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佳明跑表,来提高训练效果
“ 元旦后,Fenix5X就基本闲置了。但是,Fenix本身的训练管理功能,还是值得跑友善加利用的。”
器材“换门”,是个不能轻易采取的动作,除非有特别充足的理由去这么做。
换门(门派),就意味着换生态,所有老的数据都会随着换门,被尘封在原来的生态里。而新的数据需要从头开始。如同摄影界,一旦换门,所有已经配置的镜头,已经熟悉了的“镜头语言”,每一只镜头、不同机身上的感光器(胶片时代则不涉及此项)的特性,都要重新熟悉起。
我在佳明Garmin的生态里,就尘封了6000来公里的跑步数据。
当然,我这么做是有充足的理由,和经过深思熟虑的。
由于我用作举例的fenix 5x是英文版,所以,下面在说到手表的页面时,我会用英文名词,和自己认为正确的汉语翻译词一起使用。
我是佳明老用户,从2014年开始一直用佳明。在今年元旦全线转用Polar之前,我的主力跑步表是Garmin 245 & Fenix 5x。
众所周知,佳明的跑表功能很丰富。没有用过的人,一拿到手,第一个反应就是,功能太复杂了,不好掌握,第二个反应是,好像什么需求都能满足。
对于熟悉了它风格的老用户来说,其实它是非常好上手的。
我用它最多的,是它的训练功能,和步态记录功能。
两年前因为有机会要到海边的某个城市呆半个月,那时候正好是感到身体急需重新提振、事实上那时刚刚开始实施新一轮健康计划(国庆前开始,要去外地是11月初),决心在陌生的海边城市将新计划坚持下去——那时候的健康重振计划内容,主要是跑步。两个月后,转过年来,因为疫情,演变成了室内力量训练占比更高的模式,而这种力量训练,直接帮助我突破了减脂瘦身的瓶颈!
我跑步时从来不带手机。
在陌生地方,第一担心是怕跑迷路。随之而想出来的应对方案,就是使用有地图的跑表。
这是配置5x的起因。
事实上,手表上那点表盘面积,用它来看地图,实用性实在太微弱了。除了开始时尝尝新鲜,后面再也没有用过。
在那么小的面积上,自带的地图又不能自动缩放——自动缩放可以将自己所跑过的路线全部展现在屏幕上,而它zoom要靠手动——没有自动“全局”观看的功能,即使表盘上显示一个红箭头表示目前的位置,想要凭着这个箭头,判断自己所在位置,以及与周边的相邻关系,基本上属于“无法弄”。
但是,佳明的第三方软件很丰富,安装了一个叫Chart的第三方软件,在定制跑步显示页面时调用它,就可以随时在一个页面上,观看全局,虽然为了Screen fit而使比例会有变形(因为跑的轨迹不一定是正方形或者圆形,而手边显示是正圆),但是可以随时知道自己距离起点大概还有多远,以及自己是否在向着起点方向跑。这样也不会迷路。
很多用佳明的朋友,不擅长从CONNECT IQ上下载软件,也不会定制Data Screen(页面),我觉得很浪费。
这个总是希望能“顺利指向出发地”的小功能,也是我后来转向Polar时的一个小小助力。Polar上可以直接翻滚到一个回到起点页面,不仅指示回到原点的方向,同时显示距离,这样基本不会跑错,即使路况不好,被迫绕路,也能摸着回来。
当然这个功能不是换门的最主要的动力。主要的动力,还是因为心率,和M430上装备的GPS,我说过,目前在售的产品中,还配置SIRF导航模块的,好像只有M430了。
现在,我的跑步数据全部录入Polar系统,但有时候也会与佳明同时采用。这个时候同时用佳明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小豆芽RDP,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动态数据。
毕竟小豆芽RDP已经买了,自从全线转向polar后,garmin心率带送给了用佳明245的儿子,但是,小伙子不打算笑纳小豆芽。既然留在手里,总要让它发挥作用。
我并非经常关注跑步的动态数据,以前的确是这样的,几乎每次都佩戴。但是觉得反而受数据的制约了。平时跑步,看看步频就可以了,而步频,现在的跑表都可以通过手腕摆动来记录——绝大多数人摆臂和迈步是同步的。
当5公里、10公里、半马测验时,会在佩戴polar的同时,也佩戴5X+RDP,来记录一下动态数据。由于是测验,速度会比较快,所以,强度往往能够达到较高的程度,这个时候,往往也能采集到无氧阈值数据——这个数据,设置成心率的5区下限,是科学的。
通过小豆牙还能采集一个重要的数据,功率。
5x+rdp的组合还能得到脂肪燃烧的比例和克数。那需要用一个叫Fat Burner的软件。
跑步动态数据,无氧阈值,功率,燃脂数据,看来,5x+小豆芽还真能采集到不少有用的数据呢,好处多多!
