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时,怎样让对方记住你想传达的核心内容?

主播:大宝

受众记住的内容

平时我们听完一场演讲、看完一本书,能记住的内容有多少呢?无非就是其中的几个金句、几个方法或者几个故事。

那么,当我们向受众传播信息时,他们能记住的又有多少呢?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人们接触到新信息后,记住了多少内容,又遗忘了多少内容。研究表明,在接触到内容的最初几天里,人们会忘记大部分信息。而保留在脑海里的少部分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稳定下来。

那么,这少部分内容是如何保留下来的?能不能总结出规律呢?

2013年,本书作者做了一个实验,邀请1500人在线观看二十张PPT,每一页PPT上只有一条信息。48小时后,作者收集他们记住的内容,结果显示,平均每人能记住四张PPT的内容。这些人记住的内容都是随机的。

于是作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我能不能控制这1500人记住的内容呢?为了验证它,作者对PPT进行了调整。在第一轮操作中,他修改了其中几张PPT的背景颜色,在第二轮操作中,大部分PPT是图片,只有几张是文字;第三轮操作则跟第二轮相反,只有几张插入图片……

作者在多次变换PPT样式之后发现,参与者记住的PPT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那几张比较特殊的PPT。总体而言,变换PPT样式,并没有让大家记住更多的幻灯片,平均起来还是4张,但是可以让大家记住特定的PPT。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核心内容上“动手脚”,让受众记住特定的内容。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像变换PPT样式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找到更深层的方法。

逐字记忆和要旨记忆

按照模糊痕迹理论,人们形成记忆的类型可以分成两类:逐字记忆和要旨记忆。前者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准确再现此前接收到的内容。

而后者指的是记住某件事或者某个内容的大体含义,它们没有那么准确和具体。比如我们想到的公司内部培训,可能记不得讲师长什么样,也记不得他都讲了什么内容,但是会大概记得自己的体验是否良好,老师讲得有趣还是让人昏昏欲睡。

了解了两种记忆类型的差别后,我们来看看它们对应的方法。

001 逐字记忆。它比要旨记忆短暂,回想起小学、中学时代的语文课本,是不是有些课文,你还记得情节,但想不起人物的姓名了呢?要想让逐字记忆长期留存也不是不可能,逐字记忆要求我们给受众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简单明了的句子。

所以,我们要学会提炼和浓缩各个部分的关键信息。比如工作的好处有很多,如果要向受众解释清楚,就需要展开说很多内容,可受众没法全部记忆下来。怎么办呢?这方面可以向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学习,他把工作的种种好处浓缩成了一句话——工作是万病良药。不管我们要说的内容有多长,都要想办法把它变成一句话,或者几个关键词。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无法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概括,那就需要经过密集地,或者反复地曝光,比如连说三遍,或者在开头、中间、结尾都提一遍,或者把这些内容打印出来,方便受众随时查看。

002 要旨记忆。受众不记得我们说了什么,但他们记得自己以为我们说了什么,这就是要旨记忆更持久的基础。所以,关键在于让受众产生自己的理解,一方面通过情景化、故事化的方式,让受众有代入感;另一方面,在关键的地方,通过提问、设问等方式,引导受众思考。

在受众接受信息的过程中,逐字记忆和要旨记忆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上面这些方法可以一起使用。

总结一下,向用户传递信息之前,要先弄清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在重要的信息上多下功夫,通过提炼、反复曝光、情景化、提问等方式,加深受众对关键信息的记忆。

(0)

相关推荐