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大臣全部都是太监,赵匡胤怒了,这样的奇葩还留着过年吗

后蜀的事情搞定了,尽管中间闹了很多幺蛾子,本着从此世界要不同的初心,赵匡胤没有杀王全斌,但是也绝对不会再用他,这就是赵匡胤的决断。
赵匡胤这个人多少还是有点妇人之仁的,这种说成优点就是出师有名,自从南唐丢了江淮地区全部龟缩在长江之南以后,按照柴荣的个性,早都饮马长江灭了南唐了。
  • (01)奇葩王朝

无奈李煜表现得实在是太温顺太配合了,身为大宋的附属国,简直做到了比亲儿子还要孝顺的地步,赵匡胤总举的发兵南唐师出无名。
但是对于远在岭南的南汉政权,赵匡胤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哪怕是放着南唐先不灭,也一定要把这个妖孽给灭了。
岭南地区在五代时期,还算是荒蛮地带,甚至是到了宋代也都是不达到地区,当年苏轼犯了事,还被流放到岭南地区。
不过吃货很快发现了这里的好吃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这么开心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此地的落后,除了吃的剧真的没什么说的。
南汉的面积大概是今天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
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公元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大彭郡王,公元909年改封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为南海王。
这个王朝从建立之初就各种幺蛾子频出,就拿他们的开国皇帝刘陟来说,我都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他才好,这个人似乎对改名字上瘾,917年在番禺称帝后,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
次年十一月,刘陟改国号汉,史称南汉,之后又改名刘岩,后又更名刘龚,终名又叫刘䶮,别人做了皇帝是威风凛凛,自己的名字从此成为最大的忌讳,没人敢用,用过的一律给改过来,这位爷倒好,不停地给自己改名字,除了有特殊癖好之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如此频繁的改名字。
这刘家还有个爱好,那就是喜欢兄弟相残,李世民也残杀兄弟,但起码有个底线,像南汉这种把兄弟都杀光,杀到满门抄斩的地步,实在是世所罕见。
兄弟相残古来有之,但接下俩做的事情,是在是让南汉这个政权,成为中国历史独一份,刘鋹这个南汉的末代君主,做出了一个最匪夷所思的决定。
之前什么荒淫无道,沉迷女色,哪怕你是沉迷什么波斯女色,口味独特,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最奇葩的皇帝,不管多么奢华,多么奢靡,中国的昏庸帝王,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比这些简直就是永无止境的。
刘鋹最匪夷所思的是,把后宫扩大了,这里的扩大指的不是他后宫人数多,论后宫的人数和花样,东吴的孙浩那也是王者界别了,想超过他有点难度。
刘鋹不是单纯的扩大后宫的女人,而是扩大了后宫的男人,不要误会,这家伙可不喜欢男人,他需要的是后宫里的另一种男人,那就是太监。
这家伙把朝中的大臣都变成了太监,而且规定只要是新做官的科举秀才们,只有割一刀才能做官,原因嘛很简单,正常人有父母有子女,当然就有私心。
做了太监之后,无儿无女,放弃了自己的家族义务,就只能全心全意地为南汉朝廷服务了,这个小政权,还敢自称汉,简直玷污了汉这个字。
这样的朝廷和官员,你都可想而知会做出怎样的盘剥百姓鱼肉乡民的事情,赵匡胤面对这样的朝廷,那绝不姑息和心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 (02)比窦娥还要冤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军攻打南汉,这么长时间了,潘美终于出场了,其实他早就该出场了,只不过前面的事情实在有点多,潘美的事迹有比价特殊,所以就委屈了这个有故事的人现在才出场。
按理说宋史卷帙浩繁,再加上宋朝人喜欢写各类笔记,所有有关宋朝的史料非常多,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基本上不管这个人做了什么事,善如佛或恶如魔,基本上都能找到类似的人和事,没人担得起特殊两个字。