之所以这样使用,一是不打算在polar再配置一套,太浪费。二是这些数据,在佳明生态里用惯了,而且也不是经常用。由5x+rdp来实现,就当是闲置物品,物尽其用吧。
三、善用其丰富的运动管理功能
佳明生态是在跑友中最普及的生态,如上所说,即使日常跑步,我的数据100%都记录在新系统里了,但是也偶尔会用5X一起佩戴,来监控跑步动态,录得动态数据。
对于以佳明作为主力器材的跑友,如果能很好利用它,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
1、训练功能。这是我利用Garmin设备最多的功能。与它配套的佳速度App,有很多训练课题可以下载。我把它们存在表中,根据不同的需要调用。最常用的如:
上图中的三个训练科目,我平时用得最多,也是我在文章里经常会用到的跑步案例所采用的训练类型。其中E90是非常有效的打有氧基础的手段。
后来在新系统里,我也把这几个常用的科目,做到了新系统里,经常调用。
如果不使用佳明Garmin的训练功能,就太浪费了。
2、竞赛功能。例如:你打算以过去某一日的运动结果为参照(以自己的最高记录为参照也可以同理操作),来实施今天的训练,就可以设定跟这个记录来做竞赛,看看有没有提高,可以通过手表操作:
通过上述步骤,你可以参照自己过去的某次成绩,作为本次训练的基准,来突破它。
一旦按下start,开始跑步后,基本上不需要管理了,表盘上会出现你追我赶的两个小人,一个是“你”,一个是“以前的你”,根据两个人的速度判断总用时的差距,也可以用数字显示表盘上,甚至连你落后还是领先,都可以“瞥一眼”就知道:
如果数字是正常显示,表示“你”领先于“曾经的你”,如果是反色,就是你此刻落后。
3、步态数据记录功能。这也是我很佩服Garmin的一个地方。除了一般的步频统计外,通过心率带或者动态记录仪(俗称绿豆芽),它可以记录丰富的动态数据。
其中,离地高度,左右平衡,触地时间,是非常有用的数据。
此外,还有上文已经说过的功率,无氧阈值,甚至燃脂数据等等。
在我看来,Garmin的训练管理和竞赛管理,是它最值得采用的功能。
9月份以后,运动中加入了一个骑行的科目。
我没有想过要用码表,不过踏频器很便宜,倒是可以考虑。
不考虑用码表的原因,是我对GPS轨迹以及精确性的苛刻。在这方面,目前,我非常信任M430。而且M430方形的显示,远比圆形的显示排布要易读。加上它那个纯黑白的高反差显示,在户外——特别是在烈日下,瞥一眼就可以看清楚主页面上所显示的所有数据。
字体足够大,显示足够清晰。
我曾经同时用同门的M430(下图方形者)和Vantage M(下图圆形者)作为骑行的显示,经过比对,发现M430的显示更易读。
这个方便程度,完全不输低头瞥一眼码表这番操作。
它与码表相比的不足之处,是页面最多只能显示4项数据,骑行中不能用另一只手去上下翻页,那样太危险。于是,用Fenix 5x来补足。
这样,我在左手的M430上,主页面显示“速度”,“平均速度”,“里程”三项数据。在5X上,主页面显示两项:心率,用时。如果用踏频器,可以显示在一起。
当我把骑行数据导入到佳明系统时,打开“佳速度”,仿佛一直没有人住的房子里,突然又有了人气一样^_^
顺便说一下:
不知道为什么,佳明在骑行中的路线,每次都或多或少有中断的地方,在轨迹图上,显示为断线。而统计的距离,每40-50公里的总里程,它总会短100-200米的样子。
不过对使用并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