勾云状,正面看像极兽面,圆眼,三角形鼻,上部中间、下部左右穿孔,四周边缘雕琢脊齿纹,有参差尖角,如犬牙交错。此玉佩是红山文化玉器代表,工艺古朴,具有浓郁的原始意趣,给人以神秘之感。来源:台湾藏家旧藏

1149 文化期 黄玉小猪龙

2.8 cm高

估价:180,000-220,000

成交价:HKD 216,000

黄玉质,玉质细腻温润,料色栗黄,光洁明亮,局部有褐色沁斑,外壁饰有一圈兽面纹,五官以砣具雕琢而成,以阴线刻画兽面的细节,以器身圆环作兽身,环中心出圆孔,为两面对钻,钻口较深,以斜磨技法使两侧向内部凹入,凹口呈楔状。兽面上方略凸,立起小耳一双,阔嘴,吻部减地雕出凹线数道,以示褶皱,更显形象生动立体。鼻吻下方以砣具割出首尾,但首尾仍相连。近颈处有一系孔,为单面钻成。造型古朴圆润,打磨精致光滑。红山文化玉器以其种类丰富、造型独特、制作精美,闻名于世,是新石器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玉文化之一。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玉猪龙,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进一步宗教化的产物。本品与常见的玉猪龙表现形式略相异,形制较小,玉料凝润如脂,造型古朴典雅,宜于珍藏。

1173 商 玉牛

4.6 cm宽

估价:80,000-120,000

成交价:HKD 144,000

青白玉质,通体受沁,沁色斑驳。器略呈扁方体,截面近椭圆,中部对穿圆孔,外壁整体圆雕做牛形。牛立姿,头微侧仰视前方,神采昂扬。宽额硕鼻,头顶出犄角一对,其上以阴刻绞丝纹填饰,双角向内弯曲,双耳紧贴头部,管钻圆眼及鼻孔,以阴线琢出眼与嘴部,并勾勒体躯上的肌肉。角、耳、尾、蹄俱全,吻部中央钻一圆孔,孔从下颌底部出,背脊光滑,四足并拢,器底以深刻十字形凹槽勾画出四肢,臀部中央减地剔刻出尾部,自然垂落。腹下有残,黄金部分为后世修补。整体造型沉稳,器身沁色泽深入肌理,古朴沧桑,更添质感。商代玉石器中常以牛为题材,多为牛头形或扁平体,整身立体造型较少。本品充分展现出商代此类小型动物雕刻单纯洗练、真实活泼的风格。

1156 文化期 玉玦一对

最大的 3.3 cm宽

估价:80,000-120,000

成交价:HKD 96,000

玉色青白,温润通透,局部受沁呈灰白色。玦呈扁平圆环形,截面呈C形。中部钻以大圆孔,以斜磨技法使孔壁两侧向内部凹入,凹口略呈楔状。外壁有一处豁口,口一侧留有不规则切刻痕。整器取材硕大饱满,线条简洁抽象而流畅,带有典型的兴隆洼文化玉器风格。兴隆洼文化中发现的玉器达数十件之多,并掌握了抛光、钻孔等技术。玉玦在墓葬中常有发现,多出土于耳部附近,当为耳饰。此器光素无纹饰,雕工俐落明快,通体磨制光滑,器形制规整,质厚圆浑,为高古玉器中难能可贵之精品。来源:台湾南部藏家珍藏

1143 文化期 玉璧三件和玉琮两件

最大的 7.7 cm高

無底價

成交价:HKD 90,000

玉璧三件,其中两件大小形制相若,体圆而扁平,厚度均匀。一件白玉质,局部有黑褐色沁,深入肌理的黄褐、黑色沁色丰富迭加交融,深入肌理,瑰丽莫测。一件玉色青绿,局部钙化受沁,肌理变化自然。另外一件为三联玉璧,取良玉雕就,玉表钙化,色泽古朴。器以三片大小各异之扇形玉璜相连,每个璜两端平齐,各钻一孔用于连缀。三片相接,正组合成圆形三璜联璧。玉琮两件,呈内圆外方造型,中有孔,孔大壁厚。一件为青玉制成,局部因受沁而形成褐色斑。体较高,射口较高,方形外壁侧视接近正方形。另一件青白玉质,带大面积黑褐色沁。器作扁方状。玉琮为史前时期先民用于祭祀天地、日月等之礼器,内圆外方代表古人天圆地方之地理观,玉琮多具上大下小之特点,亦与天地有关。对穿通孔,则被古人视为可沟通天地人神。此两件玉琮,风格相似,工艺相近,尤其对穿通孔衔接完好,琢磨光滑,体现了史前先民治玉工艺的较高水准。来源:台湾中部藏家旧藏