但潘美很特殊,应该这么说,潘美也没什么特殊的,直到明朝一个不知名的人物写了一本叫做杨家将的书,里面歌颂了杨业和他儿子们,满门忠烈赤胆忠心报国的故事。
你说你写就写吧,为了戏剧张力冲突需要一个反派这个也能理解,但是你为什么偏偏要把这个反派人物写成是潘美呢,小说里写成是潘仁美,或者是潘凤,字仁美。
写这本书的人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你说他不了解宋史吧,写杨家将的故事,基本故事还挺真,你说他了解宋史吧,又怎么能把潘美说成是大奸大恶之人,动不动还有勾结辽国的戏码。
你随便找个无名小辈当个反派也行呀,但潘美可是宋朝第二名将呀,第一名将是曹彬,后来生了个孙女叫江疏影,嫁给了宋仁宗,成了大名鼎鼎的曹皇后。
如果单论战功,潘美其实更胜一筹,但毕竟曹彬是公认的第一,这里也就不多做讨论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曹彬做主帅的功劳的,下面第一猛将是潘美,但潘美做主帅的战功里,是没有曹彬的,孰优孰略自可判断。
但无论怎么说,潘美都是宋朝数一数二的大功臣,太祖太宗两朝都无比信任的人,但无奈这本小说以及后来的所有演义里,把潘美写的实在是太坏了,这就曹成了一个巨大的认知扭曲,而且这种扭曲一直持续到现在。
早某些传说里,甚至会提到潘家和杨家世代为仇,永不通婚,这完全都是从小说上看来的,不知道要假成什么样子。
潘美还是那个潘美,只是因为一本书,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彻底变了,我要声明这可不是什么翻案文章,因为潘美根本不用翻案,他在史学界根本根本没有任何争议,只不过是大众受小说戏曲影响比较深而已。
说起来潘美真是比窦娥还冤,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潘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 (03)报信儿是个技术活

宋朝很多人的起点都是高平之战,哪一仗柴荣打出了最凶猛的姿态,赵匡胤越级指挥了张永德,从此平步青云,但也是在这一战潘美展露头角。
具体做了什么书上没说,但事后潘美升职了,跟赵匡胤一样,这一战也让柴荣记住了潘美这个人,但真正让潘美走进赵匡胤视野的,是陈桥兵变之后的事情。
《大明王朝》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里面开篇第一幕就是久旱不下雪,之后老天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司礼监小太监冯宝为了坦途首功,私自越级向嘉靖皇帝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在中国如果有什么重大喜事的话,第一个把这事报告给主家的人,往往也能捞到许多好处,所以冯宝想表现一下自己,弄个“功劳”。
包括《儒林外史》范进中举那一章里,提前进来给范进家人报喜的人,也会觉得这是个光荣的事情,潘美也捞了一个这样报信儿的活,他要报的是个天大的“喜讯”,按理说这是个天大的馅饼。
这个天大的消息就是陈桥兵变,因为事出突然赵匡胤需要赶紧先派人入城,提前告知情况,赵匡胤派了两个人去,一个是去自己家里,这铁定是天大的好事呀。
另一个人就是潘美,他也要去报告消息,不过他通知的对象,是后周的文武大臣,对象变了好消息也就变成了坏消息,面对后周的文武大臣,潘美的这个消息随时都有可能让他被人当场看似或者发生什么别的意外。
但潘美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物,后周大臣和皇室们看到潘美之后,潘美用泰山压顶的气势告诉他们,现在你们有新皇帝了,马上就会进城,你们要做好准备。
因为人物完成的出身,从此潘美成了赵匡胤的心腹大将,在不但猜忌和解除了慕容延钊石守信等人的军事职务后,资历浅薄的潘美看是逐步被赵匡胤重用,成为宋朝的一颗新星。
宋朝刚成立不久,天下军心不稳,赵匡胤需要安定天下军心,为了防止陕州主将袁彦造反,潘美被派去告知他现在天下皇帝换了,这个主帅以凶悍,信任奸佞小人,喜欢杀人贪财著称,这个任务同样也是很凶险。
没想到潘美一人一马,只身入城,没想到真的把袁彦带出了去开封见了赵匡胤,这事做得可算是到了太祖皇帝的心坎上。
国家刚立,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局面,不通过杀戮来解决问题,也是赵匡胤的立国之本,从此大小主要战役都能看到潘美的身影。
这次灭南汉,赵匡胤让潘美独当一面全权负责,去灭了这个实在让人所不齿的南汉刘鋹,尽管南汉地盘并不小,如果从军事角度上讲,这场仗打的并不轻松。
但潘美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赵匡胤并没有给他多少兵马,他带的都是地方部队,赵匡胤心底里有个认定是,南方的事都好办,北方才是宋朝难啃的骨头。
韶州是南汉的北面门户,敌军十余万人聚结在这里,在潘美的猛烈攻击下,斩杀敌军数万,从此南汉门户大开,剩下的便只有长驱直入了。
前面说过从历史记载来看,赵匡胤对于平定南汉,并没有特别的担心,他觉得凭潘美的实力,拿下南汉不是问题。
  • (04)历史的重演

潘美拿下南汉的确是没有问题,宋朝第二军事强人的名头可不是随便封的,但是南汉很特殊,因为他们是一群变态,这个词既可以作为形容词,也可以作为事实上的陈述来用。
毕竟大臣们身上少个部件思维上难保不出现什么奇怪的想法,战争尽管残酷,南汉甚至还动用了大象兵,但在大势面前都只不过是毛毛雨而已,改变不了什么。
但你万万没想到,刘鋹这个脑回路清奇的皇帝,居然认为是自己的金银财宝让宋朝人有了觊觎之心,于是一把火烧光了所有的财富,等到潘美赶到广州的时候,南汉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祚长达五十四年积累的所有财富,就这么付之一炬了。
潘美真的是遇到变态了,王全斌脑子有问题,起码平蜀给赵匡胤带来了巨额的财务,让大宋国库一下子充盈起来,同样是立国长久的南汉,最后居然遇到这么个败家子。
潘美这回去可怎么给赵匡胤交代呀,尽管知道赵匡胤不会杀他,因为赵匡胤连刘鋹都没有杀,而且这个人到了开封之后,还活的挺久,直到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才去世,这个时候距离南汉亡国已经9年了,看来这没皮没脸的人活的就是比较长。
这个刘鋹就不再说他了,实在没有说的必要,潘美这次独立作为主帅,就遇到这样如此运气不好的事情,但跟之后遇到的事情比起来,这个都不算什么。
潘美灭南汉之后,成为赵匡胤的股肱大将,从此跻身宋朝一流将军行列,平定南唐更是居功至伟,但平定南唐的主帅是曹彬。
潘美更硬的战是在北边,他死后人生待遇的变化也发生在北边,这种变化和一个叫做杨业的人有关系,此后的潘美屡次参与防御北方契丹和攻打北汉的行动。
最终在太宗皇帝赵光义的亲征下,宋朝历经两代皇帝的不懈努力,终于消灭了北汉,拿下了太原城,而潘美因为作战有功,从而成了大宋太原城的第一个守备将军,成了宋朝北方的守护神,与杨业亲密合作,守护着大宋。
但太宗皇帝毕竟走的是兄终弟及的路子,急于想证明自己,在实力和能力都不允许的情况下,发动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北伐行动,最后惨败而归,赵光义凭借一个驴车逃了回来,差点把自己命丢了。
但杨业却真的死了,都说他的死因是因为潘美,这件事等说的杨业的时候,是非曲直在细聊,但可以明确说的是,杨业是被契丹人杀死的,是大宋的功臣,但夸赞杨业并不意味着就要贬低潘美。
杨业的不幸跟历史上李广很像,最后一次北伐李广也是跟着霍去病出征,最后李广大败,羞愧自杀,你不能把责任都怪到霍去病身上吧,打仗就是这么残酷,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要说核心原因,杨业的死其实多少跟赵匡胤有关系,这不是胡说,宋朝立国后经常有将帅被杀,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因为赵匡胤取消的亲兵制度。
所谓亲兵也叫牙兵,是将军最核心的守卫自己安危的亲信部队,这个部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听将军本人的,最大使命就是保护将军,待遇和能力也是军中最强的。
郭威和赵匡胤都是亲兵出身,最后都做了皇帝,在乱世亲兵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在危机关头,保护将帅逃脱,但赵匡胤深知亲兵不听上级命令,只听主帅的弊端,于是下令废除了亲兵制度,从此将帅身边再也没有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部队了。
五代时期,经常有后来很牛的人,在关键时刻能够逃跑的记录,但是在宋朝不存在的,没有了亲兵的保护,将帅很容易被敌人杀死,杨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杨家将当然是忠臣,但潘美也绝不是个恶人,身为大宋第二名将,对他的评价绝不应该是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这个样子,只能说潘美太冤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