1188 汉 青白玉蝉

6.5 cm高

估价:40,000-60,000

成交价:HKD 69,600

玉蝉青白玉材质,为汉代玉器风格;玉质细腻莹润,表面呈现玻璃光泽,局部有沁。器体平整而微弧;玉蝉两眼平突,中间呈八字形利索阴线砣磨,背脊浅弧起棱,双翼狭长;腹部可见交错线纹数条,共同构成蝉腹甲、尾端。古人以蝉为喻,蝉生于土中,脱壳而展翅高飞,期望长生而不死。整件玉质滋润柔和,光泽细腻,整体线条遒劲有力,器形精致小巧、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十分适合作为收藏把玩、设计镶嵌。来源:香港知名骨科医生珍藏,购于20世纪90年代

1144 文化期 玉璇玑

9.1 cm宽

估价:40,000-60,000

成交价:HKD 62,400

此璇玑青玉质,整器光素。扁平圆润,中央开孔,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几何造型且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齿牙,每个齿牙之上再开两个内凹花口,没有出脊扉棱的尖翘挺拔,反而呈现出温润优美的品格。其保存完好,整个玉器呈现出一种灵动流畅动之感。来源:Fraysse, 2017年6月23日, 拍品编号217

1176 西周 玉弦纹勒子

4 cm高

估价:50,000-70,000

成交价:HKD 60,000

白玉质地,质地细腻温润。整体作圆柱形,两端对穿天地孔,便于佩挂。玉勒形制极为规整,上下粗细一致。外壁通体打洼制作弦纹,且弦纹之间的距离相等。线条棱角分明,遒劲有力。勒子两端有圆隔珠。整体造型精致美观,纹饰雕琢流畅。体积虽小,但做工极为精细,尤其对细节线条的处理,周到而讲究,十分适合收藏佩戴。来源:香港苏富比,2019年11月28日,拍品编号734

1142 文化期 玉斧五件

最大的 19.2 cm高

無底價

成交价:HKD 38,400

玉斧一组五件,其中两件扁平体,皆呈上宽下窄,一件为白玉质,玉质致密莹泽,边缘处有褐色微沁。一件器身满沁,黑沁与褐色沁交织,犹如水墨画。一件为青玉质,整体呈墨绿色,器身点缀浅土黄沁,近刃部处深褐色沁,体厚重略呈长方形。一件为碧玉质,玉器表面有黑色沁和红褐色沁,刃有磕缺,表面抛光。一件长条形,略扁,斜弧刃,斧顶略窄。整组玉斧皆为扁平长条梯形,切割规整,器体上、中部略厚,底部出刃。上端近肩正中处一钻孔,孔内壁平直。造型朴拙,苍古高远,妙不可言。来源:台湾中部藏家旧藏

1166 商 玉五孔刀

37 cm长

估价:30,000-50,000

成交价:HKD 36,000

青白玉质地,微黄微沁。通体细腻光滑,包浆润泽。此品呈扁平长条梯形,平背双面刃,刃由两面斜磨而成,器身钻有平行、等距的五个圆孔。有开片薄、刃部锋利、钻孔标准等玉刀特点。此玉刀质地古朴莹润,器形规整,体态简洁,雕工线条流畅,全器素面无纹,表面留有粗打磨痕迹,再以自然沁斑为点缀,古朴庄重。玉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见于诸考古学文化,兼具实用性与礼器性质。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1162 文化期 玉斧五件

最大的 23.3 cm高

無底價

成交价:HKD 9,600

玉斧一组五件。一件遍布黑褐色沁斑,肌理变化自然。长条形扁平体,上端及中部依次钻两孔,两侧内凹成一小槽,平刃。一件长方梯形,青玉质,受沁后器表出现黑褐色,顶端中部有一凹槽,器近上部钻有一孔,两侧有扉牙。一件白玉质,表面有黑色和土沁,不规则造型,靠近顶部有一个圆孔,两侧有扉牙各五个,斜弧刃。一件青玉质,通体玉面斑驳,顶部中间内凹成一小槽,中部钻有一孔,两侧各有四个扉牙,平刃。一件上窄下宽,近上部有一圆孔,两侧各有两扉牙,斜刃。整组拍品通体光素稍加琢磨,使其具有一种厚重、自然、古朴之感。玉斧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玉质工具,其为仿石质斧形器而来。石斧既是生产工具,又是一种兵器,而玉斧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或礼仪的表达,如是兵权的一种象征,并不具备实用功能。来源:台湾中部藏家旧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